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 郝雪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各类博物馆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我国各地出现,我国的博物馆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展示人文历史内容的博物馆如各地的博物馆、博物院、历史纪念馆、民族民俗馆、名人纪念馆等等;一类是反映自然科学及人类科学研究内容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如:天文馆、航天馆、地质馆、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等。本文主要就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的非正规教育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自然科学类博物馆;非正规教育;学校
学校教育有非常规范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比如我国对于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职业教育都有明确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制度。博物馆有非常强的非正规教育属性,相对于学校的教育模式,带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教育对象、教育目不同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受教需求,学校教育的对象非常明确,就是学生,我国教学课程的绝大部分内容还是认知教育,甚至很多时候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应付考试,他们通过学习认知,系统掌握知识,毕业以后还要应对就业资格证书考试、职称评定考试等等,受到的训练就是回答问题,先把老师教的答案记住,然后在考试的时候再还給老师,也正因此,考试训练亦是我国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训练环节。
博物馆由于面对的人群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职业、不分受教育水平,博物馆需求满足的需求更加宽泛,但总体来说,是为了满足公众提高自身的精神生活质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需要。
二、教材体系不同
(1)教材的形式和传达信息量不同:学校教育以书本教材为主;博物馆教育以标本、实物、展品、场景等实体作为知识传达的载体,更加生动形象。
(2)教材的组织体系不同:学校教育是按照学科划分课程,实施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执行的是系统的认知教育,学科式教育符合认知学习规律,便于传授、便于学习。人类几千年的学习经验证明了,学科式教育是进行系统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如语文、数理化、历史、地理等等,每个学科相对比较独立,学科内部自成体系,按照由浅入深的规律进行讲述;博物馆教育强调的是主题式教育、典型性教育。首先是因为它展出的内容更具时代性,其次从可行性上来讲,博物馆展览的主要载体是展品,相对于浩瀚的科学知识,展厅里面展品数量是非常有限的,从认知角度来说,这么少的展品需要展示这么多的学科的内容,是不可能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的。
(3)学校教材强调共性,博物馆强调个性。不同学校的学生使用着统一的教材,不同的地域,同一种博物馆,也有不同的展出内容,也正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博物馆。
三、学习模式不同
(1)对学习的约束力不同:学校教育活动具有强制性,无论你喜不喜欢这门课程,也无论你喜不喜欢这位老师,都必须认真听讲、认真学习。而作为非正式教育机构,博物馆教育不具有约束力,也就是说,兴趣是观众参观的动力,只有激发观众的兴趣,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进行。在这个前提下,展示手法的研究,成了科技馆展览研究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博物馆也不断探索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如科普展览、科普影视、科普剧演出、观测、讲座、社会实践等等
(2)知识传授的方式也不同:学校传达知识的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博物馆强调的是主动学习、个性学习,鼓励调观众自己动手操作展品、自己探索、自己思考,独立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博物馆鼓励观众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兴趣和爱好若能及早得到发现和培养,就能形成特长、发展特长,许多学生通过接受更多社会教育,为自己全方位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
(3)学习的持续性不同:学校教育就像文章的“精读”,教材内容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熟练掌握,强调持续性、重复性;博物馆的学习就像文章的“泛读”,教授过程属于一次性参观,观众进行二次参观、多次参观的情况比较少,对于展出内容的掌握,亦无严格要求。
四、方向
通过以上的分析,作为非正式教育模式的博物馆的诸多特性,那么如何做好博物馆特性的教育工作呢?博物馆的设计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博物馆学不仅研究教育内容,还需要研究教育形式: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已经看出,博物馆的教育不同于学校教学,它还具有文化休闲的功能,公众对博物馆的参观亦不具有强制性,因此,博物馆的教育活动需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老少皆宜,这样才能够把公众吸引进来。也正因此,博物馆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展示内容的科学研究如天文、生物、地质、材料等等,另一方面是博物馆展览学的研究,如展示艺术、展品安全、展览语言、展示手段、参观心理等等。博物馆的教育形式、展示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如展览、剧场、报告、观测、社会实践等等.
(2)博物馆需要的教育效果:现在是信息爆炸、知识爆炸时代,没有人能够掌握这么海量的知识,社会更需要你掌握学习的方法,今后需要什么就能迅速学习什么;社会需要你具有寻找知识的能力,需要什么就能找到什么;社会需要你能够保持对科学的兴趣,一直拥有学习的动力;社会需要你具有丰富的科学想象力,未来还有无尽的科学等待你去发现和创造。如何利用自身教材的特性,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优势呢?那就是放下博物馆馆需要进行系统认知教育的包袱。我们不能期望观众通过科技馆的参观,一下子就学会了多少科学知识,我们通过某个主题或学科若干内容的演示,使观众能够窥斑见豹,扩展视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关注到这个领域的存在、注意到这个领域的研究,就足够了。通过参观,能够让观众感觉科学很有趣,科学的学习不枯燥,变得容易,事得观众能够参观中伴随着“发现与探索”的快乐,而不是简单的被教育、被认知,就达到博物馆展示的目的了。
(3)博物馆展览内容设计的发展趋势——科学态度的传达。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正努力超越传统的科学知识的认知教育:知识的传达是有限的,情感的影响则是无限的,我们人类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人类活动的区域在不断扩张,以不可持续的方式消耗着地球有限的资源,正因如此能源、环境等主题越来越成为现代自然科学博物馆展览的重要内容,这些主题展览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让观众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而是要引起他们对地球命运的关注,一是培养观念:培养他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意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巨大影响,意识到正是人类自己利用科技给自己带来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自身的未来带来诸多的难题和挑战,如能源危机、水资源缺乏、气候变化等等。二是影响行为:养成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负责任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比如上海举办世博会提出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是要树立一种观念,诠释城市对人类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