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恺新
他出身皇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代孙,父亲是清朝末代肃亲王、溥仪族弟善耆,姐姐则是近代史上知名度很高的“男装女谍”川岛芳子。他曾被送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取过一个日本名字“川岛良治”,官至伪满军队上校。尽管如此他还是毅然走上革命道路,从事党的隐蔽战线斗争。他是爱新觉罗家族中第一位解放军军官,为人民炮兵发展壮大贡献力量。在遭遇了人生坎坷之后,他晚年又不辞辛苦为中日友好事业积极奔忙。他就是已故原锦西市第一届政协委员、第一届侨联委员艾克,他的本名是爱新觉罗·宪东。
宪东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论起家世,他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肃亲王家族成员。第一代肃亲王是皇太极长子豪格,宪东的父亲善耆是第十代也是最后一代肃亲王,论辈分是溥仪的族兄,因此,宪东在伪满时期见到溥仪时,经常在非官方场合称其为叔叔。
末代肃亲王善耆在清末是顽固的保皇派,民国初年又成为日本扶植下复辟清室的“宗社党”骨干成员。他32岁继承亲王爵位,慈禧太后很器重他,任命他为崇文门税务监督,后又升任步军统领、民政部尚书、理藩大臣等职,是清末的重臣,利用职权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善耆留恋权势。1912年清帝退位前夕,他作为内阁成员,不但拒绝在退位诏书上签字,而且携家带口从北京出走,经天津、秦皇岛到了日本人占领的旅顺,从此走上了依靠日本人复辟清室的道路,成了清朝皇族后裔中一个很有个性的实力派人士。善耆多子多女,家里人丁兴旺,他共有38个子女,其中儿子21人,女儿17人,除了两个女儿夭折外,其余36个子女都长大成人。这些子女绝大部分都出生于北京的肃亲王府中。1912年善耆迁居大连旅顺后,四侧福晋白氏为他生育了最后3个子女。1914年8月9日,善耆的第二十一子出生,善耆按照家族的字辈,为小王子取名“宪东”。这位出生在旅顺的小王子是末代肃亲王最小的儿子。
宪东的母亲白氏本是肃亲王府北京香山庄园白姓庄头的女儿,身材娇小,小名“兰姑娘”,白氏被送进王府之后,做了服侍王爷和福晋的侍女,后因外貌出众、心灵手巧被肃亲王选中,15岁就被纳为四侧福晋,据说白氏是末代肃亲王几个福晋中最漂亮的。白氏共生育了10个子女,包括善耆的第十四女显?,即后来大名鼎鼎的川岛芳子。1922年,善耆得了肾病,此时白氏正怀着孕,为了专心护理肃亲王,她喝了堕胎药,却不慎因药剂过量中毒死去,时年37岁。1个月后,末代肃亲王因为四侧福晋去世后病情加重,在旅顺去世。这一年,宪东年仅8岁。
父母双亡后,宪东的生活并没有一落千丈。善耆留下了大量的家产,他暂时衣食无忧。早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不久,善耆就与在北京管理日本占领区的日本浪人川岛浪速有所交往。后来,川岛浪速被清政府任用为北京警务学堂总监,善耆与其友谊加深,1906年两人结拜为义兄义弟。善耆之所以能和川岛浪速成为莫逆之交,很大程度是因为在一些政治主张上产生了共鸣。辛亥革命爆发后,川岛浪速认为时机到来,阴谋建立“北清帝国”,以对抗革命军北上,因失去日本当局外交支持,此计划破产。1912年2月初,川岛浪速将善耆乔装打扮成商人,派人将其全家护送到旅顺,此后支持善耆成立宗社党复辟清王室,他积极寻求日本军部和关东都督府的支持,试图扶植善耆以旅顺为基地搞“满蒙独立运动”,建立一个日本控制下的“满蒙王国”。
宪东出生之际,正值父亲善耆热衷“满蒙独立运动”之际,他为儿子取名宪东,意即把他“献给东亚”,让他长大后和日本“友人”共同实现东亚的繁荣与和平。事实上,清朝灭亡后,为了依靠日本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善耆的15名子女先后在川岛浪速等日本人的安排下被送到日本学习。善耆甚至还把宪东的同母胞姐显?过继给川岛浪速做养女。显?被带到日本长期生活,改名为川岛芳子。善耆去世时,子嗣中只有年龄较小的十八子宪开和二十一子宪东没有确定去处。善耆的大福晋赫舍里氏找到川岛浪速,希望他能帮忙,川岛浪速决定带兄弟俩和善耆长孙连组一道去日本接受武士道教育。
川岛浪速设想将宪东也培养成像川岛芳子那样效忠日本的复辟清室力量,他万万没想到,宪东后来成了肃亲王家族的“叛逆”和“另类”,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到日本后,宪东有了他人生中的第二個名字“川岛良治”,他居住在松本市的川岛浪速家中,开始接受所谓的武士道教育。宪东很快发现,川岛浪速的家庭教育不是训斥就是谩骂,而且还经常污蔑中国人。川岛浪速常说的一句话是:“对于中国人,可以给糖果吃,但是必须先打他们一顿,教育他们懂得规矩。”
