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大桥悬索桥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018-10-21 13:15邓舒婷
科技风 2018年17期
关键词:悬索桥施工技术

邓舒婷

摘要:横州大桥及引道是G324横县南绕城线的关键节点,它的建设将改善横县城区与郁江南岸乡镇之间来往不便的交通现状,促进区域战略目标和总体规划的实现,加快沿线各乡、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横县旅游业的发展和路网结构的优化升级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横州大桥工程施工的技术分析,从而提升我国类似桥梁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横州大桥;悬索桥;施工技术

1 悬索桥施工的特点

(1)悬索桥是由刚度相差较大的构件(主缆、吊索 、 梁)组成的结构, 与其他形式的桥梁相比具有显著可挠的特点。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 悬索桥结构的几何形状变化很大 。

(2)悬索桥结构几何形状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

(3)施工阶段中消除误差比较困难。在悬索桥的施工过程中, 主缆一旦施工完毕, 是无法调整其长度的,而且吊索的长度也无法像斜拉桥施工中那样通过对斜拉索的重复张拉进行调整。悬索桥的吊索长度即使可以调整,也只能通过垫片微幅调整。

(4)实际施工中,为了减少恶劣气候条件下现场焊接的工作量,希望能一次安装较长的节段,如果一次安装的节段长度太长,则有节段最外侧的吊索超载、加劲梁的弯曲应力超限的危险。

2 横州大桥工程概况

2.1 概况

横州大桥跨越郁江,为特大桥,兼备市政桥梁的作用。根据横县“十二五”规划及地方政府意见,横州大桥作为交通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应优先实施,以带动蒙垌片区及江南半岛的发展。横州大桥宽为36.5m,引道路基宽21.5~36.5m。

2.2 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

桥位区属侵蚀堆积河谷阶地地貌,拟建桥梁跨越河流,河流岸坡坡度较缓,地形起伏小,地势较平缓,地面标高约35~60m。地表均为第四系地层覆盖,地表植被较发育,均为旱地,未见崩塌、滑坡、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自然岸坡稳定性较好。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桥址覆盖层较厚,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层,东岸覆盖层厚20~25m之间,以粉质黏土为主,下伏中风化硅质岩,西岸覆盖层厚7~10m之间,以圆砾为主,下伏全~中风化花岗岩,地面以下40~45m遇中风化岩层。主桥东岸桥塔处,覆盖层厚度约6m,下伏中风化硅质岩,西岸桥塔处,覆盖层为圆砾,下伏全~中风化花岗岩,地面以下47~55m遇中风化岩层。

3 施工技术控制

横州大桥位距上游西津枢纽坝址约2.8km。桥位上游约700m处为河道弯段,根据西津二线船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行船舶在此处进入二线船闸连接段航道。桥梁设计代表船型最长为3000t级1顶2船队,船长223m,桥址上游安全距离为4倍代表船长892m。因此,对于3000t级1顶2船队,桥址距上游河道弯段距离不满足规范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避免弯道影响而引起船舶与桥梁通航孔桥墩碰撞事故的发生,需加大桥梁跨径,并将通航孔右侧桥墩布置在岸坡上,采用单跨跨越河流。在充分考虑通航、水文、建桥区地质、桥梁造型、工程造价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悬索桥技术。

本方案拟采用上部结构为8x30m+3x50m +400m+3x50m +3x30m跨径组合。主桥为混合梁斜拉桥,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T梁。主桥斜拉索采用扇形双索面,塔、梁为半悬浮体系,主梁边跨为預应力混凝土梁,中跨为钢箱梁,索塔为门式框架结构,索塔基础采用桩基础,辅助桥墩及过渡桥墩为实心薄壁墩桩基础,其他桥墩为柱式桥墩和桩基础,桥台采用肋式台和桩基础。主桥的钢箱梁分节段在工厂制造,船运至桥下,缆载吊机吊梁段至安装位置,由跨中向两侧至塔附近吊装合龙。主桥桥面布置为:1.8(布索区)+3.75(人行道及栏杆)+13.5(混合车道)+2.0(中央分隔带)+13.5(混合车道+3.75(人行道及栏杆)+1.8(布索区)=40.1m;引桥桥面布置为:3.75(人行道及栏杆)+13.5(混合车道)+2.0(中央分隔带)+13.5(混合车道)+3.75(人行道及栏杆)=36.5m,全桥总长1038m。引桥桥面铺装为10cm混凝土调平层+防水层+10cm沥青混凝土;主桥钢桥面铺装采用厚5.5cm的沥青混凝土。主桥桥型布置图如图2。

悬索桥方案塔高适合,不需设置边跨,与城市结合协调性较好,造型美观,施工工艺较为简单,桥梁地质简单、稳定,无不良地质,适合锚锭的设置,且造价最低。经综合分析,选择悬索桥方案作为横州大桥的桥型推荐方案。

4 结语

横州大桥为技术复杂性大桥,施工难度较大,建议选择有相应资质并且具有类似结构桥梁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来从事本段公路的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参考文献:

[1]中国路桥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公路桥涵施工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范立础.桥梁工程(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殷峰,李宗平.上海长江大桥主通航孔桥关键施工技术应用及创新[J].上海公路,2009(1).

[4]刘自明.桥梁深水基础[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悬索桥施工技术
三塔四跨钢-混凝土结合梁悬索桥成桥荷载试验研究
五峰山长江大桥
大跨度钢箱梁悬索桥静载试验研究
壮丽云海入画来
瞧,那座桥真好看
第一悬索桥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