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锡君
摘 要:基于BIM技术的造价控制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新思维,其在解决了大量数据的同时也使造价管理流程更加便捷和高效,从管理的一个点扩展为矩阵,而工程与流程的结合就是BIM技术的最大优势。工程造价的本质就是建筑项目成本的合理界定。在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同时,可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质量以及综合效益。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造价;管理;应用
1 BIM技术定义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美国将其定义为“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实质是一个共享的的知识资源库,为项目从概念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信息和依据。在项目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输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工作”。具体到BIM技术软件上,BIM就是建筑物及其内部特征的一个三维数字表达体,由一系列带有属性值的智能建筑组件构成,包括组件的物理属性(如尺寸、数量)、功能属性(如类型)、参数规则和非几何属性(如材料强度、组件造价、供应商)等。
2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造价管理模式老化
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也趋于老化。目前的计价方式主要是使用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对于工程项目投资额来说,通常是以定额为基础,作出一个参考标准。而在工程定额上也没有进行全面性的协调统一,在工程造价管理上也会常出现所算出来的数据与现实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导致“三超”问题的产生。
2.2 工程量计算通过手工完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程量的计算大多已经实现了电算化。但是还有很多工程量的计算都需要人工手工的完成,而现在的建筑工程规模的壮大,投资量也巨大。在这种不断累积的工程量的情况下,人工计算结果的偏差也会越来越大,这种偏差会造成难以控制的局面和影响后果。
2.3造价管理的数据不能灵活变通
在面对实际的建筑工程时,会面临着很多问题,如设计变更、材料价格变化等情况。造价管理人员需要把实际工程量价格的变动一起输入到软件内。当发生设计变更时,则会引发造价软件模型的变更,同时也需要重新建立模型。对于造价的维护更新也不能够及时提高效率,对于数据的准确性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保障。而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通常会处于一个短期的紧急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不能迅速的做出一个准确的分析,充分了解各种风险状况,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3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3.1 投资阶段造价的管理
在一项工程开始之前首先就是对此项工程是否具备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判断,在工程建设中此阶段被称为决策阶段,这个环节中对工程造价后期是否能够顺利完成造价管理工作起到了决定作用。在决策阶段通过对于BIM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施工方案以及造价进行估算实现控制和管理,在投资方案中,通过BIM技术对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选择最优施工方案。在BIM技术应用中,可靠的数据是基础工作,通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实现对造价指标的控制和管理,能够在最快时间内对此阶段造价实现估算。
3.2 设计阶段造价的管理
在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管理和控制工作中,传统的设计方案是通过人工来进行计算的,因此对造价管理想要实现限额设计是非常困难的,而现代化的造价管理中,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将此技术与CAD图纸进行相互结合,实现BIM模式的整合和应用,将各种价格、成本信息进行融合应用,将设计阶段中出现造价不准确情况进行改善,有效的解决了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不稳定而对后序造价带来的影响,因此如果在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就能够更加快捷方便的实现对各种数据的查询,实时的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提升工程概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招标阶段造价的管理
在招标工作中一个施工单位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对于工程精确的计算就必须实现,无论是从计算的准确性还是对整个工程量上都相对比较复杂,这个计算过程只是单纯的依靠工作人员来进行,而且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或者是遗漏的情况,导致招标失败,而对于此项技术的应用,能够让施工单位在进行招标过程当中实现高效率的造价管理,通过设计单位所提供的各项信息和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将其中的各项信息进行编制,形成详细的工程清单,最大限度避免其中存在的错误情况,在进行招标过程当中施工单位可以将文件BIM技术的方式进行展示,让数据所形成的模型真实的体现在照片中,实现工程量的对比,制定更加完善的招标方案。
3.4 在施工和竣工阶段的应用
施工阶段对造价进行管理和控制工作,保障能够控制在计划当中,通过BIM模型对此阶段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将检测的内容进行展示,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发生返工情况导致成本增加,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对于进度、质量以及变更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协调,实现此阶段的管理工作,将各项数据进行统一,避免出现影响计量工作的情况出现,施工阶段对于变更工作应用BIM技术,能够避免发生重复施工情况,也能避免影响进度,通过在施工阶段应用BIM模型,逐步对工程造价实现管控,通过应用BIM模型,逐步实现对造价的完善和建立,通过这项模型信息,提升了工程竣工阶段的速度和效率,也为后期竣工决算的编制奠定基础。
4 BIM技术应用在工程造价中的优势
4.1 处理工程造价管理分散问题
BIM技术能够提高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效率,对造价管理的信息共享、协同等现象进行处理,提高工作管理的实效性、精细化、动态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建设行业的透明性,有利于工程成本的把控。
4.2 加强工程量计算的准确度及效率
在工程造价管理对工程量进行计算时,一般通过工程量软件,结合BIM技术、3D布尔运算、实体扣减等进行计算,同时以国家的工程量的计算规范为依据,保证工程计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对工程量的结算进行保护,能够生成电子文档,为工程后期的信息共享、交换、存档、传递等工作提供前提支持。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的实际状况,适度的调整模型,没有必要进行重复建模,防止出现重复的录入数据的现象,增加不同专业的沟通和联系,保证工程造价管理的质量。
4.3 提高工程项目资源计划管理的水平
对时间和成本维度进行融合,通过转变BIM的三维模型,使其成为5D建筑模型,同时,对模型实施实时态化的监控措施,合理配置工程的资源。造价管理人员通过5D建筑模型,可以对项目工程施工信息进行随时调取和查阅,增加工程造价的核算效率,提高工程资金规划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精细化。
4.4 改善传统设计的各种滞后状况
工程建设中,BIM技术能够连接设计模型和设计变更,对于需要进行施工设计变更的施工项目的设计模型实施一定的调整工作,通过算量软件,对于工程变更的数据进行导出,保证施工设计人员对于施工设计变更的把控,降低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力度。同时,BIM技术能够对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除了对合同价格、结算价格的把控之外,还对参数进行工程构件的转化表现,保证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减小工程设计变更概率。
5 结束语
近年来,科学技术在进步,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被进一步发展、应用,这有效提升了BIM软件的应用效率,在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利用海量的数据与信息化的系统,准确搜集数据信息。BIM技术的有效应用,促使了工程造价管理效率及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由此可见,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信息化、智能化,在此基础上,BIM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当前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奋龙,房靜.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及效益分析[J].价值工程,2016(24):68~70.
[2] 叶术娟.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8):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