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城市展览馆空问与表皮解析

2018-10-23 09:37周干杰
居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庭观展青瓷

周干杰

[摘要]表皮的生命源于对纯粹建筑的延伸与发展,当表皮源发并生长于建筑本体时,表皮才真正从艺术中迸发出来并获得发展的源动力。

[关键词]地域文化;丝绸;青瓷;器皿;表皮肌理;空间;光影;形式与功能

文章编号:2095 - 4085( 2018) 02 - 0020 - 02

1 建筑概况

展览馆,一座城市的“会客厅”,集展示与观览于一体的文化建筑,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塑造展览建筑的地域文化特性,是对城市过往、现在与未来的理解与解读。宁波,“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中国青瓷文化发源地。丝绸文化与青瓷文化成为城市展览馆设计所必须研读的课题。宁波城市展览馆位于东部新城中央走廊,行政服务中心中轴线西侧,北临宁穿路,西临河清北路,东临市民广场,南依后塘河公共绿地。建筑用地面积12376m2,总建筑面积24916m2,占地面积6625m2。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24m,为多层展览建筑。结构形式为混凝土与钢结构,主体部分为钢结构。

2 设计理念

本案从所处地域文化与城市肌理着手,力图实现建筑与环境、时代的对话。海上丝绸之路与越窑青瓷文化,是宁波文化传承中的典型代表。丝绸与青瓷为本案设计的主题。建筑在设计中被弱化与消解,犹如历经岁月冲刷,露出的青瓷器皿,映像宁波历史人文与对未来生活。

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论述中,强调的是空间的价值所在。当建筑自身作为文化承载的一种方式,其价值与空间是等同的,建筑如岁月冲刷洗礼下出土的青瓷文物,是时代的史书也是文化的传承(图1)。

3 建筑布局

基地南侧为后塘河景观水系,东侧为市民广场绿地,如何减少建筑在环境中的体量,并与环境有机融合成为一大课题。在总体布局中,建筑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将常规的矩形建筑界面分解为零星的西北、东北、东南、西南四角空间。四角布局形成凹入空间,以坡地、台地形式、下沉庭院形式与环境有机融合,环境渗透至建筑,建筑生长于环境之中。

北侧为观众主人口,由入口广场大台阶直接到达二层展厅,西侧为vip及展厅货运通道,南侧为后勤办公出入口,东北侧为报告厅直接对外出入口,东侧为餐饮出入口。建筑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车库与设备机房,地上一层为临时展厅、报告厅、接待、书店、后勤办公、餐饮、非机动车库及设备机房,地上二层至四层主要功能为各主题展厅,如未来城市、电子沙盘、迷你宁波、快乐城市、绿色城市、便捷城市、宁波2030、特色宁波。三层、四层楼面四角展厅标高各不相同,彼此间以围绕中庭的坡道与楼梯衔接。地上层空间由螺旋状共享中庭串联而成,形成主要观展动线。

4 表皮非表皮,装饰非装饰

建筑由内外两层幕墙构成,外幕墙为装饰性陶板幕墙,内侧为维护性玻璃幕墙与铝板幕墙。丝绸的飘逸柔滑赋予建筑造型以流线与动感,青瓷陶板赋予建筑表皮丰富的肌理与质感。此时,表皮即表皮,装饰即装饰。当表皮艺术与设计条件要素整合与碰撞时,表皮不再生冷,装饰即非装饰。将项目设计的条件要素作归纳分类:城市肌理、人文环境、功能(空间)组成、交通(观展)流线,作为基准设计模块,在设计主题及理念的统领下生成建筑的雏形。随设计的深入,基准设计模块进一步细化:以青瓷陶板作为城市肌理的点缀,以丝绸文化作为将像素化陶板的精神骨架,赋予建筑独特的流线造型。功能(空间)组成细分为展览空间、过渡空间、交通空间、辅助空间,相应之于光环境的要求则分为无光空间、弱光空间、强光空间。展览区域需要稳定的内部光环境,减少外部光线变化对展区内环境的影响,为无光空间,维护结构采用铝板幕墙,外幕墙陶板之间搭接紧密,间隙较小。展区序厅为过渡空间,对光环境要求较展区低,属于弱光空间,维护结构采取玻璃幕墙,通过调整外幕墙陶板间孔隙,允许适量光线进入。走廊、休憩区为交通空间,对光线要求较高,属于强光空间,意在营造舒适的人文环境,维护结构为玻璃幕墙,同时外幕墙陶板间孔隙在保障外部肌理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允许更多的光线进入室内。由此,光空间属性的不同,由表皮陶板幕墙与围护玻璃幕墙、铝板幕墙共同打造,表皮非表皮,装饰非装饰,形式与功能实现统一(图2)。

