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纸》2017年发表文章述评

2018-10-21 10:59马忻常青董凤霞
中国造纸 2018年2期
关键词:优秀论文分类

马忻 常青 董凤霞

摘要:对《中国造纸》2017年投稿及发表的文章进行了分类、分析、统计,并对获得《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奖各奖项的文章及部分获得提名的文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述评。

关键词:中国造纸;分类;优秀论文

中图分类号:TS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80/jissn0254508X201802014

据中国造纸协会调查资料表明,2016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2800家,比2015年的约2900家减少了约100家;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10855万t,比2015年的10710 万t增加了145万t,增长了135%;消费量10419万t,比2015年的10352万t增加了67 万t,增长了065%;人均年消费量为75 kg(1383亿人),与2015年的持平。总体来讲,与2015年相比,纸及纸板生产企业数量减少,但生产量、消费量均有所提高。在2007—2016年的10年间,纸及纸板生产量年均增长443%,消费量年均增长405%。另据国家统计局快报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9月, 纸及纸板累计生产量955936万t,较上年同期产量增加54146万t,同比增长60%;纸浆累计生产量125412万t,较上年同期增加9429 万t,同比增长813%;制浆造纸及纸制品全行业生产情况整体稳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明显好于上年,利润大幅提升,尤其是造纸业利润增长高达7237%。2017年,造纸企业克服了原辅材料、能源、运输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做到了生产运营基本平稳,经济效益大幅增長。

《中国造纸》作为行业科研成果的展示平台,服务于造纸及相关行业,服务于广大作者和读者,始终与行业的发展、行业的兴荣息息相关,见证了造纸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并力求对推动造纸工业的科技创新和进步起一定的引领作用。2017年《中国造纸》各期刊登的文章对造纸行业在生产、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发生的变化进行了记载及报道,客观上实时体现了行业生产、科研、管理等的现状,现述评如下。

1文章概况

11投稿概况

2017年1月1日起,《中国造纸》采编系统正式启用,采编系统包括网刊发布系统、作者在线投稿系统、专家在线审稿系统、编辑在线采编系统、读者在线订阅系统、期刊发行系统等,可实现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编辑处理稿件的网络化,方便编辑与审稿专家、作者及读者的沟通。截至2017年12月11日,《中国造纸》采编系统的点击率超过6914万次,注册作者687人、审稿专家284人。

2017年,《中国造纸》采编系统收到的投稿数量为238篇,组稿、约稿以及线下来稿录用刊登的文章10篇,投稿量与往年相比有所减少,稿件收录率约为697%。2017年《中国造纸》投稿数量及稿源分布情况见表1和图1。由表1可以看出,高等院校总投稿为145篇,共收录118篇,收录率达814%,高等院校投稿量占总投稿量的百分比为601%;科研院所投稿18篇,占总投稿量的百分比为76%;造纸、设备、烟草等相关企业投稿共计40篇,占总投稿量的百分比为168%;其他投稿35篇,占总投稿量的百分比为147%。从投稿稿源的分布情况来看(见图1),高等院校仍然是我国制浆造纸领域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科研院所力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进行实用新技术的研发,不断提高制浆造纸及相关设备制造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遇到问题的能力。

12稿件刊登概况

2017年《中国造纸》共刊出各类文章170篇,其中各类基金项目文章101篇,基金项目文章占比594%。基金项目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科技基金类项目38篇。文章按刊登的栏目进行分类如下:研究论文97篇(占全部刊出文章的571%)、技术报告29篇、专题论坛33篇、生产实践6篇、简报1篇、专栏4篇、刊登消息109条,与Tappi杂志互换刊登2017年各期目次页、与Appita杂志互换刊登各期中英文摘要(《中国造纸》刊登Appita杂志2016年共两期的中英文摘要,Appita在其网站上登出《中国造纸》2017年1~12期中英文摘要)。

