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红兵
摘要: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在Scratch程序设计教学中应用的有几个关键问题:一是确定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二是寻找合理的分组方案,三是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四是拟定评价方案,五是教师指导作用的体现。本文我将以“scratch中的分身术——克隆”一课为例,谈谈我们在Scratch程序设计教学中是怎么运用合作学习方法的。
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一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VB、VC等成人化编程软件由于命令冗长、结构复杂、逻辑思维抽象等特点,并不适合中小学生学习。Scratch的出现让信息技术教师找到了程序设计教学的突破口,其类似积木的指令操作更简单、直观,成为众多学校进行创新教育的主要工具。
我们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一直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学生全面发展都非常有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在Scratch程序设计教学中应用的有几个关键问题:一是确定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二是寻找合理的分组方案,三是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四是拟定评价方案,五是教师指导作用的体现。
本文我将以“scratch中的分身术——克隆”一课为例,谈谈具体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来解决这几个关键问题。
一、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
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没有合适任务的合作学习是空泛的,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是流于形式的。因此,一个好的合作学习任务是合作学习赖以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是小组合作学习行为发生的动力源泉,也是合作学习具有教育价值的基础。
这节课的对象是天星桥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机器人组装及编程初步,但Scratch语言对他们是崭新的、具有挑战性的知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时期的学生虽已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感性思维仍占着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适当降低起点,准备适当的学习辅助材料、明白流畅的教学思路调动学生的情感,在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了以下任务:
任务三:让克隆体也动起来
组长组织,小组讨论:
1. 怎么只对克隆体进行操作?
2. 与随机数相关的指令有哪些?
3. 随机数区间怎么设置才可以让克隆鱼在最大的舞台空间游动?
操作要求:
1)请仔细阅读学习导学单“任务三”,学习代码编写的步骤和具体方法。
2) 修改“海底小鱼”程序,编写代码使克隆小鱼能随机出现在舞台上,在海底自由自在地游动。
3)组内观摩、交流、推荐展示
合作学习任务构建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构建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首先,合作学习任务设计应注意适度性,即难易适度、开放适度。一个好的学习任务既要让学生感觉到具有挑战性,又要让学生看到通过合作努力能够解决的希望,激发学生想合作解决的动力和信心。
其次,合作学习设计应注意挑战性,呈现给小组的合作学习任务,要对组内所有成员形成一种心理压力,让他们面对这一任务都有一定陌生感,需要不同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参与才能解决。
最后,合作学习任务设计要问题性。将合作学习任务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一方面体现学习任务的启发性、思考性、探究性。
二、独立自学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合作学习认知过程研究表明,合作学习的知识建构要经历两个阶段:个体知识建构阶段、合作性知识建构阶段。独立自学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合作学习中个体责任和个体知识建构的体现。没有独立自学,就没有小组合作中的个体责任的充分落实,就没有小组目标的实现。
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有双重责任:
一是完成自己应承担的学习任务, 二是帮助其他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国内外有很多实践研究一致发现,与每个成员都拥有相同资料的合作学习相比,使用资源互赖会降低学习效果。
这给我们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组织以启示。小组成员个体的独立自学是合作前的一种认知准备,是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课堂教学中的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深度关联。因此,在合作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应该给予学生先行独立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对合作学习问题任务有独立的思考、独立的尝试、独立的操作。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学,我设计了学生学习导学单,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程序初体验
请仔细阅读学习导学单“任务一”,完成下列操作。
1)打开程序“海底小鱼”,点击“””执行程序,观察程序的运行;改变程序中的数字,再观察程序的运行情况
2)找出下列指令所在的模块(如图1)
3)在学习任务单上填写指令的运行结果
任务二:一变多
1)请仔细阅读学习导学单“任务二”,了解代碼编写的步骤和具体方法。
2)打开“海底小鱼”程序,请添加代码,使舞台上再出现20条一模一样的小鱼。
请思考:
找一找:怎么找到与克隆相关的模块?
数一数:与克隆相关的指令有几个?哪几个?
想一想:怎么实现出现多条一模一样的小鱼?
三、关于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几点思考
1.使用教师多媒体教学系统控制学生计算机,迫使学生去合作。
在合作的初期,学生们还没有形成合作的习惯,喜欢自已独立操作,为了提高合作的效率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控制学生计算机,一个小组只开放一台计算机供小组合作,其余计算机展示合作要求或播放学习视频和材料。
2.配对学习模式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与其他知识相比具有特殊性,面临更多的教学难题。配对编程作为软件教学的有效方法,需要两名程序员以合作方式共同使用一台计算机,其中一个程序员负责程序代码的编写,另一程序员主要从软件架构及总体设计上进行提出改进意见。因此,配对编程在程序设计中能减少错误,提升程序代码的质量。
教师在开展配对学习模式实施中,需要基于以下几方面来灵活安排:
一是做好程序设计题目,限定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二是由学生自主结合,教师做好课堂组织;
三是对于学生的解决方法是否正确,程序的修改是否适当,都要从配对学习中进行全面解决。
3.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的有效指导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曾经形象地把如何创造合作学习情境的过程比喻为“剥洋葱”,教师们是“一层一层”地学会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最后到达其核心的,可见这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我们长时期的研究和创造。
参考文献
[1]黄家玮,钟萍,季桂树.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配对学习模式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24):66-68.
[2]王继华. Scratch创意动画设计[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J].教育评论,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