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锦瑾 王绘华 朱吉明 成 玮 李 成 李 涛 吴 丹
(1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1700;2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市闵行区 201103)
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上常见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叶柄、花、花梗和果实。白粉病易在15~25 ℃的高湿环境中流行盛发,该病的菌源主要来自清除不彻底病株残体或购买携带病菌的种苗。草莓白粉病发生严重时,病叶率、病果率可达45%以上,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当前上海市青浦区主栽的“红颜”草莓品种具有品质优、果形大等优点,但常年易发白粉病,白粉病已成为青浦区草莓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筛选出防治草莓白粉病的高效药剂非常有必要。目前国内外农药企业已推出乙嘧酚磺酸酯、春华秋实、苯丙烯菌酮、苯甲·氟酰胺、田梦金等一批防治白粉病的新型药剂,有试验表明,这些药剂在葡萄、黄瓜等多种经济作物上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因此,为探明这5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优选出可供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药剂,且为草莓生产更规范、有效地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将进行5种新型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供试草莓品种为“红颜”。供试药剂为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西安近代农药科技有限公司)、春华秋实[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沈阳同祥农化有限公司)、12%苯甲·氟酰胺悬浮剂[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田梦金[斯托克顿(以色列)有限公司],常规对照药剂为20%腈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试验于2018年4月设在上海市孰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的1个白粉病普遍发生的草莓种植大棚内进行。试验设处理(每667 m2施药量):(1)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70 mL,(2)春华秋实15 mL,(3)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20 mL,(4)12%苯甲·氟酰胺悬浮剂60 mL,(5)田梦金80 mL,(6)20%腈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 g,(7)空白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
于2018年4月4日选用卫士15型背负式喷雾器进行施药,喷施时尽量做到使药液淋湿整棵植株,包括叶片正反两面、茎、花、果实,并使药液下渗到植株根部,每667 m2用水量为60 L,试验前后20 d均未用过其它杀菌剂,试验期间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每小区随机取样3个点,每点定点调查10株草莓,记录全株的发病情况和发病等级。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占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占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占叶面积的16%~25%;7级,病斑占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占叶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对应级数)÷(调查叶片总数×9)]×100;防效(%)=[(1-施药前对照区病情指数×施药后处理区病情指数)÷(施药后对照区病情指数×施药前处理区病情指数)]×100。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整理数据,采用SPSS 16.0的Duncan’s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和多重比较,按P≤0.05标准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
由表1可知,药后7 d,各药剂处理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依次为25%乙嘧酚磺酸酯>春华秋实>12%苯甲·氟酰胺>20%腈菌·福美双>0.2%苯丙烯菌酮>田梦金。其中,25%乙嘧酚磺酸酯处理与春华秋实、12%苯甲·氟酰胺、20%腈菌·福美双、0.2%苯丙烯菌酮处理间防效无显著差异,田梦金处理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处理。
药后14 d,除25%乙嘧酚磺酸酯处理外,其他药剂处理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均高于药后7 d。其中,12%苯甲·氟酰胺处理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最高,分别比25%乙嘧酚磺酸酯、春华秋实、20%腈菌·福美双、0.2%苯丙烯菌酮、田梦金处理高11.91%、8.74%、8.98%、15.74%、10.25%。0.2% 苯丙烯菌酮处理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处理。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药剂均对草莓白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综合药后7 d、14 d的防效结果来看,12%苯甲·氟酰胺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最好,虽药后7 d的防效不是最高,但持效期长,药后14 d的防效在各药剂处理中达最高;田梦金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次之,药后7 d到14 d的防效增幅仅次于12%苯甲·氟酰胺;春华秋实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略高于对照药剂20%腈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0.2%苯丙烯菌酮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低于对照药剂,但药后7 d到14 d的防效不断增加,说明该药剂的持效期长;25%乙嘧酚磺酸酯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速效性好,但持效期不长。因此,建议在草莓白粉病发病初期推广使用12%苯甲·氟酰胺悬浮剂,具体用量为每667 m2施12%苯甲·氟酰胺60 mL均匀喷雾。
表1 不同药剂防治草莓白粉病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