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期亮
摘要: 西藏在历史上建立的之所以建立政教合一的制度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它不同于东西方任何一种政治制度,基于其建立的基础,本文将从西藏的经济方面、佛教文化和藏文化的柔和方面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方面予以初步探究。
关键词: 西藏;佛教;政教合一;基础
藏文明在人类文明历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其政教合一的制度是其文明的载体,它的建立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根深的历史渊源的,具体体现在西藏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根源、文化传承,以及历史上国际形势的变化三个方面。
一、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形成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根源
由于受地理因素和气候的影响,西藏在历史上没有形成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这与中原地区迥异。
政教合一制度的经济基础,早在赤松德赞十七就已经开始形成,经过(公元705年继位到八思巴当法王1264年)近千年的发展而得以巩固和形成。西藏的經济形态,大致上在河谷地区是一农业为主,在山地则以游牧业为主。经过唐时代的历史往来,尤其是文成公主的入嫁西藏,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提高了西藏的农业发展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兼并也越来越严重,农奴地主阶级产生。随着佛教的传入西藏,并对西藏的生活、政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于是一些封建农奴主因为信教成为拥有农户和土地的僧人阶层;而原本没有农户和土地的僧人因为得到地方政治势力的庇护而成为封建领主。如赤祖德赞(赤热巴巾)时期,对拉萨附近的四个小寺记堆龙粗朴寺赐给土地、牧场、牲畜、奴户,僧人变为封建领主,他们依靠信教者的供奉与捐赠,自己不从事生产。此时,僧人开始分化。一部分上层僧人依靠雄厚的经济基础,出租土地,放高利贷、经商,掌握西藏的经济命脉,并依靠政治权利作靠山维护自己的宗教势力与经济特权,经过近千年的发展,西藏形成了以上层僧人为主的拥有大量农户、土地和护卫的奴隶主阶层,以及广大的被奴隶主控制的下层农奴和僧人。这既是政教合一制度得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又是其阶级根源。
二、佛教文化与西藏政治势力的结合
吐蕃王朝瓦解后,西藏进入了分裂期,时间大约是两宋时期,此时的西藏群雄割据,相互征伐不断。由于生产力低下的缘故,各地方势力占地为王,各方势力没有强大到足以兼并其他势力,从而一统江山的地步。各派势力为了自身利益而相互征战,客观上,这种状况给后弘期佛教在西藏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西藏群雄割据的局面为各教派的滋生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如1057年,阿底峡死后3年,其弟子仲敦巴甲圭迥乃修建了热振寺,创立噶当派;公元1093年,藏历第一绕廻水牛年,昆贡却杰布修建萨迦寺,创萨迦派;1121年,克朱迥波交创立香巴噶举派;1121年达波拉结创立大伯噶举派;1158年,帕木竹巴多杰加布创立帕竹噶举派。南宋时还有拔荣噶举、玛尔噶举、淖浦噶举、蔡巴噶举、止贡嘎举等各小派别。以上这些佛教派别统属四大派别——噶当、萨迦、香巴噶举和帕竹噶举四派。
各地方势力信仰推崇和信仰不同的教派,同时各教派也为了扩大本派影响和追求利益而依附于不同的政治势力。因此自佛教传入西藏到后弘期佛教在西藏的兴起,佛教一直处于处于派别林立,相互争斗的状态之中。这也是西藏分裂期佛教复兴和西藏不能统一的根本原因。恰在这一时期,内地也处于长期长期分裂状态,战争不断而无暇顾及西藏事务。就在这一期间,佛教这种外来文化与西藏的本土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这并不是简单的拿来,而是在本土文化(包括政治制度)的融合过程中,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后成为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它刺激了西藏的社会制度向政教合一的方向转变。
三、国际形势变化对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形成的影响
在这里的所说的国际形势主要是指中原王朝的变更,以及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局势的变化,中原王朝变更对西藏社会的影响是有很大的决定性的,尤其是从元朝以后;而印度局势的变化对西藏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佛教影响在藏区增强。
首先是印度形势的变化对西藏的影响。通过探究,我们看到,西藏佛教后弘期的兴起时期,正是印度佛教的衰落期。公元1201年,大食军队占据印度中、南、西部,强制输入伊斯兰教,迫害佛教徒。大批的佛教高僧、学者逃往东南亚,一小部分经阿萨姆、尼泊尔逃往西藏,交暄旦班钦释迦保利,为萨迦班钦释迦比丘戒,使死不戒律齐全。逃往西藏的印度僧人为西藏佛教后弘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使西藏的佛教向系统化、正统化发展,扩大了佛教在西藏的影响力,佛教和西藏的政治、经济的结合更加不可分割,这是发展成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不可或缺的基础和条件。
其次是中原王朝的更替对西藏社会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蒙古人征伐世界建立蒙古帝国,在中原建立元王朝开始后对西藏的影响。在公元1206年——1272年的66年时间里,蒙古军队四次发病西藏,四分五裂的西藏抵挡不了统一而强大的蒙古军队。蒙哥汗继位的第二年即向西藏进军,公元1253年将四分五裂的西藏统一起来,清查户数。蒙哥汗学习成吉思汗,利用宗教上层人士稳定西藏。到忽必烈继位(1260年),萨迦派首领八思巴和噶玛巴希被尊为上师,五年后,忽必烈听八思巴传授密宗,一次封给八思巴十三万户。忽必烈靠萨迦派首领来巩固在西藏的统治,八思巴靠皇帝的威严获得了在西藏的政治地位,宗教与政权有机结合在一起,西藏地方与中央政权之间的关系就这样微妙地结合起来了。
在强大的元朝统治下,萨迦法王八思巴有效治理着西藏,在法王之下,分两路系统治理西藏,一路是本勤、万户长、千户长,家本,庄园主,属行政方面;另一路,索以下十三名私人侍从官,属宗教方面,两方都从属于法王。八思巴起九代法王都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总的首领。但法王的地位是元朝册封的,连本勤也是中央政府任命。因此,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从元朝统一西藏、八思巴掌握西藏地方政权而真正意义地开始了。
在元以后的中原各代王朝治理西藏采取的政策,都是谁强大就中用谁的办法。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在中原王朝控制下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西藏的解放。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西藏建立政教合一制度的历史渊源,这是一种独特的制度,它是西藏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结果,它是佛教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结果,是西藏地方政权统一于中原王朝中的制度权衡之使然,这也是藏文明的载体之所在,更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内涵之一。探究藏文化,了解历史上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相关知识,将有助于西藏地方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有助于中国的复兴!
参考文献
[1]《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合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44年版
[2]《喇嘛王国的覆灭》
[3]东噶·洛桑赤列《论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