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乐教育实践论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研究

2018-10-21 10:17郑逦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

摘要: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任何认识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而得出。所以在音乐教育中也需要遵循这一哲学原理,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应该立足于音乐实践,打破传统音乐教学课堂中的单一模式,实现音乐学习的多元化才能让学生对作曲技术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立足于实践的作曲理论学习,随后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在作曲理论中应建立的多维认识观,最后还提出了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 音乐教育实践论;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研究

引言

音乐教育实践论在国际的音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我国也得到了应用和支持。音乐教育实践论不仅影响着音乐教育的发展,而且也为如何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音乐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理念。这种教育的哲学原理也在渐渐地改变着音乐教育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其中作曲理论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所以只凭借讲解理论学生会出现难以理解和不会运用的现象。这就要求在作曲理论课程的教学中立足于实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印象,才能做到运用自如。

一、立足于实践的作曲理论学习

人们是通过音乐行为和音乐的语境来产生对音乐的理解,所以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就要加入更加具有真实性的音乐情景。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也一样需要在特定的音乐情景下进行理解,而怎样将作曲技术理论放入特定的音乐行为和音乐情景中是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一大难点。作曲技术理论中的和声、复调、曲式以及配器等知识的传授应该建立在听觉的、艺术的、语境的内容下。例如在和声的教学中,主要目标就是和声的制作与和声的语境体验[1]。所以在和声的教学中不能离开“聆听,”这就要一方面要求教师要用音乐表演或多媒体的形式将和声理论知识和习题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学生也要通过钢琴演奏习题的方式来参与和声的制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音乐实践和在不断的挑战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体验。

二、在作曲理论中建立多维认知观

和声、复调、配器和曲式同样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信息,具有宽泛的历史和文化知识[2]。如果将作曲技术的理論课程仅停留在技术和理论层面,得到的认识是狭隘和具有局限性的,仅用语言和文本的教学会很容易使一系列的理论课程让学生陷入茫然。所以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应该通过建立多维认知观来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多维认知观包括以下六个维度。

(一)音响感知维度

对作曲技术理论的认知要建立在音响感知的前提上,不能离开音乐的制作和聆听。要将所有的理论知识,就是把文本和语言概念转化为更容易理解的声音概念。这样得到的学习结果就不会是对概念和文本的认知与印象,而是建立起带有声音的认知模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运用。

(二)音乐设计维度

复调、和声、配乐讲究的是音乐设计,是音乐设计的语法参数,这种参数是具有艺术性的一种有组织的声音概念。这种组织方式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实践上的,具有特定的历史原则。在和声的教学中,要适当地对四部和声写作的内容和比重进行删减,重点突出和声分析与键盘和声的比重,在对一个音乐作品的和声分析的过程中,要把讲解和声与实践结合起来,梳理好和声的声部以及和声组合的最基本逻辑。

(三)音乐风格维度

和声、复调以及配器等理论知识在西方古典音乐的标准和传统中体现的是一种音乐的风格,在往常,这些标准主要是通过语言和音乐文本的形式进行传达[3]。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应当的,因为理论知识也会对音乐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音乐知识的体现也必须转化为音乐行为才能实现思维的运用。

(四)音乐表现维度

在音乐表演中,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是具体的要求。作曲技术理论的学习也需要将音乐的表达与音乐制作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创造音乐情景,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作曲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进行更自然的音乐创作。

(五)意识形态维度

作曲技术反映着的是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信息,是二十世纪之前人们解释西方大小调音乐的工具,也体现着人类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应该把这种西方作曲理论与中国音乐,主要是在发展中的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结合起来,让中国当代音乐在此基础上增添活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多维度的认知观与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中应得到有效的运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理解音乐,为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作曲技术理论知识的教学课堂采用的是同系列课程各自授课的形式,即使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各门课程,但也很容易形成教学本位的思想,会出现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模式的封闭、课程类型的缺乏以及课程评价缺乏多样化等问题,不能与实践类的课程很好地联系起来。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增强音乐实践以及相关课程的联系,也可以通过增设音乐课程来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4]。除此之外还要改变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评价体系,把音乐实践能力作为一种重要和必须的评价标准。

(一)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真实的音乐制作,是不可能获得音乐知识的。所以,在教学中,理论知识以语言和文本的形式呈现是不能形成作曲理论课程中的一种情境的,而通过学生参与音乐制作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成为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核心部分。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理论作曲技术理论知识教学打破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表演类课程的辅助作用,把理论知识用音乐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多元化的课程评估方式

因为学习音乐知识与学术环境教授的知识语言有所不同,所以评估方式也会有所区别,需要建立在对音乐实践的范式反思上。在传统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评估中,主要是通过笔试和书面评估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方式是单一和封闭的,而且整个过程完全脱离音乐语境,不利于对学生的音乐实践进行引导,而且不能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反馈。所以应该改变这种传统的评估方式,将相关课程的音乐制作和听辨能力的课程加入到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成绩的评估,实现多元化的课程评估方式。

四、结束语

回到音乐实践的本身是创新作曲技术理论知识教学的有效途径,音乐专业课程等一切艺术实践活动都不应该离开音乐作品。因此,要完成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就要进行多元化的音乐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曾杰.基于音乐教育实践论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研究[J].黄河之声,2017(21):28-29.

[2]梁帆.浅谈埃利奥特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形成的动因[J].黄河之声,2017(24):122-122.

[3]刘艳.“新课标”理念下作曲技术理论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3(5):88-89.

[4]钱仁平.美美与共和而不同——21世纪欧美音乐理论学科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综述与展望[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3):16-20.

作者简介:

郑逦(1978-10)女,汉族,安徽,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基于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长沙弹词的传承与研究

项目编号: 16C0932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
基于OBE的Java程序设计个性化教学研究
“找茬”教研,助力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第三届“经纬杯”全国地理教学研究成果大赛
基于自主实验探究的高中物理案例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