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菁
初见何志刚,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张棱角分明的脸上总透露着极度严肃和深沉的表情,让人不得不产生联想,这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
“我运气不错。”当何志刚说出这句话时,配合上他那张严肃、深沉的脸,总觉得有种莫名的喜感。这分明就是一张有故事的脸,这十多年的创业之路一定也是荆棘满布,充满着各种挑战,却被他的“运气论”云淡风轻地一笔带过。
随着交谈的深入,何志刚踏实的本性在简洁的语言中渐渐显露。那种源自于朴素人生观下的气定神闲,被何志刚解释为“好运”。2001年创立南京贝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贝龙)到如今,何志刚不骄不躁,不急不忙,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把握好每一次机会,信守每一个诺言。在他的带领下,贝龙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
好运气并不会从天而降,它的获得恰恰是一种能力——与德行、守信息息相关。
这个喜欢休闲装远胜过西服正装,相比于“何总”,更喜欢人们唤他一声“老何”的企业老总全然没有一丝架子。何志刚说自己运气好,这辈子都没有遇到过“坏人”。但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不是老何遇不上“坏人”,而是老何足够宽容和大度。他是个善良的人,与他人的相处从来都是以“对方也是善良的”为预设开始的。许多事情在别人眼中是“决不可原谅”,但在老何这里似乎根本不是什么大事,他总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认为别人这么做“很正常”。
何志刚如今的左膀右臂都是当年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元老级人物。当时凑了10万元创业资金的何志刚一共招了3名员工,都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作为老大哥的何志刚无论是工作上还是个人成长上都尽量给予他们机会和帮助——职位上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这3人中的两人如今已经成为贝龙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兢兢业业,各司其职。还有一人在何志刚的支持下,获得了硕士学位,但最终离开了贝龙,另谋高就。放在别人心里,总会觉得这事有些膈应,但在老何心里,这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他觉得平台不足以实现价值,人往高处走,这不是很正常的吗?”
何志刚自己也有一段“出走”的故事。
1992年从成都科技大学(现并入四川大学)毕业后,何志刚被分配到安徽省邮电管理局下属单位——安徽省邮电工程局工作。大学毕业加之工作态度十分勤恳,何志刚成了局里的重点培养对象,连续获得“优秀人才”“跨世紀人才”“拼命三郎”的称号。1996年,他被送往上海贝尔培训,学习交换机软件调试技术。当时中国的通信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被送往上海贝尔培训的都是单位佼佼者。求知欲极强的何志刚带着单位的嘱托踏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
在上海贝尔,何志刚不改“劳模”本色,没日没夜地待在机房,实在累了就在机房眯上一会。一年后,何志刚学成回单位,但也面临了一个尴尬的事实:空学一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在当时的安徽省邮电工程局,缺少该种交换机软件调试业务。考虑了一年,何志刚决定“出走”,去能施展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价值。
1997年年底,何志刚接到了一家通信公司的面试通知。他清楚地记得,那天漫天大雪耽误了他去往合肥汽车站的行程,当他从出租车上下来时,开往南京的大巴从身边缓缓驶出。何志刚艰难地在雪地里奔跑着,挥着手臂,希望能赶上这班车。然而,大巴越开越远,丢下了独自在雪中奔跑的何志刚。
等下一班车就要到下午,再开到南京已经是夜晚时分,无论如何都无法赶上已经定好的面试。何志刚想了想,片刻间就作了决定:打车去南京!雪天路难行,错过班车难以在约定时间到达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充足的理由。但何志刚却觉得,答应的事情无论如何也要努力达成,没有什么可以让自己宽慰的借口。
当何志刚坐着出租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那辆他本应乘坐的大巴侧翻在路边,受伤者的痛哭声在漫天大雪中显得格外的凄厉。目睹这一切,何志刚心中五味杂陈。错过了这班车却逃过一劫,人生的际遇与起伏让何志刚感慨不已。
面试过后,何志刚的表现让对方很是满意。1998年新年伊始,何志刚成了这家公司的一员,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出走”。
使命感是深深镌刻在何志刚身上的印记,连他创办的贝龙,最初也是源于何志刚的使命感。
“贝龙取自‘belong to everyone(属于每个人)短语中的belong这个单词,我希望贝龙是属于大家的、行业的,是能为这个时代贡献力量的。”何志刚的话掷地有声,饱含真诚。不为人所知的是,这份令人肃然起敬的使命感来自于他的原生家庭。虽然出生在农村,家中贫苦,但曾读过私塾的母亲却执意让孩子们都能读上书。为了让子女读书,父母节衣缩食。责任感与使命感从此常伴何志刚左右。
“下海”成为20世纪90年代末的时代关键词,何志刚心底的创业梦想在时代的浪潮下渐渐萌生。他渴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一片新天地,担起更大的责任。
