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

2018-10-21 05:39潘启和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操作实践有效性

潘启和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只有进行了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了相应的操作,才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具体的分析一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从而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操作;有效性]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老师必须要应用多样的手段,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课堂不能够只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这样探索性的课堂才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进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老师们也开始注意到了动手操作这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在,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去了。这种方法也成为提高学生子自主性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够很好的提高课堂的效率。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出发,简单的分析一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的论述,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自己的一些建议。

一、监督学生养成习惯,开展合理的操作流程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老师都会遇到一些麻烦事,就是刚刚操作完的材料会一片狼藉。等到下一批学生进行操作的时候,就要花费好多的时间进行整理,最终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的学生会出现不学习,不操作,摆弄教具的情况,这样不仅仅会浪费很多学习的实践,也会让操作这个环节变得困难起来,最终影响教学质量。所以,老师必须要监督学生养成好的操作习惯,开展合理的操作流程。老师在指导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先给学生立下规矩,让他们可以在操作活动进行前准备好相应的东西,操作完以后还要放到规定的位置。老师在讲这个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学生都是在听的,没有在进行什么操作。在进行操作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疑问,进行相关的探索。还要监督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营造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操作热情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很接近于成人了,不过他们还是保留着之前的思维方式。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所以他们对很多东西的学习都是以兴趣作为基础的出发点。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进行相关的情境创设,从而营造一个利于学生进行操作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很好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去积极的思考其中的环境,保证学习的愉快性。这种方式不仅僅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知识,最终提高小学数学老师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这一个部分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提前让学生们进行准备相关的材料,如15个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样学生在动手制作的时候就已经对正方形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一定的体验。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要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游戏的形式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如老师可以组织一个拼图的游戏,为学生营造一个情境,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老师可以说:“孩子们,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我们一起来拼图好不好?”然后就让学生利用自己手里的小正方形进行自由的组合,拼出今天要学习的长方形图案。还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如你们都能拼出多少种长方形呢?这是小学生都会很积极的进行动手操作,因为小学生都有一种想要得到表扬的心态,所以他们就会进行快速的思考,快速的行动,然后向老师展示相应的成果。那么老师就可以对一些思维快的学生进行表扬,用这种激励的方法来促进其他还没有完成的学生的进步。其实这种夸奖的方式也是营造学习气氛的一种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索。老师还可以问几个问题,如你们做的很好,可是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你们也可以进行交流。这样不仅仅给了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通过这种实际的操作学习,很多的同学都可以认识到长方形面积求法的关键点,同时也可以对长方形有更深的理解,甚至有一些学生可以自己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公式。在这样的一节课中,学生可以应用到多种器官,进行不断的探索,从而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所以,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多个方面教育的结合,提高操作的效果

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老师要保证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是有思考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样不仅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在帮助老师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公式”这一个部分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带着学生把圆切割成一个长方形的样子,同时还要进行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引导学生去思考。拼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比有什么不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你能根据这个操作知道公式吗?下面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讨论和操作。这样做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推导出圆的计算公式,也可以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加深他们的理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动手操作作为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老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尽可能的进行动手操作,进行探索学习,和同学们进行合作活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祝秀琴.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J].学周刊,2017(6):115-116.

[2]李萍.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探究[J].中华少年,2017(16).

[3]王波.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J].好家长,2017(17).

猜你喜欢
操作实践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