2文章分类及述评

2017年《中国造纸》刊登的文章,按研究涉及的具体内容分,包括造纸原料与备料(12篇)、制浆技术及其设备(14篇)、纸及纸板生产(41篇)、湿部化学及造纸化学品(13篇)、废水处理碱回收设备与环保综合利用(22篇)、纸机及其辅助设备(16篇)、自动控制及传动控制(13篇)、洗涤筛选漂白(6篇)、分析检测(10篇)、专题(21篇)、废纸脱墨(2篇)。

《中国造纸》2017年度“山鹰国际杯”优秀论文评选是从获得提名的文章中评选出15篇获奖论文。从获奖论文的研究内容来看,纸及纸板的生产、制浆及其设备、废水处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仍然是全行业关注的热点;作为传统行业的制浆造纸学科向新兴领域拓展的力度不断增强;提高我国制浆造纸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战略研究已经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21造纸原料与备料

2017年《中国造纸》上发表的造纸原料与备料类文章有12篇。涉及的原料有非木植物纤维如麦草、巨菌草、竹子、槟榔壳等,木材纤维如杨木、木芙蓉皮等。

生物质转化为清洁燃料、化工原料等是目前的重要研究课题,生物质预处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麦草是我国重要的秸秆资源,其综合利用十分重要,然而热水预水解过程中多种二次降解物的生成规律及其发酵抑制作用规律的研究尚不明确。马浩等人的“麦草热水预水解过程产物分析及木糖生成模型”,探究了麦草热水预水解过程中糖类(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和发酵抑制物(甲酸、乙酸、5羟甲基糠醛和糠醛)的生成规律,分析了单因素实验中糖类和发酵抑制物的生成变化情况,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麦草热水预水解液中木糖生成的固液比、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进行了优化研究,建立了木糖生成量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该模型精度较高,为高效提取木糖、麦草水解液的后续应用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对生物基化学品的提取以及后续发酵生产乙醇等生物燃料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巨菌草是由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研究员于1983年引进我国的。这种植物由多种狼尾草属杂交而成的单子叶多年生植物,对温度和土壤要求不高,适应能力强,植株高大,不易倒伏,热利用率较高,生物量大,一年可长高5~7 m,最高产量可达300 t/hm2,为已知人工种植植物的最高产量。目前,巨菌草在生物质发电、纤维板、生产燃料乙醇等领域已有应用。沈锋等人的“巨菌草纤维特性分析及其木素结构表征”,以巨菌草为原料,对巨菌草纤维形态、化学成分组成、木素结构及其微区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可为非木材原料中木素的改性和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该文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

随着各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纤维素的提取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木素的降解和与纤维素分离一直是提取纤维素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吴德智等人的“响应曲面法优化过氧甲酸提取竹子纤维素的工艺研究”,以竹子为原料,研究了过氧甲酸氧化降解木素和半纤维素来提取纤维素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探究过氧甲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竹子纤维素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过氧甲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三者两两交互作用对响应值的影响,确定了提取竹子纤维素的最佳工艺参数,既能保持较大纤维素提取量,又能非常好地脱去木素和半纤维素,对纤维素的提取工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文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

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调控林木体内催化木素合成酶的基因活性,从根源上降低木素含量成了研究热点,但对转基因杨木木质部纵向不同发育阶段的纤维形态、特征还不清楚。苏明垒等人的“C3HRNAi转基因杨木木质部纤维形态特征研究”,采用切片制作结合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以及纤维离析的方法,原位观测了C3HRNAi转基因的杨木及其对照组杨木纤维细胞壁厚和腔径等解刨参数以及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的变化,结果表明,转基因杨木上、中、下三部位的纤维壁厚值分别较对照组下降了1316%、1347%和1071%,而腔径值无明显差异,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分别较对照组上升了139%、852%、380%与948%、1624%、897%,纤维宽度分别下降了740%、664%、472%,从而明确揭示了转C3H基因杨木抑制了林木体内木素的合成与堆积,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木纤维形态,比普通杨木具有更小的纤维壁厚和壁腔比、更长的纤维长度和更大的长宽比,纤维更优,为转基因工程改造林木获得更环保更优质的纤维提供了基础数据,该文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

