理解,就是互为融入,理顺心绪,化解心结。世界需要理解,所以有人说:理解万岁!【作者起笔就对“理解”作了解释,这个开头已经脱离了“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这个中心,顺着这样的思路论述,必然过多地论述什么是理解、怎样理解,而将“慢慢的过程”放在次要的位置。】
理解是一剂良药,能医治受伤的心灵,能使一个人起死回生,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真诚的理解能驱散朋友、同事、亲人间不融洽的迷雾。理解是友谊的结晶,是雨后的彩虹,它能使人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有滋有味。【幾个比喻句,写出了理解之重要。】人在受到挫折、失败或落难时,对理解和信任更加渴望,哪怕是一句问候,哪怕是一次握手,哪怕是一个会意的微笑,都足以打动人心,让人感动。【此段论述的是理解的重要性。将论述的内容转到了和题目无关的方面,犯了论点转移之毛病。】
理解的过程在于心灵交换。【此段虽然谈的是“理解”,但没有凸显“慢慢”这个关键词。】现在,人与人彼此走入对方内心世界花的时间越来越长。心心相印、相识相知、相互了解,【按照人们的认知规律,正确的语序应是“相互了解,相识相知,心心相印”。】需要时间的积累。这一点我是有切身体会的。爸爸对我很关心,但我就是不理解他。读八年级时,我没有听从爸爸的学习建议,固执地按自己的方法学习,结果这一年成绩不断下滑,这时我才理解爸爸是对的。正因为我对爸爸的不理解,结果耽误了学习,真后悔!【能联系自身实际列举事例,但例证中“我”与“爸爸”的心灵交流似乎太快,不能凸显“慢”。如果将“我”理解爸爸的过程写得详细些,那就有助于论证文章的中心。】
理解是需要用心去聆听的,是需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上全面、客观地考虑,从宽容的角度出发,了解对方真实的初衷。绿叶要理解根,白云要理解蓝天,鱼儿要理解大海,花儿要理解大地,子女要理解父母。同时,需要理解的一方也在渴望着,渴望着你去接触他那颗孤寂、冷漠的心,去温暖照亮他那颗冰凉、黑暗的心。你的一次安慰是他继续前进的动力,你的一次理解是他努力的起点,你的一次宽容是他重拾信心、勇气的机会。理解的更高一层是宽容,可以说是理解产生了宽容。只有在明白对方想法之后,才可以根据对方情况,做出适当的承诺,化解双方之间的误会,皆大欢喜。【此段论述了理解的种种办法,很显然又犯论点转移之毛病。】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认真调查研究,从1957年起就提出【“提出”感情色彩不浓,可改用“疾呼”为佳。】要控制我国人口增长。但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他本人还受到批判。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家才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这时距马寅初先生提出建议已过去二十多年,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稳定发展的大问题了。这个理解迟了二十多年,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列举马寅初的例子不能论证本段的论点“理解是要用心去聆听的”。其实,此段的观点若换成“理解过程慢在求同存异”,就可保留马寅初这一事实论据了。】
互相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难能可贵。理解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我们没法控制,但我们可以冷静、包容、兼收并蓄,为“理解万岁”不懈努力,少走弯路,多获成功!【末段收束全文不够自然,而且谈的是理解很艰难,就此次命题作文来说,那就是节外生枝,犯了中心不明之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