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各个阶段生产力进步和发展的最大推动力,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与整个民族的整体创造力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因此,在学校阶段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却一直把传授知识当作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忽视了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欠缺和不足,使课堂的教学失去了一定的意义性。本文就这一问题,与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了初步的反思与建议,希望对课堂的教学做出有益貢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所以,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我们应当秉持这一理念,注重结合历史学科的知识特点,加强创造意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 鼓励质疑,扩散学生思维
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可以促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当中能沿着不同的思考方向,将自身的既有历史知识和课堂的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重组和融合,从而得到独特的、多维的新结论,从而达到扩散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史实的现象和本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突破惯有思维的反应方式。
例如:在教学《北伐战争》一段历史的相关内容时,教材最后的总结,对北伐战争起到的历史意义予以了肯定的结论,此时有同学不解地说:“革命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而蒋介石却发动四一二政变,导致革命功亏一篑,这应该是反面的教材,为何我们还要对北伐战争给出肯定的历史意义呢?”我立刻对学生的提问作出了积极地回应,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的质疑精神,同时对其他有同样疑惑,但是由于传统课堂模式没有发言的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然后组织学生们紧扣这一问题结合课本知识和历史常识,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学生们经过认真总结后,有的从个人角度出发,说:“蒋介石毕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不可能十全十美,虽然他的革命带有较多的封建残余性,但于民主革命始终是有功的”;有的学生则从历史意义的角度出发:“虽然此次北伐战争没有实现全国统一的目标,但也算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加快了中国统一的革命步伐,将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阶段,同时也为后来共产党统一全国作出了积极地探索作用。”等等,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总结、归纳过程,打破了课堂教学中即有结论的桎梏,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了初步的启发。
二、 加强总结,聚合学生思维
所谓聚合思维,即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规则之下,利用已知的知识信息进行融合和判定,在正确的方向和范围内,以有条理的思维形式,产生出某一逻辑结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聚合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挥,大大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节相关内容时,从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一段近代战争史已经讲解完毕。而本节内容,也主要对我国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意义,以及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我便利用这一教学的分水岭,引导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一段战争史,运用自己掌握的已有历史知识,通过推导和总结形成了系列的历史构架:以夷制夷、平均方案、洋务自强、君主立宪、共和政体、实业救国、军阀独裁、国共内战、红军长征、马列救国等等,通过归纳学生形成了统一的历史共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学生在课堂中经过这样的推导过程的总结锻炼,对知识的聚合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强,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小组讨论,加强自主思考
课堂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基于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自主思考的前提的。因此,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小组讨论模式的课堂,让学生之间通过讨论的过程,得以进行积极自主的思考和判断,使学生劳心与劳力得到相应的结合,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潜在能力,让学生在讨论时间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伐无道,诛暴秦》一节内容时,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分组,然后以“若不下雨,秦末农民起义战争会爆发吗?”的问题点制造疑问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积极开动大脑,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和求索。学生在以组为单位的基础上,有的认为经过当时的商鞅变法以后,国家律法的严苛和严明,已经基本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如果不下雨,农民起义肯定不会发生;有的学生则认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正是秦朝制度下繁重的徭役、赋税和残酷的刑罚等暴政而导致的,遇雨失期只是一个间接的原因而已,起义是迟早的事情等等。所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巩固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当充分抓住学生的创造心理需要与思考动机,最大限度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作出积极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顾伶俐.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J].现代教学,2018(07).
[2]万秋菊.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扬州大学,2014.
作者简介:
于淼,江苏省徐州市,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