22制浆及其设备、废纸脱墨、浆料的洗涤筛选漂白

2017年《中国造纸》上发表的制浆及其设备文章14篇,废纸脱墨2篇,浆料的洗涤筛选漂白6篇。

纳米纤维素是一种从植物、细菌、动物、藻类等物种中提取出来,直径为纳米级别的纤维(直径小于100 nm),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功能材料,由于纳米纤维素的高强度、大比表面积、高透明性等优良性能,各研究机构和造纸企业对纳米纤维素进行研究、制备及应用的报道越来越多,在2011年,甚至平均两天就会有1篇相关的报道出现,研究内容丰富,仅仅是制备方法和命名都会令人目不暇接。占正奉等人的综述文章“纳米微纤丝纤维素及其在造纸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结合纳米材料定义,简述纳米微纤丝纤维素与传统意义上的纳米纤维素的共性与区别,梳理了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和命名,在此基础上介绍纳米微纤丝纤维素的制备及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介绍了纳米微纤丝纤维素在造纸中潜在的应用,分析了纳米微纤丝纤维素对造纸规模化生产及纸张性能的影响和其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内容全面,具有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可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参考,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张思航等人的“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纳米纤维素的主要制备方法,并对纳米纤维素在复合材料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進行了总结,该文在网上具有很高的下载阅读次数,并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

半纤维素是植物纤维细胞壁中三大组分之一,不同的植物体中组成半纤维素的单糖单元有所不同,利用半纤维素的特性,对其进行功能化应用探讨,以提高其潜在的利用价值,是近些年科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化学浆生产成本的增加,一些造纸企业在纸张抄造中不断提高高得率浆的配抄比例,以降低纸张生产成本,但高得率浆存在物理强度低、细小组分含量高、白度稳定性差等弊端,影响了其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需要探寻较适宜的助剂来改善高得率浆的性能。周慧芳等人的“肉桂酰化木聚糖改善APMP浆性能的研究”,将木聚糖衍生物作为湿部添加剂来改善高得率浆APMP的性能,探讨了木聚糖衍生物对高得率浆物理强度性能、光学性能和配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提高高得率浆质量、扩大高得率浆应用范围、进而降低纸张生产成本有非常好的作用,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优秀奖。

我国包装纸主要以OCC为原料,OCC原料决定着包装纸的生产和品质。孔凡娇等人的“改性漆酶协同谷氨酸改善二次纤维微观结构及性能的研究”,采用生物酶来提高二次纤维的细小纤维保留率、改善纸板的强度,这种对改善纤维本身性能方法的实验探索很有意义,效果比较显著,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优秀奖。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大众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以棉或棉短绒、麻、竹子、木材等纤维原料制得的高纯度纤维素载体——溶解浆正成为新一代工业原料的重要选择。范述捷等人的“商品化学浆制备溶解浆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用商品化学浆制备溶解浆的方法,可以拓宽溶解浆原料的来源,有利于增加纸浆的附加值,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其转型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导向性及社会效益,该文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近年来我国造纸原料中废纸浆所占比例基本维持在65%左右,唐振等人的“废油脂制备表面活性剂及在浮选脱墨中的应用”,以废油脂为原料,探索适用于废纸浮选脱墨的脂肪酰胺丙基二甲基胺和脂肪酰胺型季铵盐的表面活性剂,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与市售表面活性剂脱墨效果相比,使用制备的废油脂表面活性剂,纸浆白度可分别提高5~7个百分点,且其工艺流程简单,原料成本更低,可能在后续的发展优化后具有一定的经济转化价值,该文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

