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仰望那十七棵松

2018-10-22 18:42
曲艺 2018年9期
关键词:长征路青松松树

2016年9月22日至29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随中国曲艺家协会赴广西、湖南、江西三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曲艺名家新秀“重走长征路”采风创作主题创作实践活动。

25日,我们来到江西瑞金一个叫华屋的地方。华屋地处赣南闽西交界处,因整个村庄都姓华,故称华屋。华屋地方不大,但风景秀美。那天,下着小雨。我们到了村庄后山上,数以万计的松树郁郁蔥葱,赏心悦目。一个烈士纪念亭映入眼帘,17棵青松树备受瞩目,17块石碑震撼心灵,上边记录着每一名战士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

1934年,举世闻名的长征前夕,为打破敌人“围剿”,中央苏区开展大规模扩红运动。华屋的43户群众积极响应。华质彬、华钦梁、华钦材、华崇宜等17位华屋的青壮年男子踊跃报名参加红军,最大的20岁,最小的年仅13岁。大家商量,在即将远离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时,每人要到祠堂后山的蛤蟆岭上种一棵松树,约定革命胜利后一起返乡,但是如果有人牺牲了,活着的人就要为阵亡的兄弟孝亲敬老,还要照看好蛤蟆岭上的这些松树。后来,这17位红军战士有的牺牲在了湘江,有的躺卧在了雪山,有的长眠在了草地,他们全部壮烈牺牲在长征途中,再也没回到这片生他养他的红土地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17棵松”故事。

80多年来,在华屋人的精心保护下,这17棵青松枝繁叶茂,苍翠挺拔。他们屹立在蛤蟆岭上俯瞰家园,守护亲人。每逢清明过节村民便来到这里,拔草、挂纸、点红烛、放鞭炮,以寄托哀思。2014年,华屋群众在山上建亭立碑,把这片小树林称为“烈士林”,17棵松树称为“信念树”。

“青松常在,革命必胜!”17棵青松,蕴藏着17位红军战士的悲壮故事。17棵青松,镌刻着17位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青松郁郁葱葱,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革命征程上。青松苍翠挺拔,感人的故事永远镌刻着信念的永恒。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凝练成坚定信念和英雄的品格,在漫漫的长征路上,铺就了历史的血脉和英雄的底色。我抚摸着每一棵松树,抚摸树前挺立的石碑,咀嚼那刻在石碑上的故事,眼泪夺眶而出。字字句句穿透着我的内心,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不断咀嚼英雄的故事,我不断酝酿心中的热望,我在用心表达情愫,把一幕幕萦绕于心的事迹化为我创作的动力,我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投射到可敬的红军战士中。英雄的十七位战士,你们为了革命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你们为了革命,走上了漫漫征程。你们为了革命,永远长眠在了长征路上。你们为了革命,从小怀揣着革命的信念,铸就人生壮丽的辉煌,谱写一曲华彩的乐章。这是多么鲜活的故事,这是多么生动的教材,这又是多好的让我们后人咀嚼的精神营养。

带着思念,怀着崇敬,跨越历史,穿越时空。近距离地触摸长征和亲身体验,极大地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深深感到:重走长征路是一次心灵净化之旅,是一次时刻让人体验艰难、崇尚信仰的朝圣之旅,更是一次鼓舞士气,树立理想的抱负之旅。重走长征路,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就是在生活中汲取灵感,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从生活中挖掘鲜活的语言。用自己擅长的曲艺形式,推出更多描绘时代风貌、展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把当代中国的精彩故事讲出来、讲精彩,把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展示好、传播开。这是精神家园的回归和熏陶,这是灵魂的洗练和陶冶。

红色血脉汩汩流淌在我们的心房,汇涌成内心的情感和灵魂的呼唤:长征您是一种精神,您是风雨见证。风雨历程中,孕育着一一幅幅饱经风霜的憧憬。漫漫征程中,支撑着一颗颗永不服输的信念坚定。我深深为滋养我们生命的土地心生敬畏,由衷写出《十七棵松》。

猜你喜欢
长征路青松松树
长征路
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长征路上学党史
看电视剧《伟大的转折》
青松
青松
松树
松树
松树
探索勾股定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