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原
如果制造业的未来更加艰难,拿什么来未雨绸缪?
“未来的十到十五年,所有的制造业行业所面临的痛苦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在9月的上海和杭州,马云两次谈到这个话题,即IT时代的制造业,将在未来逐渐落伍,最后作为落后的制造业而消失。
IT时代和DT时代的制造业,也就是马云所说的新制造,到底有哪些区别?按需定制、个性化、智能化、数据化,这些都可能是答案,但制造业的变化并非因为这些概念的发明而产生,而是如在潜流等待被发现。
成立于1972年的Epicor软件公司有着超过40年的行业经验,Epicor亚洲区域副总裁邓永泉对这种变迁尤为感触,中型制造业企业是他们的主要客户群体,也是在变化中最有危机感的企业,过去十几年企业生产模式不断变化,各个层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的要求也从最初的控制成本,到精益生产提升利润。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企业接到的订单变了。邓永泉还记得,以往中国工厂接到一个订单,进行大批量生产,然后对库存进行管理,这种模式下人工成本上的优势格外明显,让大量的订单从国外飞到国内,甚至很多企业从香港、台湾、日本过来建厂 。
“现在客户的要求是比較复杂的,比如说要这次做某个产品,订单来了,产品很类似但是有变化,因为客户的需求不断地在变。”邓永泉介绍,制造业生产模式大概能够分两类,一类是按库存生产,比如电子制造业;一类是按订单生产,包括机械、五金、压铸、汽配等。Epicor擅长的就是按订单生产的模式,过去传统的ERP软件大多是偏向按库存生产的设计,但订单的转变,让许多企业的生产模式慢慢调整成按订单来生产,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
实际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察觉到这种变化,这是邓永泉的另一个感受。ERP是许多中型制造业企业的IT基础组成,但他的发现,不少企业对ERP不太理解,尤其体现在选型上,主要从价格、功能两个层面去寻找解决方案,而忽视了对业务的理解。
“中型制造业企业有什么特点?第一,他们的IT人员不是很多;第二,ERP预算也不是很多;第三,实施周期比较短,一般情况下是6到9个月;第四,需要灵活性。”这些特点在一起,就让解决方案变得比较困难,邓永泉开玩笑说,因为“预算不是很多,但要求可能是无限的”,企业在不确定合理的需求时,就会把想到的都变成需求。
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选型时,一般最初会选择五、六家供应商,经过IT部门和关键用户选择,到两个、最多三个,这个过程除了关注价格、技术、服务等方面,还要有电话甚至拜访,经过3到6个月的时间再最终决定。
邓永泉说,由于中型企业往往在信息化方面不是很有经验,甚至会是一家新的公司,会导致他们在选型上有所波折。IT建设和运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意味着除了短期考虑ERP、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BI(商务智能)等单个解决方案的选择,还要考虑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对这些系统的整合以及升级的需求——如果是多个不开放的供应商,这一点将变得很困难。如果业务还会有较大变动,比如在国外开设工厂等,还需要考虑能否应用同一套解决方案来管理。
在单个解决方案的选择上,比如ERP,在制造业企业转型的阶段,如何更清晰企业的业务和更快速灵活的反应,是需要优先考虑的。
当一个订单接单后,是否能在指定的时间交货,如果需要挨个问各个部门并收集数据,可能要一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反馈给客户,远无法做到对市场的快速回应,如果竞争对手可以做到下班后受到询问后在第一时间回复,比如Epicor的ERP从接订单到回复客户生产交付的时间大概在五分钟左右,就会让企业在竞争上处于不利。有时候信息跟踪较差,甚至会出现许多意外情况,导致“做单不赚钱”,邓永泉就见过有的企业单子是有利润的,但却赶不及交付时间,原本的船运变成了飞机交货,刚好抹掉了利润的情况。
实际上,对许多制造业企业来说,在信息汇总和交流上一直存在强需求,包括连接手机等移动端上。“我看到中国客户目前最大的效益是什么?用Epicor连接平板电脑的越来越多。”邓永泉说,这种移动化趋势带来最大的好处是,当大部分的管理者不在工厂里面,而是可能在外面做销售、拿订单时,数据通过手机传送给他就可以快速回复决定,节省了许多时间。
ERP等软件可以为企业做什么,带来哪些效率,其实是很多制造业企业还不够了解或是忽视的。Epicor在澳大利亚的一家客户让邓永泉印象深刻,管理者用飞机控制无人机到仓库进行拍照和盘点,结束后数据直接传到了CEO的手机,不但效率极高,而且减少了人为的错误。
在制造业应用普遍的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数据也可以连到ERP里,在智能化的进程中,人工操作的时间更多的转向管理、分析和决策。而要做到这一点,各个系统间数据的打通是必然的趋势,邓永泉说,Epicor的一个优势是能提供整合的解决方案,无论是MES、ERP、BI还是CRM,都已经内嵌,由客户选择性实施。
但针对每个不同的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之前不只需要了解供应商,还需要理清自己的业务,邓永泉说,对于经验较少的新公司,他们的合作伙伴在介绍ERP方案之前,会更多地让对方了解ERP可以为企业带来什么利益,其次是需要做哪些基础工作要先做,这个过程甚至会成为长达两三个月的顾问服务,需求梳理出来才会分阶段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