23纸及纸板的生产

2017年《中国造纸》上发表的纸及纸板生产类文章共41篇。文章涉及造纸工艺技术、填料技术及应用、特种纸的研发及生产等,研究也是围绕着采用适宜的工艺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进行的。

随着废纸回收利用程度的不断提升,废纸中的胶黏物障碍也成为造纸工业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耿胜芳等人的“胶黏物模型物在抄造系统中的稳定特性研究”,以造纸过程常用的施胶剂烷基烯酮二聚体(AKD)和涂布胶黏剂羧基丁苯胶乳(XSBRL)作为抄造白水微细胶黏物模型物,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模型物AKD和XSBRL进行表征,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法(TG)对模型物AKD和XSBRL的热性能进行分析,运用激光探测技术、流式技术以及荧光示踪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就抄造系统条件对于模型物粒径分布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生产中复杂的胶黏物问题研究提供参考,实验方法先进,分析论证翔实,具有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利用纤维素纤维和合成纤维混合成型的新材料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张素风等人的“不同长径比PET纤维对纸基复合材料强度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长径比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与棉浆纤维混合成形,通过水相复配,利用氢键作用和机械交织力制备纸基复合材料。借助PET纤维的刚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增强纸基复合材料的强度性能。通过设计严密的对比实验,证明使用PET纤维可以有效地提高纸基复合材料的强度性能,并且当PETc纤维用量为10%时,纸基复合材料的强度性能最佳。实验设计思路清晰,描述详尽具体,实验结论分析全面,实验结果对于开发高强度证券纸有重要指导意义,可解决现今证券纸在力学性能上不足的难题,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常用的造纸填料中,具有高折射率和光散射系数的TiO2广泛用于装饰原纸、字典纸和完全不透明蜡纸等高档纸的生产中,但未经处理的TiO2填料粒子通常呈负电性,在抄纸过程中,与同样带负电性的纸浆纤维结合不良,易于随抄纸白水流失,而留着在湿纸张纤维层中的TiO2易于相互团聚,也会影响加填效果。胡嘉驹等人的“负载TiO2陶瓷纤维与高得率浆混抄对纸张强度和返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负载TiO2陶瓷纤维与高得率浆混抄对纸张强度、光学性能和抑制返黄性能的影响,陶瓷纤维负载不同尺寸的TiO2(普通TiO2和纳米TiO2)对纸张性能的影响行为存在明显差异,相同无机物添加量时,负载纳米TiO2陶瓷纤维混抄纸张的抗张强度、耐破强度、撕裂度和层间结合强度等强度性能优于普通TiO2纸张,但光学性能(白度和不透明度)、抑制返黄性能均不如普通TiO2纸张,把负载TiO2的陶瓷纤维添加到高得率浆中进行混抄,可以显著提高纸张的白度、不透明度及抑制返黄性能,为TiO2和陶瓷纤维应用于造纸工业提供依据,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优秀奖。

