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嘉,孟 帅,高建玲
(德州市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014)
脑梗死属于临床中非常多见的一类疾病,关于此病的临床治愈率较低,病程时间非常漫长,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大,患者主要为老年人群,老年人群属于一类比较特殊的人群,其机体免疫能力较差,所以需要给予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对于疾病发展进行控制,改善临床护理质量[1]。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资料10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优质护理服务,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功能评分,现作如下汇报。
回顾性分析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资料100例(2016.1-2017.1),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71.7±3.7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最小年龄61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72.2±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检查其血压与心率情况,对于病情实施评估,指导患者保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以及低盐饮食,遵照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如果存在吞咽困难,需要由护理人员辅助进食,严格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倘若发生异常,需要马上汇报医生采取处理对策,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开展功能锻炼,提升机体免疫力,加快恢复。
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确保患者所在病房的温度与湿度适宜,按时对病房中各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避免由于外界因素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要按时接受培训,提高其责任意识,确保护理质量;由于老年人群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差,当发现自身所患疾病之后非常容易产生焦虑以及抑郁情况,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提高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掌握患者基本情况,满足患者需求,使患者感受到温暖,从而提升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脑梗死患者需要长时间接受药物治疗,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经常忘记服药,对此护理人员需要提高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告知患者长时间服药对于疾病的重要性,为患者介绍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剂量,将用药时间与剂量记录于纸上,将其放置于显眼位置,从而提醒患者能够按时按量用药[2]。
评估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得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高;通过神经功能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得分越低代表神经功能越理想;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记录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得分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3]。
根据SPSS15.0统计软件实施计算,其中所得P值决定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研究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数值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
老年性脑梗死属于一类血管内膜损伤引发脑动脉管腔狭窄引发的局部性血栓疾病,患者临床表现包括神经功能障碍、脑组织缺血与缺氧以及坏死,60岁到90岁老年人群属于此病的高发人群,大多数患者存在家族史,引发老年性脑梗死疾病的因素非常复杂,包括高脂血症、冠心病、体重超重、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4]。根据本文研究显示,回顾性分析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资料10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优质护理服务,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现在大部分护理人员存在年轻化趋势,专业技能以及经验不足,优质护理服务给予护理人员培训,开展责任制,从而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素质,确保了护理质量,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重视对患者生理与心理的护理干预,利用心理护理以及环境护理等方式,给予患者舒缓心理压力,建立良好治疗环境,从而为疾病康复奠定基础,药物属于控制脑梗死疾病的主要方式,利用服药护理干预,确保患者能够按时按量服药,控制病情,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