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平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中可以看出,古人也意识到了朗读的重要性。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单单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却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普遍,造成了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基本都比较低。有鉴于此,教师必须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提高认识,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范读引路,熏陶学生
作为小学生的第二任“父母”,教师的言谈举止往往都直接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故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特殊的心理特征,强化对学生的示范引领。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进行示范朗读,以激情澎湃、或温柔婉约、或轻盈活泼、或庄严凝重的声音感染学生,使之受到感染,走进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其同喜同悲同唏嘘,以此唤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一篇文章时,为了读出作者对战争的愤慨与谴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笔者在进行范读时,表情凝重,声音里带着几分悲怆与渴望。此时,我注意到学生们的脸上也露出了凝重之色,当读到最后一句“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时,我的音调一下子变得低沉、舒缓起来,脑袋也随之有韵律地晃动,孩子们被我流露出的情感感染了,也跟着富有节奏地轻轻朗读起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情境中,从而引发他们浓厚的朗读兴趣,自发地跟着教师学习朗读技巧,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速度、声调等等,感受语言的无穷魅力,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
要给学生一片树叶,教师要有一片森林。教师的朗读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朗读能力,一个朗读水平一般的教师,绝对教不出朗读质量高的学生。故而,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示范的作用,用自己铿锵有力、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打动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熏陶,心灵受到波动,从而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
创设情境,诱导朗读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注意力持续时间极短,他们的朗读活动往往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对此,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入手,给他们创设朗读情境景,由于切合学生的内心需求,故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在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和动画情有独钟,所以在备课时往往会制作ppt,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处理好课件。等课堂授课正式开始以后,笔者充分利用精心制作的课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朗读情境,通过美妙悦耳的音乐或者趣味十足的动画片唤醒学生内在的朗读欲望。
例如,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三年级上册)这篇课文时,笔者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秋景的图片,并配上瑟瑟秋风、绵绵秋雨相互交织的声音,使学生的身心被秋天唯美的意境所吸引,从而激发他们高昂的朗读兴趣,带着愉悦的心情来朗读,这样朗读起来就会更加有声有色。
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通过创设良好的朗读情景,能将空洞的语言文字还原为生动的语言,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朗读热情,对于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起着正面的催化作用。
激发学生的兴趣,巧用多种朗读方式
朗读的形式是五花八门的,比如:小组齐读、同桌共读、个人诵读、表演朗读、开火车读、自由朗读等等,笔者简单阐述了以下三种朗读方式:
个别诵读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字词的掌握情况,以便于教师能够对症下药,对学生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合理纠正和科学讲评。
自由阅读
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阅读就弥补了这一缺陷,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放声进行朗读,不受约束。
表扬朗读
即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将枯燥的课文内容变为趣味横生的“生活剧”。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一课的讲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一个扮演“小苗”,一个扮演“大树”。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的配合使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朗读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朗读,爱上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在小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前提下,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进行游戏朗读训练的关键所在。具体方法如下:1.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朗读技巧。譬如,读到句号时,语调要有所下降;读到叹号时,感情要适当强烈一些;读到问号时,语气稍微上扬等等。2.注意找准朗读的重音。例如,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这一篇课文,题目中的“葫芦”一词起到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作用,所以是重音。3.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句子意思的前提下,體会人物说话时的口吻、心理、神态和表达的感情。例如,三年级上册的《陶罐和铁罐》一课,要指导学生读出铁罐那种傲慢无礼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