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蓉
【摘 要】固定资产管理是中小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管理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由于部分中小学校高层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导致机构和人员配备难以到位,很多学校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实际处于脱节状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性地提出了加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加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自2019年1月1日起,新政府会计制度将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新准则和制度关于规范固定资产确认和计量、并计提折旧的规定,可以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小学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促进中小学校良性健康发展。
但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势必暴露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很多问题,在短期内将对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形成很大的影响和挑战。如果不能及时转换思想,积极应对,将无法适应新制度的要求,使学校的会计核算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陷于极大的被动。
二、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不够重视,管理意识淡薄
在很多中小学校领导的心目中,学校的管理重心是教育教学和升学率,因而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十分淡漠。一些教职员工、甚至部分领导认为凡是钱账物等与经济相关的业务都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因而固定资产应该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这种认识直接导致大家对待固定资产管理态度消极,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不到位,或虽有配备,但素质和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去甚远。
2.部门职责不清,互相推诿
内部控制规范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设立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部分学校没有设置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或虽然设置了固定資产管理部门,但对自身的职责认识不清。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不作为、不担当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
3.人员素质偏低,业务水平不高
固定资产管理复杂繁琐、专业性强,应该配备工作责任心强、专业技术知识过硬的专职人员。但由于部分高层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或受人员选配条件的限制,目前很多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或虽有配备,但业务能力和道德素质与管理要求不相适应,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4.管理制度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
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严谨完善的运行机制,对理顺管理思路、明确管理职责、规范管理行为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但由于人们长期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职责规定不明确,或运行不到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失或片断化、碎片化明显,没有形成严密的管理网络,导致固定资产失管、处置更新随意性大、流失等问题时有发生。
5.绩效评价缺失,制度执行乏力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评价奖惩机制,管理手段单一,导致相关人员没有更好地完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动力,造成不想管、不愿管、不会管的现象,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
6.信息化程度低,资源共享性差
目前,中小学校不仅可以利用财政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和年报工作,实现上下级间的数据互传和资源共享,还能实现与全国决算报表系统的对接,实行数据比对和错弊检查。但由于一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仅仅利用国资系统完成年报工作,没有发挥其强大的管理功能。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仍然停留在落后的手工管理阶段,管理工作量大,效率低,信息滞后,数据不准确,这些都给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加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领导加强重视,转变管理观念
领导重视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一方面,学校领导应该加强学习,促进自身管理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和制度建设等手段,转变教职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教职员工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良性发展局面。
2.实施归口管理,理顺管理职责
中小学校尤其是普通高中普遍具有固定资产价值较大、数量种类繁多、转移频繁、管理工作量大的特点,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符合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也是新准则和制度的要求。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该按照“由上至下、统一领导、分层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对使用部门实行分层管理,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将日常管理和维护责任落实到具体使用部门和个人。
3.优选管理人才,组建优质团队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应该尽量选配具有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的人员。如果不具备条件,也应通过内部选拔或外部引进的方式选配有工作责任心、能力强、懂业务、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员担任固定资产管理员。同时,通过专业讲座、培训班、集中业务学习等方式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4.完善管理制度,理顺管理网络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建立健全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的内部管理制度,全面提升管理绩效和水平。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包括岗位责任制、审批和购置、产权管理、验收和保管、使用及维修、计提折旧、调配、清查、处置、考核评价等。
5.夯实基础抓落实,严格考核促提升
(1)确保固定资产不相容岗位分离
学校应该按照预算编制与审批、预算审批与执行、采购与验收与支付、投保申请与审批、处置申请与审批、处置审批与执行、固定资产取得与处置执行与会计记录等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设置固定资产业务岗位、配备人员,开展固定资产业务的核算和管理,确保固定资产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2)实行账、卡、簿平行登记制度
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员(以下简称“资产管理员”)应根据发票等原始凭证制作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条码标签、使用地点、责任人、维护、增减变动等情况。同时根据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固定资产台账。
财务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根据固定资产卡片记录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转移等情况,同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使用部门资产管理员(以下简称实物管理员)建立实物明细账,根据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转移等情况。
(3)对固定资产实物实行条码管理
固定资产购入时,资产管理员应为每个实物制作唯一的条码标签,作为固定资产的身份证明。从固定资产购入到退出使用的整个过程,学校均利用该条码标签对实物进行全程跟踪管理。
(4)严把固定资产内部转移关
固定资产在学校内部转移,由拟转入部门填制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单,交财务部门审核调拨资产价值,经调出、调入、资产管理部门领导签字同意后,方可办理转移手续。调拨单一式四份,分别传递至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调入部门、调出部门,各部门据此办理资产转移登记。
(5)规范人员进出资产移交关
学校主要领导离任时,审计部门应将资产移交纳入审计范围。资产管理、使用人员内部调整岗位或是调离学校,学校应组织包括接交人员在内的人員对其管理的资产进行核查,并办理规范的资产移交手续。
(6)开展制度化、经常化的固定资产清查
学校应组织资产管理员、财务人员以及与被清查资产无关的独立第三方开展定期清查。清查周期视学校管理需要和资产性质而定,至少每年一次。
为了保证管理效果,在进行定期清查的同时,还应采用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重点部门、重点资产进行检查。
(7)加强对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控制
学校处理、报废闲置、损毁固定资产,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编制资产处置报告和处置申报表,交财务部门核对签字,经学校领导批准后,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报上级部门审批或备案。
固定资产处置由固定资产取得和会计记录以外的人员进行,处置价格须报经学校领导审批后确定。重大固定资产处置应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报废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应及时足额入账。
(8)落实考评奖惩机制
学校应通过奖惩机制的落实,将管理者、使用者的注意力引到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上来。应该将是否有效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切实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是否做到了使用价值最大发挥作为绩效评定、奖金分配的重要标准。
6.改进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一种趋势,它可以最大限度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时效、准确度和管理效果,实现纵向、横向、多层级、多角度的资源共享。中小学校固定资产具有总量大、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摆脱落后的手工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更是势在必行。
一方面,资产管理员应熟练掌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利用规范化流程,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领用、转移、维修、清查盘点、报废清理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管理,及时统计固定资产各种数据信息,清晰、准确地反映学校固定资产状况,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网络化、实时化。
另一方面,学校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工具,构建固定资产信息网络,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之间实现信息联通和资源整合,保障资产安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四、结语
新准则和制度的执行对中小学校现行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形成了很大挑战,但也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良好契机。中小学校应该认真分析自身的情况,充分预计现阶段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困难,加大资源投入,逢错必改,除弊务尽,推进高效、科学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陈海林.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4):8-9.
[2] 吕艳阳.新形势下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优化策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7(13):106-107.
[3] 彭海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7):35.
[4] 陈志毅.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5):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