随着海上石油工业的蓬勃发展,海上泄油事件也时有发生,不仅污染了环境,且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吸油材料分为有机、无机和天然几类,无机和有机材料虽或有成本低、制备简单或油水选择性好等优点,但存在不可自然降解,后续处理带来二次污染的另一些难题。刘嘉佩等人的“纤维型吸油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的研究”,选取来源广且廉价的未漂白针叶木浆纤维、二次纤维(废纸)、动物纤维(废旧毛衣)作为原材料,利用吸藏型吸油机理,采用机械处理和化学改性结合的工艺制备纤维型吸油材料,制备的纤维型吸油材料外表与干燥纸浆类似,轻质可压缩、吸油倍率高、可重复使用、可降解、高效经济、适用范围广,是一项实用的创新技术,该文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李会丽等人的“锌銀电池隔膜纸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探讨了棉浆、丝光浆应用于锌银电池隔膜纸中的优缺点,通过实验的方式研究了含有不同化学纤维手抄片的特点,并对纤维配比、干燥方式等对锌银电池隔膜纸性能的影响做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不错的实验效果,实验设计思路清晰,图表完整,结果可靠,具有良好的应用前瞻性,该文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王欣等人的“机械木浆纤维形变性表征及其对纤维间结合性能的影响”,针对不同木素含量的纤维原料,采用不同评价方法对其形变性能进行表征,包括纤维柔软性(F)、纤维横截面纵横比(AR)和纤维压溃指数(CI),同时围绕纤维形变性对纤维间结合性能以及手抄片物理强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是不多见的造纸物理基础方面的研究,尽管只是初步的探索,但很有意义,值得鼓励,该文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在造纸过程中,填料是仅次于纤维的第二大原材料,对纸张质量和成本有较大影响,衣然等人的“钛白粉高岭土复合填料的制备及应用”,采用机械化学法用钛白粉包覆高岭土制备造纸用复合填料,有效协调了纸张质量和成本二者之间的矛盾,论文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该文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滕铁生等人的“棉秆生物氧化机械浆生产本色擦手纸的实践该实践”,以当地盛产的农业废弃物棉秆为原料,采用自主研发的生物氧化机械纸浆技术,以优选的微生物菌群液处理棉秆,制浆过程无碱无氯,废水在各工序自循环,水电耗用少,生产出具有吸水性好、强度高、不掉毛等良好品质的生活用纸。该技术化废为宝既减少原燃烧棉秆带来的环境污染,又服务社会也给自身带来效益,此实践开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该文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张权等人的“麦草化学浆抄造轻型印刷纸的研究”,针对我国木材纤维原料相对短缺的现状,研究了用丰富的麦草资源以多孔硅酸钙加填生产轻型纸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可以满足轻型印刷纸的各项指标,具有实用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文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

24湿部化学及化学品

2017年《中国造纸》上发表的关于湿部化学及化学品方面的文章共13篇。研究内容涉及各种助剂的合成、制备及应用效果研究,用以改善纸张的施胶性能、强度性能和稳定性能等,与2016年这方面的研究基本相同,但论文篇幅有所减少。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可再生、低碳排放的淀粉、纤维素等生物质资源来替代石油及其衍生品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在涂布纸领域,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备生物胶乳、取代石化合成胶乳用作涂料胶黏剂成为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杜艳芬等人的“不同方法制备的淀粉基生物胶乳的性能研究”,系统地研究了自制化学法生物胶乳和研磨法生物胶乳与商品机械挤出法生物胶乳的物理性能及其对涂料性能、涂层微观结构和涂布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法生物胶乳在生产过程中经过较强降解、不具有微粒形态,研磨法生物胶乳形态多样,中位径为161 nm、粒度分布宽,有较高的溶解性和润胀性,商品机械挤出法生物胶乳为明显的球形微粒状,中位径为184 nm、粒度分布比较均匀;含化学法生物胶乳的涂料低剪切黏度较低、保水性能较差,含研磨法生物胶乳的涂料黏度最高、保水性能最好,含挤出法生物胶乳涂料黏度接近对照样、保水性能明显提高,剪切速率超过100 s-1后,各涂料的黏度趋于接近;涂料中添加生物胶乳后,涂层的孔隙率均会下降;淀粉基生物胶乳可明显提高涂布纸的亮度。该选题立意新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结构层次合理,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研究结果对涂料配方设计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也可为生产生物胶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高吸水材料要求必须具有吸液速度快、吸收量大、可降解或者是天然材料的特点,纳米纤维素具有纤维素的特性,更具有纳米材料的巨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杨氏模量、超强的吸附能力和高的反应活性,备受国内外的研究者们的青睐。温洋兵等人的“纳米纤维化纤维素接枝AMPS及其在高吸水树脂中的应用研究”,以纳米纤化纤维素(NFC)为基材,使用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将抗盐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接枝到NFC表面,使得接枝后的NFC更亲水和耐盐,研究AMPSNFC在光引发的丙烯酸基高吸水树脂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AMPS的添加量越多,接枝到NFC表面的AMPS越多,所制备吸水树脂的吸收性能越好,其结果对改善高吸水树脂的性能有一定参考价值,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25废水处理、碱回收设备与环保综合利用

