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高职人才培养视域下高职日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2018-10-23 09:58林银花
文教资料 2018年25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

林银花

摘 要: 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要求高职日语专业培养多技能、高素质、多元化人才,具备市场竞争力和后续发展能力。多元化人才必须依托课程,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立足于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分析高职日语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多元化职业能力,探析以日语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例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 多元化高职人才 高职日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

引言

就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日语专业学生就业单位有校企合作企业,也有学生自主参加校内外招聘会应聘上岗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海、昆山、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地。从2010年开始至今每年坚持走访高职日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或就业的用人单位,听取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和建议。教师走进用人单位,听取岗位负责人或岗位指导老师的评价即是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目标。承担着职业教育使命的高职院校到底要培养什么人,用人单位的发声才是最准确答案,能够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高职学生才会具有就业竞争力。

高职学生在校六学期中,五学期在学校接受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公共课等教学,适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决定着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程度,直接影响用人单位所需的人才规格。

一、企业多样化需求下的多元化职业能力

(一)走访调研企业需求。

走访调研学生就业企业12家,其中跨境电子商务类企业6家,制造类企业3家,贸易类企业3家。日语专业学生主要从事的岗位有日语翻译兼文员、商务助理、外贸业务员、亚马孙跨境电商运营专员等。用人单位讲到,虽然岗位任务有所区别,但对日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方面和其他素质要求具有共通性。从对日语的要求看,日语听说读写译是必需的。另外,还需要经贸、计算机应用、商务礼仪、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技能等。除此之外,所需的职业素养有认真的态度、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精神、抗压能力等。

(二)从招聘信息分析企业需求。

根据前程无忧招聘网站上的日语相关岗位招聘信息进行了分析和汇总。选取了分布在南京、苏州、无锡、昆山的13家商贸、工贸、文化信息企业。企业对日语人才的共性要求如下:13家企业均要求日语能力2级或以上水平,具备认真踏实、服务意识、抗压能力、责任心、团队意思、沟通协调能力;7家企业要求英语能力和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

综上所述,高职日语专业学生要在就业中具有市场竞争力,首先,过硬的日语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需要在校期间千锤百炼,在商务场合里要信口拈来。其次,英语是企业需求中的具备品。再次,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灵活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最后,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多元化人才培养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日语听说课程教学为例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对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 (或Blended Learning)),引用2005年何克抗教授在“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中的解释: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①。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带来了教育信息化走向教育现代化,为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保障。混合式教學模式并不是摒弃传统教学或学习,而是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教学的优势,将教学效果增强到最大化。

“全国网络精品课程”、“全国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全国髙校微课教学比赛”、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要推出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再推出7000门线下精品课程。从国家层面的到院校鼓励并积极调动教师参赛,以赛促教。充分利用在线教学资源辅助线下教学,是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引领着线下教学和线上资源的有机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实施。

(二)多元化人才培养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日语听说课程教学为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高职日语专业课程以多元化高职人才培养为目标,紧紧围绕职业岗位需求合理建构,采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且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真正从全方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

在此以高职日语听说课程教学为例,探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在课程体系中笔者所在专业从大一学期开始开设了日语听说课程和日语视听说专项实训,第二课堂开设了外教日语精英班和日语协会。日语听说课程以理论兼实践相结合,采用了以在线开放课程、商务日语综合实训平台、微信公众号、QQ群等和线下课堂教学交互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

响应教育部〔2015(3)〕《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于管理意见》,笔者学校教务处积极推进在线开放建设培训和课程申报,并推出建设平台毕博和爱课程。日语听说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毕博平台。课程内容模块分为听说教材的微课、日语等级考试听力音频、走进日本(日本文化)、测试、作业、讨论区等。学生利用课前和课后自由安排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并将疑难点提交到讨论区或课堂教学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

关于听说课程中出现的商务场景和文化体验部分,利用商务日语综合实训平台、微信公众号、QQ、微课等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模拟训练、自主测试、线上平台评价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在学生对移动终端的依赖性特别强,必须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做好引导。线下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讲解和朗读,以小组形式竞赛的方式发表、讨论。日语听说课程中一定要注重在学生吸收之后输出的过程和能力。在持续训练中养成外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能力。

第二课堂是重实践环节,在有任务、有组织、有引导下进行主题发表、主题讨论、穿和服体验、做寿司、茶道、书道、校企合作单位走访等多模式体验实践。在实践中养成职业素养,在持续活动中将素养变为习惯,根深蒂固印在身上。

日语听说课程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成绩收效良好。虽然教师要充分备课非常辛苦,但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对几届学生的授课经验看,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要充分调动网络信息化手段的优势,进行正确引导和激励,满足社会用人需求。

三、多元化人才培养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作用

(一)从“教”为主转型向“学”为主,培养多元化职业能力。

传统课程中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教学内容一成不变,教师不备课可以讲几个轮回的学期,学生在考试时只要通过考前临时记忆即可以结束一门课的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团队协作等多元化职业能力难以真正在学习中培养。互联网+时代下,在线网络资源层出不穷,教师通过备课选择有效资源辅助教学和学生学习,课堂上从讲述角色转向引导、启发,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资源的优势有机融合,满足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讨论和解决问题,课后循环学习、进行学习效果测试并及时查看学习成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前的听课为主变研讨为主、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二)尊重高职学生个体化差异下的个性化学习,培养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基础相比高校学生薄弱,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较弱,但是动手能力相对强。传统课堂教学一视同仁,面向全体讲授完知识点。对没能及时消化吸收的学生来说,在建构知识构架上受阻,难以促进自主学习、循环复习。混合式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线上平台等多样化教学资源和测试、自评等多模式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根据个人时间、空间、能力等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师的引导下,课后在线上选择个人能接受的课程资源,补足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个人发展,最终达到取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三)满足学生后续可持续学习,培养学生后续发展能力。

国家的振兴和发展,国民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都是经济范畴下谈及的。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面向即是人,那么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也好,可持续的教育也好,最终是人的可持续发展。李进老师在2010年发表于中国高教研究的《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与第一线人才可持续发展》中写道:做强高职教育,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而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又是围绕人的可持续发展。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最终服务于社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要素。正如黄炎培职教思想中提及的“职业教育之旨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

高职学生的内涵素质提升和知识内化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不断实践,学校可以联合学校、企业、政府之力,开发并运行与职业岗位联系紧密的课程,通过互联网共享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平台资源信息化资源等对学生可持续学习和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引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的可持续学习和发展直接决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教学模式的线上和线下的有机融合是产出高职人才的必要改革。

结语

有效、高效的教学模式决定教学成败,乃至于影响人才规格。教学中要积极利用网络媒介,与课程面授教学相互交融,增强教学效果。学生根据个体需求和学习能力,不受时空限制反复学习和测试评价。混合式教学模式强化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充分运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能力,是培养适应社会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多元化人才的最优教学模式。

注释:

①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

参考文献:

[1]管维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在线课程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7(6):72-74.

[2]周燕军.高职院校核心课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性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2):167-168.

[3]杨兴波,张林.混合式教学中交互策略的研究[J].软件导刊,2015(5):41-42.

[4]曹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3):106-108.

[5]张夏雨,吴睿.高职院校个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职教通讯,2016(1):11-12.

[6]李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与第一线人才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8-11.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差异研究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