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究

2018-10-23 11:39薛琳
学理论·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新时期

薛琳

摘 要: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是大学生自发的群众性组织,它作为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在学习和宣传党的理论、弘扬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跃校园文化、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文章针对“红色社团”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如下:学生理论社团活动形式与内容应与时俱进;提升学生理论社团的发展内涵;加大学生理论社团扶持力度;加强各学生理论社团的资源整合。

关键词:新时期;学生理论社团;高校意识形态;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3-0228-02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加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可见,意识形态工作在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青年是关系党和国家繁荣兴旺的决定力量,高校作为青年的聚集地,毋庸置疑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所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在新时期坚守住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实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红色社团”是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创新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历来都被看作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学习、研究的主要场所,我们必须要牢牢把握住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管理权,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新时期做好高校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且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理想信念,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持续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所以,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工作尤为重要。

在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工作需要一定的载体。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受众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各高校普遍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然不能吸引广大在校大学生,所以需要我们在新时期探索出一条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新路径。大学生“红色社团”是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形象称呼,它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研究、宣传、实践党的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社团。此类社团紧跟形势发展,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加强广大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前时事政治的深入理解,从而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所以,做好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工作,就必须做好高校理论社团的工作创新,“红色社团”是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创新的必由之路。

二、“红色社团”是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创新的必要选择

(一)“红色社团”是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要平台

“红色社团”是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要平台,通过大学生理论社团,首先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理论社团是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大学生理论社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能够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除此之外,还有利于学生扩展知识领域、扩充知识体系、推进素质教育。另外,大学生作为理论社团的主体,他们不仅是文化群体、知识群体和活动群体,更是新媒体使用者中最活跃、最前沿的群体。在“互联网+”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多数传统行业都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学生理论社团可以把最先进的理念借助互联网这个新媒体带给思想活跃的高校学生,从而将学生理论社团作为宣传平台的新途径。我们不仅仅只是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手段渗入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而是将其作为目标,使它能跟得上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培育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结合其优势,实质性地运用到高校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将以前的部分推进依托互联网转换为整体性地依托互联网。通过学生理论社团,可以使得在校大学生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平台,解决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宣传问题,从而推进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与传播,进一步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二)“红色社团”是主流思想舆论引导的前沿阵地

学生理论社团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社团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观念相一致,所以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有較高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除此之外,社团骨干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理论优势,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深入学生群体,在学生中开展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确保大学生思想与主流思想保持一致。“红色社团”通过全方位了解大学生喜欢和能接受的方式来研究、探讨新的宣传模式,有利于在校大学生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理论社团在高校中具备先天的思想引领特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校园舆论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三)“红色社团”是第二课堂的有效载体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政教育实施,是靠惯例的“两课”教育,但是我们都知道,常规的教育总是有很多弊端。其一是教学形式单一性。当代大学生的特色就是思想独特、个性鲜明,单一化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高要求,可能直接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其二是教学内容滞后性。常规的教学模式是按照课本教学,课本与现实有着无法忽视的差距,学生不能掌握一线的、先进的理论知识。而学生理论社团是大学生群体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途径,其先进性可以弥补以上不足,成为第二课堂的有效载体。课堂教育侧重于理论,而学生理论社团教育则侧重于实践。学生理论社团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即时性地向大家研讨新的理论知识,宣传新的理论思想,从而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我们只有通过实践培养,才能实现大学生从实然状态到应然状态的转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理论社团以其思想先进性、组织自发性、活动自营性、时代适应性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延伸课堂和有效载体。

三、“红色社团”在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活动内容单一,吸引力不够

目前,理论学习型社团在具体活动的开展和实施中存在活动类型单一、活动形式僵化、活动流程老套死板的问题。高校的理论学习型社团活动也仅仅局限于学术讲座,以及为数不多的实践活动。而且活动也缺乏活泼性和趣味性,缺少创新性和吸引力,难以引发关注热情,更难以发挥教育价值。除此之外,理论型社团由于活动形式单一、内容乏味难懂,人员较少而且人员流动性较大。对于追求独特的高校大学生来说,缺乏基本的吸引力,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这样的恶性循环直接导致社团学生数量骤减,社团活动骤缩,有些社团由于不能推陈出新扭转恶劣的形势,可能导致社团名存实亡。