2017年《中国造纸》上发表的关于环保与综合利用方面的文章共22篇,涉及的研究内容为废水处理、造纸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等,从论文的数量来看,废水处理和环保综合利用仍是当前热点研究课题。造纸工业作为传统产业,持之以恒地重视技术创新和进步,在推动行业向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继续努力将行业发展成技术先进、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随着我国工业废水排放要求的提高,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已很难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因此生物促生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通过向受污水体中投加无毒不含菌种的生物促生剂、生物激活剂等具有促生效果的药剂来促进污染物的降解,以实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张安龙等人的“生物促生剂对废纸话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采用3种不同CODCr负荷的造纸废水,并取3组不同用量的生物促生剂分别进行实验,通过对废纸造纸废水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松散结合的胞外聚合物(LBEPS)、紧密结合的胞外聚合物(TBEPS)的研究,来证明其中某种成分可以作为指示生物促生剂用量的指示剂,以及与污泥沉降性能的关联,使用硫酸法、离心和声波降解法分别提取污泥中EPS、LBEPS、TBEPS,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蛋白质、多糖、腐殖质的量,以此确定生物促生剂最佳用量;并进行生物促生剂处理废水的正交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进水CODCr负荷下,存在不同的最佳生物促生剂用量;真正影响生物促生剂用量和污泥沉降性能控制参数的是TBEPS和LBEPS中的蛋白质的量;生物促生剂的使用可提高生物处理对污染物降解效果,但传统的化学指标CODCr、氨氮、总磷、溶解氧、色度等不能及时反映使用促进剂的效果,不利于优化促进剂的使用量;该实验揭示了影响生物剂用量和污泥沉降性能的参数是TBEPS和LBEPS中的蛋白质的量,可通过测定TBEPS中的蛋白质的量来确定生物剂的最佳用量,通过测定LBEPS中的蛋白质的量来确定最佳污泥沉降性能,有利于促生剂的推广使用,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制浆造纸过程中大量的木素、半纤维素等有机物随着废水排入江河湖海或被焚烧低值化利用,大量资源被浪费并引起严重环境问题,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大,各种水污染防治政策密集出台,更高要求的环保标准也逐步实行,部分企业存在处理废水成本高、不达标等问题,面临关停风险,给造纸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实现造纸废水的资源化和超低排放是摆在每个造纸人面前的严峻问题。王双飞的“造纸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与应用”,总结了在我国常见造纸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超低排放技术的研究近况及工程实践情况,对厌氧产沼气技术、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等、高级氧化法、膜分离技术、活性炭吸附分离技术、砂滤技术、磁整理技术和人工湿地等的研究及工程实践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说明,其中包括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在造纸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实践,内容充实,可读性强,对造纸工业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有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万小芳等人的“赖氨酸改性纳米纤维素的表征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研究”,以竹浆纳米纤维素为原料,通过二步高碘酸钠氧化和Schiff碱反应,得到了赖氨酸改性的纳米纤维素,借助FTIR, TEM 和DTG等表征手段证实了赖氨酸成功引入到纳米纤维素的表面;以亚甲基蓝为模型物,研究了其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剂用量和溶液pH值对平衡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赖氨酸接枝的纳米纤维素制备高效吸附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而且与其他纤维素衍生物相比,引入的赖氨酸基團可使此吸附材料完全降解。研究工作创新、研究比较深入,而且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该文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

