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刚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作为农村经济建设的一项基本工程,在现阶段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做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能够有效的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业的生产,对促进粮食高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保证我国农村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1 引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村水利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我国的农村水利工程还面临着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建设和管护经费短缺、工程建设质量不高、工程效益能力不足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消除这些制约农村水利发展的短板,必须对我国现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农村水利工程良性运行长效机制。
2 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特點
2.1 服务范围广
农村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服务公众的公益性项目,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所在区域避免遭受水灾和旱灾的不良影响,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农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效益。例如:目前,江安县农村许多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个世纪50~70年代,是政府为了满足和保证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所建。
2.2 特定区域的服务
当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很大一部分属于灌溉工程和饮水工程,因此灌溉工程和饮水工程建设都是在特定区域建设的民生工程,对固定面积区域产生影响,不存在冲突,反而很好的做到利益共享和利益共存。
3 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现状
3.1 管理体制不完善
一是管理主体缺位。农村水利工程投资主体一般是政府,但是由于农村水利工程具有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仅仅依靠政府水利部门管理,难度很大。同时农业生产分散经营与农村水利工程集体受益之间也存在一定矛盾,难以明确管护责任到具体农户,农民往往视工程管理为政府职责,参与意识淡薄,造成管理主体缺位。此外,农村水利工程有多个项目来源渠道,除了水利部门之外,还有农业、国土、农发等多个部门,由于部门之间合作机制不健全,一些农村水利工程完工后长期未明确管理主体,造成管理主体缺失。
二是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职责定位不明。乡镇水利站作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应当成为农村水利工程管护的骨干力量,然而其管理体制始终未能得到理顺,存在定位模糊、职责不明确、任务传达不顺畅等问题。
3.2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速度较为缓慢
目前凌海市农村中已经建好的水利工程总体覆盖率不高,在布局上也不够合理,管理粗放的状况还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总体的水利工程建设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同时,部分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与节水措施做得还不够到位,在水资源的利用率方面还比较的低,并且灌区配套也有所不足,导致无法满足新农村生产发展的要求。而在农村中现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没有办法完全满足农民需求,水利工程的建设在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用水方面没有协调兼顾。
3.3 管理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大量农村水利工程产权不清晰,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水利部门对农村水利资产的统一管理制度未能有效建立。同时,由于缺少系统规范的农村水利资产管理档案,各级水利部门甚至无法清楚掌握已建的各类农村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这也增加了用好管好维护好这些设施的难度。此外,农村水利工程长期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涉及水利、发改、财政、农发、国土、农业等多个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衔接、移交机制,进一步增加了统一管理的难度。
4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思路
4.1 改革创新框架
4.1.1 以“省-市(区)-县”三级协商为主要特征的行政管理体制
按照“统筹协商安排部署、分部门立项实施”思路,在农村水利分三级建立协商体制。各级要建立协商机构,对农村水利总体规划、投资规模、投资方向等进行总体协商,统一部署安排。考虑到现阶段投资体制,各个部门的资金来源渠道不同,项目类型的复杂性,可在水利部门为主的基础上,分部门进行实施。这种体制下,一方面可以统筹资金安排,投资重点明确,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投资建设的问题,提高投资效率。
4.1.2 以县为基础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
①县水利局组织开展顶层设计,综合考虑上级部署和全县实际,牵头编制全县总体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安排年度投资计划。②基层水利主体形成基层服务机构、专业服务队伍、新型社会主体组成的“三驾马车”,为水利建设提供行政组织、技术和日常管理服务等。③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制定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建设规范、统一实施方案,为农村水利建设提供可依照、可遵循的制度规范,无论是政府部门实施的,还是社会企业投资建设的,也无论是政府部门不同部门实施的,都必须按照统一标准设计、施工。四是政府开展对下级以及各类社会主体的考核、评估、检查,确保各类主体按照有关规定、标准开展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各类市场主体遵守市场秩序,维护社会公平。
4.1.3 以发挥政府主导,社会主体积极参与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
以政府为主导,吸收社会参与全过程的建设管理,要建立以下五个机制:①政府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规划编制;②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征求社会主体的意见;③扩展资金投入渠道,特别是给社会主体投资提供渠道;④规范项目的组织实施,设计同一的建设标准;⑤监督投资主体建设过程。
在设施管护领域方面,落实管护主体-运行管理-资金补助为主要流程的工程设施运行管理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吸收社会参与全过程的管理,要建立以下四个机制:①明确工程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等;②社会主体实施管护过程;③落实项目的运行管理经费;④考核监督。
4.2 以“345”为工作思路及目标合理的进行改革实施
“345”工作方案即为三项措施、四个保障、五个目标化,在实施农村的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时,需要对各方面的工作做好明确的安排。各个县、市、区需要严格按照农村水利管理“345”为工作思路与目标,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改革实施方案,并细化工作目标、任务、措施以及进度安排。与此同时,各地还需要积极展开大胆的创新工作,并统筹协调相关部门,保证农村水利建设工作能够得到有序的展开。在“345”工作思路下,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需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机构建设,在第一阶段首选需要制定出初步的实行方案,并开始试点进行方案的实施,以保证方案的可行性。第二阶段,制定出规划、标准和具体的工作方案,并总结在试点实施中的实践经验,针对其中不足的地方加以改善,并多加询问群众的意见,尊重群众的意见,将其意见加入到具体工作方案的考虑范围内。第三阶段,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将总结好且经过实践检验的具体方案在进行推广与工作的运行。第四阶段,在工作中开展考核,使所推行、实施的方案能够成为常态机制,使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渐渐的步入良性运行状态。
5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合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的生产力,为农业提供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立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4(1):45~46.
[2] 永威.现代水资源管理理念科学探究[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4(5):81~83.
[3] 崔瑞.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浅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5):24~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