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筹资需拓展到资源和资本层面

2018-10-21 18:42王成斌
中国高等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筹资科技成果校区

王成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筹资的力度和能力日益增强,渠道和方式日益增多,资产和财力显著增强。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要持续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内涵,持续支撑高校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持续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持续吸引培育高层次人才,财力投入是最重要的保障。筹资问题无疑是大学特别是大学校长最关注的课题。

江苏是高等教育大省,拥有全国最多的高校数,达到167所。2015年,江苏全省地方高等教育总收入489.46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79.46亿元,占57%。2016年全省地方高等教育总收入539.07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01.30亿元,占56%,事业收入约占1/3,社会捐赠收入仅占1%。

由此可见,政府仍然是高等教育投入的主要力量。高校筹资办学经费主要还是增加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这些年高校发展的差距,与政府对不同高校投入力度有差距密切相关。

但这不能回答全部的问题。实际上,不同的高校,在其他方面资金、资产、资源的投入差距更大。大家经常拿哈佛大学举例。哈佛大学从几乎濒临倒闭的公立小学院发展到今天富可敌国的世界最著名研究型大学。主要是有一个成功成熟的多渠道筹资体系和机制——慈善捐赠是其生命之源、政府拨款不可或缺、学费收入举足轻重、理财公司提供强大动力、良好法制提供制度保障、知识市场激发学术活力。由于国情和体制不同,我们不能完全学美国、学哈佛大学。但拓展办学筹资渠道还是大家的共识。高校筹资并不是单纯争取资金,更要抓住发展机遇,用好市场法则,深入到资产、资源和资本层面,才能获得巨大的支持。我们应深深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机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最高层次的体现是土地、技术、人力资源、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和健全。中国和美国一样是个市场经济大国,舞台很大。高校筹资,必须与这样一个体系和机制接轨,必须解放思想、开放办学,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办学资源。

融入城市化进程,用好土地资源和市场

在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老城区寸土寸金,新城区急需建设,城市群和都市圈迅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经常愿意在新城区无偿划拨、低价出让土地支持大学建设新校区。高校老校区既可以收储用于商住开发,收益全部或绝大部分返还高校用于新校区建设和学校发展,有的地方建好校舍划拨给高校或无偿给高校使用(每个校区都要投资20亿左右,江苏最近几年来的独立学院迁址办学也基本是这个模式)。不少高校没有置换开发的老校区,用于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也有的用于继续教育、大学科技园、社会服务等方面,继续获得资产和经营收益。这里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大学。四校合并后建设现代化的紫金港校区达3000亩。原浙江医科大学校区出让后就获得了24个亿的收益。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些领导和教职工并不理解和支持高校这样做,错过很多发展机遇。引进国外优质高教资源举办中外合作办学大学亦是如此。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土地校舍都是地方出资的。这些都极大增加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特别是高校基建和硬件资源的投入。2015年,江苏普通高校占地面积达12595.7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878.46平方米。资产30亿以上的高校有20个。

对接区域创新体系,用好研发资源和市场

这些年来,随着各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各地特别是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都在推动建设服务产业和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双创”平台。这些平台,都离不开高校的科技和人才支撑。这些年,江苏特别是苏锡常地区建设了上百家这样的平台和载体。不仅江苏本省高校,清华、北大、浙大等全国著名高校乃至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上的知名大学都建立了这样的平台和载体。在建立平台和载体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给了少则上千万、多则上亿元的支持。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

现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日益完善,各种各样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私募股权投资,以及新三板、主板上市等直接融资手段都为高校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创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融资租赁、共享经济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有资料显示,在2014年,实际控制人为高校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25家,总市值1800亿元,涉及国内13所顶级高校,其中清华大学控制6家,北京大学控制4家,占据半壁江山。当然,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参股的上市公司应该更多。

但总的来看,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市场化、資本化存在一系列障碍。虽然高校有很多科技成果和专利,但这些科技成果大多数都是“初级产品”“半成品”。由于对高校教师的科研评价、奖励更偏重新课题、新项目。对一些重点项目工程化缺乏持续的、大力度的支持。有些研究成果拿到奖了、拿到专利了,也就束之高阁了。缺乏接近产业化的“拳头产品”和“大家伙”,也难以从市场上拿到大的收入或投入。不少高校对于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的管理、对知识产权的评估和管理、对股权投资管理还是停留在老思路、老套路上。

以人为本、合作共赢,实现可持续的筹资

要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校友,他(她)都可能成为学校的捐赠者。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包括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同样可能成为企业家和捐赠者)。这方面,我们高校做的还远远不够。且不说高校更偏于重视科研和学科排名,对于教学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情感的培育也是不够的。校友对母校的回报和捐赠,不仅在于他(她)是否取得了成功,更取决于他(她)对母校的记忆、感情和感恩。不能等到学生毕业多年取得成功后再去联络感情,提出捐赠要求。

美国企业家对高校的捐赠是巨大的,香港企业家对内地大学的大笔捐赠也令人感动。近年来,内地企业家也有不少大额的捐赠。但总的看来,企业捐赠的力度还较小。这是因为内地企业大发展也只是这几十年的事,还缺乏捐赠文化、配套政策。而且企业的生存发展和企业家的成长面临各种各样的竞争、风险、压力和危机。

高校向企业家争取捐赠,一定要适应国情,深度理解中国企业家的思维和行为,不要“强捐”“逼捐”。要运用高校的教育、科技和人才资源为企业提供服务,实现互利共赢。如运用学校的科研平台和高层次人才优势,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对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咨询和服务。企业发展壮大了,也才有持续向高校捐赠的意愿和能力。

猜你喜欢
筹资科技成果校区
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线上平台解决“转化难”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企业权益性筹资风险管理研究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An Analysis on a Piece of BBC News through the Reference of Cohesion
TheStudyofGenre
福建省:出台新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国有大中型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