化学制浆废水成分复杂,排放量大,且含有大量对环境有害的有机氯化物,目前采用的联合工艺存在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的缺陷。管鑫等人的“悬浮填料生物膜MBR系统处理制浆中段废水的研究”,采用悬浮填料生物膜MBR系统处理制浆中段水,并与好氧活性污泥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填料生物膜MBR系统的CODCr去除率、悬浮液固形物浓度、污泥体积等指标均优于好氧活性污泥体系,实验结果对生产有较好的指导意义,该文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魏彐彬的“压力苛化在竹浆厂的应用”,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了一些适合目前竹浆厂运行有效的压力苛化工艺操作流程的经验,内容丰富,对新建项目的设备选型、流程推广都有切实的指导意义,该文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

26纸机及其辅助设备、自动控制及传动控制

2017年在《中国造纸》上发表的关于纸机及其辅助设备、自动控制及传动控制方面的文章共29篇。其中纸机及其辅助设备16篇,自动控制及传动控制13篇。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造纸行业,最大化节能和提高纸机运行性,从而降低单位成本,是越来越多的造纸企业都在追求的目标。真空系统是纸机重要的辅助系统,主要应用在纸机的网部和压榨部,起到纸幅脱水及转移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纸机真空系统从传统的水环泵技术改用透平机技术。杨凤辉的“从真空系统、刮刀及在线脱水测量协同角度探讨纸机节能及系统优化”,探讨了纸机真空度、刮刀和在线脱水测量对纸机能耗及运行性的影响,高效、可靠的刮刀和在线脱水测量为纸机在最优真空度下运行创造条件,刮刀、脱水测量及真空控制三者协同作用,在优化纸机脱水和真空能耗的同时,提高纸机系统运行性和效率,如将这些相互关联的因素割裂开来处理,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该文对生产过程中真空系统的控制提供有效的借鉴,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

随着能源的短缺与价格的上涨,造纸工业中的能耗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在造纸过程中,干燥部具有蒸发脱除湿纸幅中残留水分、提高纸张强度的作用,其能耗约占整个造纸生产过程的60%,所消耗的蒸汽量占制浆造纸生产过程汽耗总量的65%,所以提高干燥部能源利用成为降低纸机能耗和生产成本的重要环节。汤伟等人的“纸机干燥部热力控制系统发展综述”,着眼于纸机干燥部热力控制系统,分别介绍了单缸纸机与多缸纸机干燥部的蒸汽冷凝水系统和气罩通风系统的不同工艺流程、控制方案及控制算法,并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讨论了目前纸机干燥部热力控制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干燥部协同控制的新思想,研究基于数据驱动的操作模式优化方法,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优秀奖。

全自动造纸表面施胶淀粉连续制备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生产能耗低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包装纸、文化纸等需要表面施胶的高档纸品生产线。杨能生等人的“国产全自动造纸表面施胶淀粉连续制备系统”,介绍了自主研发、制造的全自动造纸表面施胶淀粉连续制备系统的工艺流程、控制要点及优势,采用该自主研发的全自动连续制备系统制备表面施胶淀粉,成胶质量稳定、节能降耗;与间歇制备系统相比,吨淀粉电耗节省50%以上、汽耗节省20%以上,自主研发的淀粉胶自动制备系统对稳定胶料质量、保证均衡生产、节能降耗意义重大,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优秀奖。

对于造纸行业来说,纸张定量和水分是纸张抄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两项质量指标。胡亚南等人的“基于FNN解耦纸张定量水分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一种模糊神经网络(FNN)的解耦控制器,有效地解决了纸张定量与水分之间的解耦问题,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导向性,该文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汤伟等人的“基于自适应变异差分进化算法的溶解氧浓度控制系统”,该设计具有系统结构简单、调节时间短、调节精度高及超调量少等特点,用于山东某造纸厂废水好氧处理系统中效果好,CODCr去除率达845%,BOD5去除率达934%,该文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

