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加强,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极为重视,海绵城市的新理念无疑对于城市排水问题提供新思路,但是在海绵城市的探索之路仍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障碍。要想有效的将城市发展与水生态平衡结合起来,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与政策方面研究,让其成为城市治水利器。本文针对“海绵城市”的技术与实际应用方面展开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应用
1 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
1.1 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有效利用雨水资源
海绵设施主要功能旨在:吸水、蓄水、净水、排水等。将城市整个人工水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既能利用雨水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也能够灵活的处理旱灾与洪涝等自然灾害,进一步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
1.2 海绵城市建设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不仅能缓解城市的内涝,同时也能净化生态系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这种绿色天然的水循环系统还可以增加整个城市的绿化环境,促进绿植行业发展,美化环境和净化生态系统。所以,“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刻不容缓。
2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优化
2.1 路基排水设计
首先需要的就是路基排水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因此,市政部门需要针对当地的地基进行勘测与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排水设计的结构与规模。路基最主要的功能便是透水性能,大多采取晾晒和碾压路段来通透地基缝隙,如果通透性还是很差,便可以采取换填方法疏松空隙。针对土质较软的情况,通过堆载预压手段来达到可以施工的土质标准。如果土质较干,而进行施工需要含水量较好的路基,则可以考虑设计开通排水沟来增大储水功能,通过在纵横交错的排水沟可以使土壤及时蓄水,提高土壤含水量,维持雨水系统的可循环程度。针对于储水必然需要排水设计,通过路基建设排水泵,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维持人工系统的平衡。
2.2 路面及结构内部排水设计
路面宽窄程度与路面排水的结构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并直接影响着排水效果。路面的宽广是定向因素,不能轻易改变,所以市政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设计决策,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于宽广的路面,应考虑在其左右外边开发适度宽度的雨水口,它可以缩短雨水在地表停留时间,使其能及时排水,不会如同普通地面积水过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并且,可以同时在道路两旁相隔相同距離设置集水井口,提高排水的速率,减轻雨水对于路面的冲击。反之,如果路面较窄,则需要考虑路面单坡排水,通过安装的横向管道及时排水。“海绵城市”的路面需要较好的通透性,但是如果路面出现裂缝较大的情况,对于排水反而是严重的阻碍,会使雨水更深的渗入到地面成为积水。所以市政部门需要系统地考虑现状并做出预防措施,首先考虑到混凝土等材质问题,预防裂缝的出现,同时可以扩散排水面积,将积水引入道路两旁还有基层地面排水之中,避免雨水的冲击对路面造成更严重的伤害。除了路面质地问题,同时还应该注重路面结构,路面的坡度影响着排水的效果,相关人员需要进行实地勘测并且科学计算好路面合适的坡度,将排水效率最大化。
2.3 绿化带的排水设计
主要是通过花草树木来调节土壤的质地,因为这些,土壤会变得肥沃松软,不需要进行人工调节,便可以更高效的疏水。因此绿化带需要得到一定的关注与保护,及时的灌溉,驱虫剪枝等,都将会提高整个项目的效用。同时,为了保障绿化地带的正常工作,需要进一步将其与路面分离开,减少对于绿化带自身的损伤。
2.4 车行道与人行道设计
一般的车行道与人行道采用的都是硬质路面,通透性极其不好,通常可以看到,雨水停滞在路面形成大量的积水,或者由于未能及时排水再加上天气的寒冷结成厚冰,这将会导致出行安全问题。但是在“海绵城市”中,车行道人行道的路面通透性较好,也有助于雨水的及时疏通,将雨水传送到地表下,进行水的循环。但是由于车行道使用的特殊性,不能进行长时间维修,所以需要做出对其的保护措施,将在地表中下方铺置非透水性材料,来进一步阻止雨水的冲击,减少对于路基的损坏程度,从而也有效的进行了城市疏水作用。
3 市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在整个城市排水过程中,为了保障排水的效率,需要从进水口考虑,进水速率快将会提高输送的速率,达到及时排水的目的。因此,需要市政道路部门合理的设计进水口的结构,将其设计为凹形状,更能有效的集水;同时道路的坡度也会影响排水速率,需要根据进水口来调整坡度的大小,使其更为合理的组成一个工作系统,提升工作效率。主要的设计目标是使人工系统与生态系统融合在一起,所以旨在将其排水设计与流通设计更好的衔接,形成通畅的工作渠道,实现水循环。不同的地区降水程度不同,针对内涝严重的地区,进行高度重视并做标识,提醒人们注意防范措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合适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也应注重维护路基方面,确保能够及时的排水与正常的出行。
4 结语
由此,“海绵城市”的实施,将会提高现代生活的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它不仅能够修复生态环境,还可以利用水循环解决部分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实现人工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需要市政部门加强对于路基的管理,科学的设计出与实际相符合的进水口,路基坡度等结构。同时也应注重保护绿化带,系统的建设车行道人行道等,以及施工过程的监督强度和完工后的维护力度,来提高水循环系统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罗军.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43(03):202203.
[2]张富敏,王卓诚.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9):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