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丽 张艳丽
【摘 要】目的:对结核病的预防控制与对策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17年~2018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共86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预防控制治疗方式,比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疾病控制时间。结果:观察组结核病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病患者采取预防控制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进一步提升患者对结合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结核病;预防控制;对策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患病部位肺脏,值一种可对全身多器官系统造成累及的疾病,肺结核占所有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子宫。但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如果肺结核病治疗不及时,不仅会对患者自身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更重要的是还可能造成大面积人群感染结核杆菌,而出现肺结核病的传播[1]。本次研究为了探析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结核病治疗的临床价值,选取了2017年~2018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共86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018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共86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35.32±10.25)岁。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40.32±10.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病患均符合结核病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精神意识均正常。(3)所有病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临床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主要包括:(1)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抗结核药物治疗。(2)对患者进行结核病相关疾病知识的讲解,告知治疗措施以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注意的问题等等。
观察组:运用预防控制方式进行治疗。主要包括(1)对疑似结核病患者进行确诊,经真确诊后对传染源予以针对性控制,并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予以治疗。(2)医生要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禁止的公共场所吐痰,在和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保持一定距离等。(3)主治医生要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掌握,根据患者生活习惯制定相应的服药时间表,用药途径等,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于服药一段时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适当的调整治疗方案。(4)在治疗过程中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对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予以心理支持,建立友好的医患关系。(5)当患者实际病情出现好转情况时,给予患者相应的运动指導,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的免疫力。
1.3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对两组病患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等四个方面进行评定,总分为 100分,评分高低和生活质量成正比,评分越高表明病患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SPSS21.0的软件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计数的资料数据用(%)率表示,采用 t检测,计量平均数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采用X2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时间
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对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
3 讨论
结核病(tuberculosis,简称TB)是由空气传播结核分枝杆菌、生型分枝杆菌或非洲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具潜在致命的感染[2]。近十年来由于结核病在全球病例数有所增加,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每年有800万新结核病例发生,其中95%分布于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的临床表现为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病很轻,有不少人没有征兆,但是到结核病发展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征兆。一个方面就是呼吸系症状,还有一些结核的中毒症状,患者会出现呼吸系统的不适及一些全身的症状。一般有干咳或只有少量粘液样痰。伴其他细菌继发感染时,痰可呈脓性[3]。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2018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共86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预防控制治疗方式,实验结果说明,
观察组结核病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结核病患者采取预防控制方式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综上所述,预防控制方式进行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对结合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成.结核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和预防控制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6):91-93.
[2]高东旗,王坤,李宏,等.部队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综合评价[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3):205-208,212.
[3]张孟璋,陈慧,李茵.出入境结核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和预防控制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5):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