5 空间形态与陶板控制法则

空间属性对于光的要求,相应外幕墙陶板的组织必然要求不同的排列法则。丝绸、青瓷肌理、空间属性共同决定了陶板的形态构成。以陶板为参数化图元,丝绸特性作为控制法则,实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根据维护幕墙与地面倾角的不同,空间分为三类:外倾、垂直与内倾空间。内倾空间对于使用影响较大,设定在休憩与交通空间。影响较大的展厅区域布展面向内偏移,将净高较低空间作为检修通道及辅助空间。

建筑形态抽象为水平控制线与垂直法线,水平控制线以建筑平面布局为依据,幕墙龙骨或内外方向倾斜或前后方向倾斜或内外、前后两个维度的倾斜或附以折线相适应。内幕墙与外幕墙间设定最小构造间距与最大间距,作为控制参数A,垂直法线作为控制参数B,在法线方向分别设定幕墙控制法则联动参数,在建筑形态与功能要求间反复比拟(图3)。

6 建筑的中庭与光影

外部造型飘逸流畅,内部空间随形而动。中庭范围由二层至四层逐层扩大,依据不同标高的展厅形成螺旋上升且扩大的中庭空间,利于引入更多来自采光天窗的光线,营造舒适、宁静的空间。中庭四周设置楼梯与坡道,到达各主题展厅,既实现了空间的连续性与一体化,又提供了观展动线。中庭,楼梯与坡道概念被延伸与发展,它集休憩、交通功能于一体,或为满足交通需要而设定宽度的坡道或为空间需求由中庭延续至外侧幕墙的整段坡道。观赏者或临中庭凭栏倚靠,或近建筑外墙凭窗远眺。中庭内侧防护栏板沿用造型陶板元素,由一层延续至天窗吊顶,依据中庭四周空间形态的变化,栏板或内倾或外倾或与地面垂直。在“器”与“室”的设计法则中,中庭对于内空间的围合与界定更加自由,在光环境的映射下,空间构成材料的属性与尺度更加柔和与近人。路易斯康认为“设计空间即是设计光”,本案引入自然光重塑观展内环境。中庭天窗下部设置透光膜,利于光线的进入又防止炫光及过多紫外线对布展环境的影响,营造稳定的光环境(图4)。

陶板排列的疏密与间距大小,取决于内部空间对于光影的诉求,展览区域陶板排列紧密的,较少光线穿越陶板间空隙,以利于光线的稳定;公共空间、休憩、交通空间的排布疏松,利于较多的光线进入建筑内部,以斑驳的光影点缀空间。在展厅与公共空间之间,光影呈现渐进过渡的,疏密、错落有致。中庭呈现连续、流动的特质,坡道逐层环绕,打破建筑对于楼层的限定,展厅、序厅的衔接与转换在空间中自由切换。展厅围绕中庭分散布置,空间收放自如,避免了常规展厅空间封闭,观展流线冗长闭塞,为观展提供宽松与舒适的外部环境。实现参展身心的交互,既有知识与展示内容的交流与对话。

7 结语

在流于表皮设计时代,表皮艺术被推崇较高的地位,功能退居其次,并与建筑的本质渐行渐远。当表皮源发并生长于建筑本体时,表皮才真正从艺术中迸发出来并获得发展的源动力。如何将表皮融合到建筑内涵里,更好地将功能与形式统一是设计中必需反思的课题。無论“功能决定形式”还是“形式决定功能”,彼此间应是兼容并蓄,是理念的融合更是建筑本体的复归。

猜你喜欢
中庭观展青瓷
云上观展
文明比观展更重要
蝶恋花·寂夜
龙泉青瓷
参观美术馆
龙泉青瓷笛
报错恩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观展攻略
中庭机械排烟系统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