27分析检测、专题论坛

2017年在《中国造纸》上发表的分析检测文章10篇,专题论坛类文章21篇,这类文章涉及面很广,尤其是增加了一些软课题研究,分别对我国造纸行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对中国造纸业国际贸易、我国造纸及纸制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造纸科技竞争力等进行了详细分析论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对造纸行业的发展指导性较强。

生活用纸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销售市场,如今国内外已将统计过程控制模型应用在质量监控中,但是生活用纸包含多种质量变量,仅对某一单独变量进行监控显然不够,汪涵等人的“生活用纸质量监控与异常分析方法的研究”,针对生活用纸企业采用单变量标杆值来检测产品质量的方法未能考虑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导致误判率高,提出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模型,该模型在SPC上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并将该模型运用在生活用纸制造企业的产品质量监控与分析上,找出质量异常的产品,并结合综合变量贡献率来分析异常原因,通过引入10组故障点验证模型的准确度,结果表明研究方法有效可行,对于近几年发展快速的生活用纸行业,具有工程实践推广应用的可能性,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优秀奖。

2016年1月11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6]57号,以下简称“57号文”)提出了首批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八大重点排放行业,造纸行业作为唯一的轻工产业被列入其中,要求相应企业按照文件要求对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及相关数据进行分年度核算与报告,同时,为加强温室气体统计与核算,《“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要求定期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实行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制度,并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信息系统,为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好准备。李永智等人的“造纸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及其应用”,梳理了国家有关碳排放的政策要求和规定,识别了造纸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即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燃烧、生物质燃料(木屑、秸秆、黑液)燃烧、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排放、过程排放、废弃物处理排放等6大排放源)与核算边界(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净购入电力和热力排放、过程排放、厌氧废水处理排放组成),详述了造纸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应用分析说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文章条理清晰,可为相关造纸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其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提供帮助,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优秀奖。

王海刚等人的“低碳视角下我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实例分析符合”,将低碳造纸与国际竞争力结合起来研究,具有较好的先进性,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该文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随着我国环境立法的不断完善,各种规制一定影响行业的发展格局。許华等人的“环境规制对我国造纸行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提出了绿色技术创新对行业的影响,数据丰富翔实,该文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我国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话题已提升到国家层面,造纸工业是对国民经济和文明发展息息相关的基础原料产业,大数据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造纸工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已取得长足进步。赵小玲等人的“造纸厂的大数据管理和应用”,分析了造纸厂大数据的管理和简单运用的方法,采用数据变化的分析和控制,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提高设备运转效率,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文章观点明确,提出的办法切实可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该文在《中国造纸》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提名。

专栏文章“日本纸和纸板的生产消费动向及发展方向——2016年、2017年日本造纸业的课题和展望”,详细介绍了日本2016年纸和板纸供需动向、2017年1—6月的纸和板纸供需动向、主要造纸公司的状况、并介绍了日本造纸行业支撑机械、材料、化学品制造商,对目前我国大型造纸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3结语

期刊杂志正从传统平面媒体向数字化新媒体转型,面临纸质期刊订阅量下降的挑战,再加上科研绩效考评和评价体系这个指挥棒的作用,作者更愿意把论文投到国外期刊,致使好的稿源严重流失。《中国造纸》为此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启用采编系统、进行文章推送和网络首发,对热点文章添加二维码以推荐相关内容和信息提示。《中国造纸》期望广大作者和我们一起努力,使其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并一如既往地受到广大造纸工作者的喜爱。CPP

猜你喜欢
优秀论文分类
《中国造纸》2021年度“仙鹤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正在进行
《智库理论与实践》2019-2021年优秀论文
垃圾分类的困惑你有吗
我给资源分分类
《中国造纸》2019年度“博世科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正在进行
《南方文坛》2018年度优秀论文奖揭晓
《中国造纸》2017年度“山鹰国际杯”优秀论文终评会 在北京成功举办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