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桑蚕诗中的儒家思想

2018-10-22 06:55张蕾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1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唐诗

摘 要:本文将《全唐诗》中的桑蚕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来看儒家思想在唐代桑蚕诗中的体现。在唐代这个开放、包容的时代,诗人们自由地发出自己的心声,在他们的思想结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儒家思想对他们的影响。

关键词:唐诗;桑蚕诗;儒家思想

作者简介:张蕾(1993-),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古代文学硕士,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1

一、“仁政”思想,同情百姓的民生观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作为孔子学说的核心观念,“仁”在《论语》中被多次提到过(据杨伯峻统计,有109次之多)。“仁”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国文学史之中。唐代桑蚕诗体现得尤为明显,唐代诗人同情养蚕人,抨击当时的黑暗社会以及横征暴敛的官吏,抒发了自己民胞物与的思想感情。

白居易的《新乐府》是对当时世事的记录和对社会的讽喻的大型组诗,这其中《红线毯》是表现“仁政”思想最典型的诗歌。其主旨是“忧蚕桑之费也”自古以来,儒家思想提倡要仁政爱民,爱民首要的就是要让百姓吃饱穿暖,解决他们最需要解决的生计问题。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并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具体的表述,使得这一思想变得更为具体。白居易所提倡的爱百姓的思想也正是孟子思想的体现。爱百姓是儒家仁政思想的核心,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人人都可以从自己本身所具有的同情心加以后天的修养来到达“仁”的境界。只有善于将同情心发挥出来,并且将其扩大,才能把自己内心中所固有的同情心发展为道德上的“仁”。在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们的同情心,同情百姓之疾苦,同情民生之多艰。这也许就是唐代诗人们心中那份“仁人之心”。

二、“天命”思想,敬天命、制天命而用的天命观

孔子要求自己的学生对天命要有敬畏感,并告诫其弟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观“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其实在孔子和孟子的天命思想中,都包含有顺应天命的思想。从唐诗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思想的存在。

天命思想即是指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又把这一思想延伸到了制天命而用之。古代社会还是一个蒙昧的社会,有很多人们解释不了的自然或是社会现象,大家就会把这称为“天命”。更重要的是百姓认为天命是不可违的,因而产生了敬天命的思想。储光羲的《田家即事》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老农要看此,贵不违天时。”是本诗的核心,这里面实际上有儒家敬天命思想。古代科学技术并不发达,农业生产完全依靠自然气候,百姓遇到自然灾害时总是把其当做上天的一种惩罚或是上天的暗示。因而在自然面前,人类显得特别的无力,由此产生了敬畏天命的思想。从古史传说来看,在古代中国桑林不仅是蚕的栖息地,而且与民俗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除了朝廷对事农桑的重视外,桑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因此在唐诗之中,桑树这一意象被倾注了儒家思想之后,就带有了知天命、敬天命的意味。从原始时期开始,种桑养蚕便是一件比较重要的农事活动,而到了唐代,桑蚕事更是农事活动的重中之重,由此而产生的大量的桑蚕诗也是当时社会境况的记录,而这其中所表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便糅合了儒家思想。

三、“发展农业”思想,顺遂自然的农事观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是孟子发展农业的农事观,养蚕这一行为本来就是一种农事活动。唐代桑蚕诗中大量的记录了唐代养蚕缫丝技术的发展。李白的《赠清章明府侄聿》就是很典型的代表,此诗描写了百里声相闻缫丝机杼声的场景,这说明在唐代养蚕缫丝是一项很重要的农事活动。《劝农桑诏》明令要求百姓种桑养蚕,这说明了朝廷发展农业的方针。而唐诗中所描写的这一胜景则可以看到这一项农事活动发展的盛况。此外,王建的《雨过山村》记录了當时的养蚕技术,可以说是发展农业思想的又一体现。

从唐诗中的养蚕诗也可以看到,在唐代虽说苛捐杂税比较繁重,但是发展养蚕业这一农事诏令还是比较符合国情,是一项为百姓造福的活动。这样的农事活动真正体现了孟子所说的农事观,当然这其中还融入了敬天命和制天命而用之的观念。

结语:

在唐代桑蚕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儒家思想对唐代诗人的影响。在儒家思想的引导下,他们心怀天下,以仁和礼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标杆,在其诗词文赋中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关心民生疾苦,关心国事发展,关注自己修养,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儒家思想在唐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唐代桑蚕诗是其代表之作。在几千年后,重读古人的诗歌,我们可以见到诗人们心中的那份仁心,看到诗人们希望统治者善待百姓的美好愿望。而这些情感在儒家思想的浸染下,使得诗人们心中的仁人之心展现的更为柔情。

参考文献:

[1]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赵丰.桑林与扶桑[J].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1993(3).

[3]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9.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唐诗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品读唐诗
《唐诗选注评鉴》(十卷本)出版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唐诗赏读
儒家思想与书法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老学因素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