(二)理论基础薄弱,渗透性不强

目前,高校的理论学习社团在理论基础方面还有待提高。高校理论社团的理论知识往往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对于新一代的90后大学生而言,难以迎合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渗透性不强。除此之外,各高校在学生理论社团中还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学生理论社团事实上大部分是由学生自行负责、管理,缺少专业人士指导,而大学生创办社团往往是靠着自己的兴趣,而非过硬的专业知识。还有些社团名义上是有教师辅导的,但由于高校没有出台相关的教师鼓励政策等,无法对社团进行有效的、持之以恒的引导。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指导,自然难以创作出有深度的理论成果。与之对应的,理论的局限性会影响实践活动的作用效力,无法打响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三)不受学校重视,经费投入少

高校理论学习社团还存在着不受学校重视,经费投入较少的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团活动的策划、形式设计和组织实施。学校不重视高校理论社团所带来的价值,也忽视了理论社团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思政相关部门没有发现学生理论社团的绝对价值,片面地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两课教育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从而忽视了大学生对于不与时俱进的、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抵触之深,也忽视了网络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面对两课教育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玩手机的现象,我们虽然可以从课堂的角度调整,但工程巨大,时间过长。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从学生理论社团方面入手进行补救,快速且易行。但是,思政相关部门的不重视,导致社团经费紧缺,都无法举办高水平的活动,更不用谈去请相关的名师大家进行讲座与交流。所以,经费投入问题也是目前高校社团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四、“红色社团”在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的发展路径

(一)学生理论社团活动形式与内容应与时俱进

要发挥学生理论社团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作用,我们要使学生理论社团活动形式与内容与时俱进。屏弃教条式的教育方式,与时俱进地将思政教育生动化。我们需要将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可以将忠言逆耳的大道理转为大家喜闻乐见的“微话语”,将马克思主义大思想穿插进大家感兴趣的“小活动”,将时事政治的大理论绘成风靡校园的“四格漫画”,便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长知识,在乐趣中受教育,在参与中坚定理想信念。运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话语在社交APP中介绍和宣传社团活动,对于手机不离身的大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可以在任何空余时间、任何地方进行碎片化学习。通过直播平台,发起时政话题,线上线下都可以互动交流,不论是马列思想还是十九大精神,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讨论的焦点。

(二)提升学生理论社团的发展内涵

高校思政管理部门要保证学生活动目标不能偏离社会主流思想,要保证学生理论社团的理论素养。学生理论社团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重点还要发挥其特殊的政治作用,宣扬正确的价值观。所以一方面需要思政专业教师的指导,并且需要相关的鼓励政策来支持指导教师的工作,保证指导工作的持久和稳定。另一方面需要开展特色鲜明的活动,确保弘扬正能量,净化略显浮躁的校园文化。社团实践活动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围绕学生成才这个需求,运用科学理论体系,调研型实践要具有目标性和实效性。

(三)加大学生理论社团扶持力度

学生理论社团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校思政管理部门的支持,争取高校思政部门出台相关的指导建议势在必行,而且在校党委、校团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进展会更加顺利。通过合理合法途径,社团发展应主动争取主管部门在经费方面的支持,或者外界赞助。只有抛去经费方面的顾虑,社团活动才敢于策划大型活动,对外的影响才会显著提升,才可以樹立自身的品牌。主管部门应设置评价机制,对于优秀的社团、出色的活动给予表彰,并进行大力宣传推广,引导其重视学生理论社团的发展。

(四)加强各学生理论社团的资源整合

我们还可以积极整理、融合学生理论社团的校内外、国内外资源,创建意识形态教育数据库。各学生理论社团需要主动“走出去”,多与优秀社团联系、学习,促进不同院校之间跨专业、多方位的深度融合,打破不同领域的界限,脱离传统的小群体利益模式,提升多方社团的整体能力。思政相关主管部门应搭建高校社团的联合平台,促进各高校社团的交流合作,便于资源的整合利用,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梁丽萍.政治社团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2]范铁权.近代中古科学社团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丁武,李明星,郭齐齐.高校理论学习型社团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新疆社科论坛,2016(4).

[4]刘杨.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建设与发展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2.

[5]方立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新指南——关于习近平思想宣传工作讲话精神的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9).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新时期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