深思熟虑了一年,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何志刚拿着工作后积攒下的3万元,又东拼西凑了7万元,用10万元开启了人生中完全不同的新篇章——于2001年8月创立南京贝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创立之初,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自然门可罗雀。何志刚用不多的启动资金找来了刚刚毕业的3位小伙子,不急不躁地给新人做起了培训,教他们怎么开展业务、服务客户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等。“趁着外部市场还未打开,先练好内功。”四个月后,新人培训结束,何志刚接到了曾经和自己有一面之缘的客户的电话,没成想,订单也接踵而至。
“运气好”的何志刚说自己总能在山穷水尽之时遇上贵人。
1998年,公司在某省的一个项目因为各种原因迟迟无法验收,这项任务最终交到了何志刚的手中。在到达那里的一周后,何志刚解决了所有的问题,项目得以顺利验收。而那次,何志刚结识了一位后来在创业中助其一臂之力的贵人;也是那次,这位贵人默默地记下了这个做事踏实、靠谱的年轻人。
2002年初,得知何志刚已经出来创业,这位贵人毫不犹豫地将项目交给了他和他的团队。贝龙从此用认真踏实的服务态度逐渐打开全国市场;用自己的实力获得“通信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甲级”“电子与智能化专业承包二级”“有线广播电视工程总承包二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等完备的、高水平的行业资质。
技术出身的何志刚深知创新与研发在行业中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作为贝龙的执掌者,他在技术创新上不遗余力,以第一发明人取得4G视频监控装置专利、以第二发明人取得4G移动通信移动台专利等。何志刚的每项研究都是从行业的本身需求出发,准确地找到需求点,为市场提供了更实用和便利的解决方案。这才是他能够获得多方青睐的根本原因。何志刚很早就意识到了技术领先的重要性,同时,无论何种技术,他都将目光锁定在通信工程领域的需求本身。同时,他还经常在行业研究类期刊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7年来,贝龙迅速发展,从不知名的初创企业成长为业内响当当的品牌,但“belong to everyone”的使命却从未改变。这对何志刚而言,是责任、是使命,更是这些年不断推动他向前的动力。
何志刚是一个把承诺看得比什么都重的人。有的人说他傻,不知道变通,但了解他的人都说这是大智慧。
当年辞职创业,面对老东家,厚道的老何给了两个承诺:这里的人一个都不带走,这里的市场一个都不碰。
当时的承诺大家听在心里,谁也没当回事。不带走人容易办到,不碰老东家的市场,这实在是有点有悖常理。然而,何志刚真的做到了。2002年年初贝龙创立至今,老东家的市场,何志刚愣是一个都没碰。
一诺千金,何志刚明白这其中的分量,只要承诺了,就必定遵守诺言,哪怕是承担损失和风险。
贝龙刚开始开拓云南市场之时,恰好赶上云南移动通信传输线路项目的招标,这对贝龙而言是一次绝佳的机会。云南市场对贝龙而言是陌生的,没有周详地考虑到当地的地形与气候及人文环境,贝龙参考自己在平原地区做项目的报价做了招标书。等到招标当日,发现自己的报价比别人足足低了几百万元时,大家才知道报价上出了大问题。毫无悬念,全场报价最低、资质又相当不错的贝龙中标。
硬着头皮上,还是放弃?选择权握在何志刚手中。在公司几乎一致的反对声中,何志刚决定信守承诺,亏钱也要做下去,而且要保质保量地完成!
这一单不仅一分未赚,还赔了600多万元,让公司里的其他人甚是不解:老何干嗎这么执拗,不懂变通,非要做赔本的买卖?在全公司士气为此而低落的时候,老何说,时代进步了,每个人都要有所改变以适应社会环境,但同时有些事不管时代怎么变迁都不能改变,那就是对待工作的责任和对待承诺的诚信。何志刚相信诚实守信是基本原则,刻苦努力是必要条件,自己脚踏实地地工作,用心认真地守诺,一定能收获好的成果。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何志刚执拗的坚持让贝龙赢得了云南的市场,更赢得了声誉。在此后波诡云谲的市场竞争中,贝龙以自己的诚信与高水平、重质量的口碑赢得了用户的认可。
翻开贝龙的商业版图,核心市场几乎都不在东南沿海,中西部市场才是贝龙的主力市场。但中西部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加之基础设施落后,在很多同行眼中实属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但何志刚不这么认为,“只要有市场,就有机会。与其在竞争激烈的红海中厮杀,不如韬光养晦,找到一方蓝海,用差异化竞争获取公司更好、更快的发展”。
贝龙是一家没有考勤的公司,诚信、自律不仅是何志刚的信条,更是整个公司的灵魂所在。何志刚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他的工作不是“管”,而是“挖掘”——发挥每个人的所长,在贝龙的平台上有所施展,获得成功。“对于身边的人,信任是基础。没有信任,其他都无从谈起。”何志刚说。
在贝龙,何志刚更像是一位兄长,关照着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对回宁的外派员工,何志刚总会提前确认好行程,订好住宿与餐饮迎接他们的到来。“老何将自己对‘信的理解融入整个企业文化之中,让人觉得暖暖的同时,又不失勇往直前的动力。”一位熟知何志刚的友人这么评价道。
“以德存、以新胜、以正合、以质恒。”正因为如此,贝龙才能拥有一支高素质、服务响应能力卓绝的技术服务团队,在这17年里迅速成长为一家极富实力的通信工程企业,荣获了“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双软认定企业”“江苏省软件企业技术中心”“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江苏省信用管理贯标企业”“中国网络维护服务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多家客户优秀合作单位”等称号。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位谦逊、务实的企业家笑言“奋斗没有尽头”,无论是自己还是贝龙都是“正在前进中的一员”。站在发展再升级的转角处,贝龙以踏实、稳健的脚步,向未来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