在姐姐的督促开导下,宪东的日语能力一天比一天提高,到日本一年后,他已经能阅读日本文学名著了。随着宪东日语水平的提高,川岛浪速对其“皇道”和“武士道”教育也在加强。每逢大雪纷飞的时节,川岛浪速就带着善耆的几个后代登山越野,长途远足,不带食品和饮水,一走就是一个昼夜,美其名曰磨炼心志。经过这种吃苦训练,宪东的身体日渐强壮,毅力也有所提高。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学知识的增多,宪东渐渐对日本的侵略扩张行为产生了反感。
在日本松本市的3年多时间里,宪东经常思念养育他的家乡旅顺。1924年年底,宪东在川岛浪速弟弟川岛量平的陪同下,回到了旅顺肃亲王府。虽然王爷的王府已经失去往日的辉煌和喧闹,但是亲情仍在。宪东和八哥宪真、三姐显珊、十三哥宪云、十九哥宪容生活在一起。1927年春,同川岛浪速决裂的川岛芳子回到了旅顺,同胞姐弟相逢格外高兴。可是没过多久,川岛芳子就与甘珠尔扎布在旅顺举行婚礼。
1927年底,宪东随十九哥宪容来到日本东京。这一次,宪容取得了日本一所名校的学籍,宪东也考入东京府立第六中学,这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社会上层,就是在这所具有浓厚日本神道的学校里,成年的宪东发生了思想变化。由于家境日益衰落,宪东第二次到日本后,与哥哥租住在东京的一栋普通民宅里,左右邻舍都是下层劳动人民。从小生长在王府中的他,发现这些普通劳动者聪明、勤奋、善良、诚实,有很多优秀品质。每逢休息日和假期,宪东和哥哥总会上门帮这些劳动者做一些杂活。
1929年,宪东的哥哥宪容结识了东京学生运动领袖加藤惟效。加藤惟效是宪容的上一届学长,信仰共产主义,在他的影响下,宪容和弟弟宪东都接触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读物,宪东感到,自己被带进了一个崭新的精神世界。鉴于宪东的家庭出身,加藤惟效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感染方式,一开始是给宪东开列了一个必读书目,包括《资本论》《反杜林论》《国家與革命》《政治经济学大纲》等。接下来,加藤惟效带着宪东旁听了三四次“资本论研究会”的辩论,聆听左翼青年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到宪东完成四年制中学的学业时,他已经熟悉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了未来从事革命活动的理想,对学校里教育的那些神道思想已经丝毫不感兴趣了。直至中学毕业前夕,宪东才知道,加藤惟效不仅是日本共产党员,还和共产国际有联系。
中学毕业前,宪东决定报考早稻田大学学习人文科学,为将来从事革命活动奠定理论基础。可是,此时肃亲王后裔的经济命脉仍旧掌握在川岛浪速手里,在川岛浪速秘书村井修的干预下,宪东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学习,1934年毕业。虽然宪东已经接受了进步思想,但加藤惟效并没有吸收他加入日本共产党,而是希望他回国后去找中国共产党,成为具有坚定信仰的革命者,在国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已经在日军炮兵大队当见习军官的宪东也觉得,回国后能找到参加革命的机会,遂在1935年2月辞别在日本的哥哥宪容回到东北。宪东两次在日本累计学习生活长达10年,为他几十年后奔忙于中日友好事业打下了基础。
宪东本姓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在满语中意译为“金”,宪东这次回国任职用了金宪东的姓名。一年后,他晋升为中尉,调回新京担任禁卫团炮兵排长,在伪皇宫周边驻防。此时,宪东的胞姐川岛芳子已经成为日本侵略军的忠实鹰犬,号称“男装女谍”。宪东对姐姐为日本卖命的做法从内心深处反感,连自己的婚礼都没有邀请川岛芳子到场。1940年,宪东在哈尔滨马迭尔饭店的一个场合与川岛芳子偶然相遇,由于已经显得疏远,两人无言以对,只寒暄了几句宪东就离开了,这也是宪东与川岛芳子的最后一次见面。
由于身处伪满军队中,宪东想参加革命却身不由己,他接触不到中共地下党员,也找不到党的地下组织,因此只有把共产主义理想深藏在心底。
其实,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地下抗日组织也在观察宪东的行动。1940年在日本参加革命的张绍纪是伪满国务总理大臣张景惠之子,他在1943年回国后,把张景惠的“官邸”变成了“东北青年救亡会”的秘密据点和情报传递的“暗室”。张绍纪在收集伪满军队情报的过程中,注意到宪东倾向进步的举动,但张绍纪觉得,宪东的家庭背景太复杂,因此没有贸然发展宪东参加进步组织。1944年,奉天地下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之一、在伪满热河讨伐队担任上校队长的章晋决定和宪东进行近距离接触。
