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 要:本文分别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扬尘控制技术和节水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技术的控制效果进行比较,优选出最佳的扬尘控制技术和节水技术。
关键词:绿色施工; 扬尘控制;节水技术
中图分类号: X703 文献标识码: A
1 绪论
建筑施工过程中会进行土方挖掘、混凝土搅拌、建筑材料运输等必要的操作,在这些操作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扬尘,这些扬尘除了污染环境外,还会对建筑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会产生严重影响,[1]因此扬尘控制技术在绿色建筑施工中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绿色施工以资源的高效使用为中心,尤其水资源的重复利用。[2]在施工过程采用何种节水技术也是一项不可忽略的课题。本文对绿色建筑施工中的扬尘控制技术和节水技术进行了研究,为绿色施工提供了参考。
2 工地扬尘控制技术
目前常见的扬尘控制技术主要有喷水法、喷雾法和遮盖法。本文在工地中选取3个不同的区域,分别采用三种扬尘控制技术,对PM10含量进行测定,表1所示为三种扬尘控制技术对PM10的控制效果,从表中可以看出三种技术对于PM10均有较为明显的控制效果,其中遮盖法的效果尤为明显,使平均PM10的含量由515.6μg/m3减小至90.4μg/m3。
3 工地节水技术
在绿色建筑施工中,节水技术包括对基坑降水的重复利用,降雨的循环使用,废水处理等,本文选择的工地处于降雨量较为充沛的地区,因此主要对降雨的循环使用这一节水技术进行研究,将雨水处理后,最为工地用水以达到节水目的,以处理前后雨水的浊度、化学需氧量(COD)、游离态氮含量(NH3N)和固體悬浮物含量(SS)为主要指标。浊度主要体现水中胶体颗粒的含量,采用浊度仪进行测试,型号为WGZ1(上海),COD衡量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严重程度,采用COD测试仪进行测试,型号为6B200C(江苏),NH3N中的游离态氮主要是以NH3和NH4+形式存在于水中,采用氨氮测定仪进行测试,型号为6B50N(江苏),SS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管道的畅通与否,采用悬浮物测定仪进行测试,型号为CMLSS(上海)。
在对降雨进行循环使用时,可以采用小管气流法对雨水进行处理,如图2所示为小管弃流法去除工地用水污染物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管弃流法对回收降雨浊度和SS的去除率较高,分别达到了74%和64%,但由于小管弃流法是通过物理手段对回收雨水进行处理,对于COD和NH3N的去除率并不高,只有41%和31%。
除了采用小管弃流法外,还可以采用混凝/气浮法和混凝/沉淀法对回收雨水进行处理,图3所示为这两种方法对雨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对于浊度、COD、NH3N和SS的去除率较高,不同于小管弃流法只对浊度和SS有效,这两种方法对于COD和NH3N的去除率也有所提升。另外,混凝/气浮法对于各类污染物的去除率要高于混凝/沉淀法。
除了上述污染物外,回收雨水中还存在大量的藻类(主要为蓝藻),这些藻类的存在会使回收雨水变质,产生异味。表2所示为混凝/气浮法和混凝/沉淀法去除工地用水中藻类含量的结果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均可以有效减少水中的藻类含量,前者去除率达到88.1%,高于后者(79.5%)。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绿色建筑施工中,遮盖法是一种有效的扬尘控制技术,其平均防止效率可以达到82.5%;小管弃流法可以对回收雨水中的浊度和SS进行有效控制;混凝/气浮法和混凝/沉淀法对于浊度、COD、NH3N、SS和藻类含量均具有较高的去除率,且前者大于后者。
参考文献:
[1]李红,曾凡刚,邵龙义,等.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2,19(10):8587.
[2]李国欣,李旭东.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及其应用实例[J].给水排水,2001, 27(5):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