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故乡诗,耳熟能详的应属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了。《回乡偶书》中,贺知章对于家乡的深情与感慨,都真切跃然于诗句之中。 因为离朝堂太近,唐代诗人中能善始善终的可谓凤毛麟角,而贺知章却是其中一位。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贺知章出身于官宦世家,同其他著名的诗人一样,贺知章也是从小就显露才华,但与他们不同的是,他大器晚成。他是在三十七岁时才金榜题名。四十七岁后,他与张若虚、包融、张旭并称为“吴中四士”,文辞之名渐渐被京城所知。大器晚成的好处是人生过半,已无少年轻狂,激进的功名之心亦缓,故其未如方外十友去走终南捷径,更未处心积虑地逢迎张氏兄弟求提携。他远离权力中心,故而没有机会令荣华突至,但亦避开了政治斗争的锋芒。
比起唐朝的很多诗人,贺知章的仕途是颇为顺遂的。尤其是从五十多岁起,攀升速度极快。他先后担任过四门助教、四门博士、太常博士、朝议郎、户部员外郎、起居郎、侍读、秘书少监、直学士、太常少卿、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工部侍郎……八十岁时升为正三品的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直至八十六岁才请辞还乡。这绝对算得上是唐朝一众才子当中的仕途赢家。
在仕宦期间,贺知章的诗文书法才能被充分肯定。唐玄宗到东岳泰山封禅,具体的礼仪、祷天的文章皆与贺知章商讨,贺知章还为祭祀的乐章作词。皇帝宴饮、重大问题决策,他更是不离左右,多有应制、唱酬。他的文章在当时很有名,可谓“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因此,有不少大臣请他书写墓志铭。
贺知章对唐诗的继往开来作用显著,具有“一花引来万花开”的效应。他开创了边塞诗雄壮激昂的风格;确立了写景送别诗明朗向上的基调;开启了宫怨诗之先河;培育了脱俗的天然美之风气;突破咏物诗固有的范式。他还首创了向往隐逸遁世的田园诗,成为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派的鼻祖。他注重言情、讲究情景交融的诗歌写法对李白、杜甫的影响较大。他那首家喻户晓的《回乡偶书》被评定为回乡诗篇的奠基之作。然而,在巨大的声誉面前,贺知章始终不骄不躁、正直坦荡。
贺知章喜欢交友,所交往的人上至公卿、下至百姓,还有不少方外之人,他们饮酒、谈诗文、参禅论道。他不涉政治、不求利益、不拉帮结派,还总会提携后进。据说初见李泌时,贺知章便断定其“此稚子目如秋水,必当拜卿相”。当然,贺知章最著名的轶事是为李白金龟换酒和向唐玄宗举荐李白。除李白之外,贺知章在孟浩然第一次入京时便与其相识,亦与王昌龄、严挺之、李邕、颜真卿的父亲颜惟贞等交好。若以现代标准而论,贺知章可谓智商、情商俱佳,教养、修养双优,故被时人评为“雍容省闼,高逸豁达”。
不过,长安的日子再快活,贺知章都始终对故土怀有一份牵挂。公元744年,八十六岁的贺知章在大病一场后,申请告老还乡。唐玄宗答应了,并为其大摆酒宴。此次集会与王羲之的兰亭集会一样,是文坛史上的盛事。与会者均写诗赠别,集结为卷,并由唐玄宗作序。
于是,贺知章拖着孱弱的身躯踏上了颠簸的回家路。返乡后不久,贺知章便离世了。送别贺知章后,唐玄宗才辞退李白,足见其对贺知章的特别照拂。不仅唐玄宗看重贺知章,唐肃宗亦然。在贺知章去世十四年后,念及当年侍读之情,唐肃宗追赠其为礼部尚书。贺知章并非唐肃宗作皇子时唯一的侍读,但获此恩典,可见唐肃宗对他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