就这样,章晋利用在伪满军队任职的身份,通过同窗好友、宪东十七哥宪基介绍,与宪东在奉天凯宁饭店会面。章晋向宪东有分寸地介绍了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司令李运昌带领部队在热河长城沿线抗击日伪军的事迹。从章晋的言语中,宪东感到章晋有亲共的倾向,其真实身份很神秘,但有十七哥宪基在场,宪东不便深问。首次见面后,宪东设法寻找机会接近章晋,两人约定在奉天小河沿饭庄再次晤谈。在这次谈话中,宪东向章晋表露:“我多年追求革命理想,想找共产党,但是始终没能如愿,可能是共产党不要我这样的人……”宪东一心找党的诚心感动了章晋,但章晋并没有贸然表态,而是有意在斗争实践中考验宪东。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地下组织批准接纳宪东加入抗日青年地下组织,并由章晋作为宪东的直接领导人。此时的章晋已经调回奉天高级军事学校任职,他告诉宪东,自己就是晋察冀军区派到东北从事地下工作的,并叮嘱宪东今后只与自己单线联系,注意搜集伪满军队的情报,在斗争中学会瓦解敌人,保护自己,不要暴露身份。1945年5月,宪东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宪东在章晋具体领导下秘密从事党的隐蔽战线工作,直至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宪东心潮澎湃,他脱下伪军上校军装,换上便装从鞍山乘火车前往沈阳找章晋接头,请示工作。党组织交给他两项任务:一是监视日伪军军官的动向,特别是伪军上层军官的动向;二是急速调查并掌握日军弹药库地点,保护好弹药库不遭破坏,为出关的八路军提供武器弹药。不久,中央派到东北工作的彭真、伍修权、李运昌等领导同志到达沈阳,他们了解到宪东的情况后,对他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随后,宪东参加了八路军部队,被李运昌任命为沈阳卫戍司令部第二纵队副司令员,他也从隐蔽战线转为公开,经组织同意,宪东改名“艾克”,以示和旧家族彻底分道扬镳。
1945年9月中旬,冀热辽军区决定组建炮兵混成旅,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首个炮兵旅,冀热辽军区党委任命王珩为炮兵混成旅旅长,艾克为旅参谋长。艾克深为自己能成为一名八路军军官而欣慰。不久,刚刚组建的混成炮兵旅奉命调往锦州,阻止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到锦州后,艾克被任命为锦州防空司令部司令员。撤离辽西后,混成炮兵旅编入晋察冀军区炮兵旅,艾克因病休养一段时间后,被聂荣臻司令员任命为炮兵旅研究室副主任,分工负责训练炮手。艾克创办了炮手训练班,发挥所长亲自教练,4个月的时间培养出近百名炮手。1946年夏,艾克主动申请回东北工作,聂荣臻司令员亲自安排警卫人员换上便装护送艾克一行安全抵达哈尔滨。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员朱瑞亲切接见了艾克,告诉他,东北民主联军正在组建炮兵学校,组织上希望他能担任炮兵学校研究室主任,艾克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安排,立即投身到炮校工作中,为炮校发展呕心沥血,培养出很多解放军炮兵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艾克从炮兵学校调到解放军某炮兵基地担任军械科副科长。1954年,艾克转业到位于辽宁省锦西县的杨家杖子矿务局担任基本建设技术监督科副科长。1963年任杨家杖子矿务局基建处副处长,后基建处改称基建工程管理处,艾克仍任副处长。在那段特殊岁月里,艾克的家庭出身和伪满军官经历令他遭到多次迫害。即使身处逆境,艾克仍初心不改,继续为党的事业埋头工作。
拨乱反正后,组织上经过查证,推倒了原先对艾克的不实之词,为他平反并恢复名誉。1978年,艾克从杨家杖子矿务局退休,1981年经上级批准改为离休,1988年改为享受地专级离休干部待遇。
由于年龄和家庭等原因,艾克生命里的最后十余年时光大多在北京度过,他被外文社特聘从事日文翻译工作。尽管身在北京,艾克仍然牵挂着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第二故乡葫芦岛。1989年锦西升格为地级市后,艾克当选为锦西市第一届政协委员、锦西市第一届侨联委员。在积极参政议政的同时,艾克发挥社会关系优势,为中日民间友好往来贡献着力量。艾克早年曾在日本松本市生活和学习,松本市有他的小学同学和童年故友,他在回松本故地重访期间,积极联络这些日本友人,为松本市和葫芦岛市结为友好城市积极努力,于1993年促成葫芦岛市与松本市结为友好城市,葫芦岛市第二实验小学与松本市开智小学互为友好学校。
2002年3月13日,“红色王子”爱新觉罗·宪东走完了88年人生路,在北京悄然离世,统战部门和其生前所在单位送了花圈,数十位爱新觉罗家族成员也赶来送别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老人。艾克的一生是传奇的人生,他的本身就是一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