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徽州建筑艺术装饰特色及文化传承

2018-10-21 11:00杜雪祺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23期

杜雪祺

摘 要: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和世界建筑领域占用重要地位。徽派建筑讲究天人合一,融合中国的阴阳五行文化和传统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独树一帜,结构严谨,装饰精美。

关键词:建筑特色;徽派建筑;徽州文化;雕刻艺术

1 徽州古村落的布局及建筑特点

1.1 村落的整体布局

以宏村为例,宏村是一座整体规划奇特的牛形古村落,风水先生何可达将整个村子以“牛”形结构布局,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牛”以雷岗山为首,以村口两棵红杨、银杏古树为角,布局精妙且东西错落有致的民居为身。此外,以村西北的吉阳河为源头筑堤坝引水入村,水系在村中绕屋过户,南转东出,九曲十湾,与村中天然的泉水合蓄成一扣斗形池塘,宛若牛肠牛胃。水流最终汇入村南湖泊,于是村民们在水渠上架起四座桥梁,便是牛肚和牛腿了。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徽派建筑则无不体现这种理念。徽派建筑讲究枕山、面水、聚合、朝阳,所以一般依山傍水,依地势而建,开凿水渠,广种树木花草。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底蕴深厚。

1.2 徽州古村落的主要建筑及其特点

1.2.1 祠堂

徽州古村一般以祠堂和大户人家的民居建筑最为豪华。在徽州的各个村落之间,耸然高出民居,最雄伟宏丽,豪华气派的,当推宗祠。祠堂是徽州古村落的精神核心,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主要用于祭祀祖先,此外作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常在祠堂进行。名宗望族的祠堂更是雄伟高大,装饰精美,彰显着家族的财富和地位。它既要符合宗族全体成员进行祭祖仪式的需要,又要使人产生肃穆和敬畏之感,自然高大气派。

徽州的古祠堂建制少则二进,多则四五进,三进者居多。仪门楼是祠堂的第一进,大多是重檐歇山式,主要供祭祀时鼓乐之用。二进为享堂,是祠堂的主体部分,用来祭祀祖先和处理本族大事。而第三进则为寝室,按照昭穆、齿德等资格条件对先祖进行排列。

1.2.2 民居

建筑是与文化一脉相承的,徽州的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用色朴质却不落俗套,不得不佩服徽州人的智慧。徽州民居一般坐北朝南,依山面水,各式建筑虽然有着不同的功能,却总能相互协调,互为一体。亭台楼阁、塔间牌坊,交相辉映,赏心悦目。

高墙深院小窗是徽州民居的一大特色,从前徽州村子里成年男子娶妻之后大多外出做官或者经商,回家团圆的日子不多,家中只剩下妇孺儿童,家里相对来说不安全,所以建房之时就将墙设计得比较高,窗户设计的很小,甚至有些房子并没有窗户,以此来防火防盗。而高墙自然也有防火防盗的功能,可以阻挡土匪的袭击。

徽州民居院内的天井充分发挥了采光、通风、排水的作用。平时房内通过天井内外的温度差以及空气流动速度差,使得空气交换加快。“四水归堂”还表达了一种“暗室生财”的风水观念。从风水学的角度说,徽州四面皆山,如环如卫,如拱如揖,状类盆地,天井是仿照徽州山川形式而设计的,名为“可见天日”。而经商之道,讲究以聚财为本,造就天井,使天降的雨露与财气,不至于流向别处——四方之财如同天上之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家中。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槽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明堂”,“肥水不流外人田”,体现了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

今天,马头墙已经成为徽派建筑最重要的符号。徽州古民居四周有高墙围起,并筑有马头墙,墙脊压一层黑砖,如马之鬃毛,因形似马头所以称为马头墙。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这种墙既能防止火灾向其他建筑物蔓延,也能防止盗贼逃窜。马头墙造型对称昂扬,同时具有防火、防盗、防风、审美的四重功能,非常富有地方特色。“马头翘角者谓之‘武,方正者谓之‘文”,墙线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也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古代徽州人大多聚族而居,于是有不少徽州民居宅居很深,院與院之间采用“断而不断,似隔未隔”的形式进行空间分离,形成了“屋套屋”这种典型的建筑风格。

2 徽州的文化及装饰艺术

2.1 徽商文化

徽州山多地少,人烟稠密,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的说法,由此造成徽州人深刻的危机意识。为了生存,人们蜂拥而出,求食于四方,徽谚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也由此形成了一支与晋商相抗衡的强大的商业力量,史称徽商。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作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所以能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在黟县古民居村落西递村有这样一幅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从中便可看出徽从对儒与商的看重。徽商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在子女的书房投入重金,甚至把先生请到家里来教书。徽商贾而好儒还表现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上,即不少商人致富后,或弃贾业儒,或弃贾就仕,不少徽商甚至选择了一条捐赀买官的道路。

“欲把名声充宇内,先将膏泽布人间”,徽商的义举、善举,为他们赢得了儒商的美名。徽商利润尤其是盐商巨额利润所形成的丰厚的物质基础,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为徽州文化、教育、科学、艺术、出版等等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2.2 宗族文化

徽州地区的大部分都是村民是北方官僚迁入过来的,而当时封建制度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宗族制度自然是深深扎根在每个人心里的。即使来到徽州地区,宗族文化的影响力依然是不可忽略的。

正因如此,在徽州,聚族而居是一种普遍的风俗。

2.3 雕刻艺术

2.3.1 木雕

徽州木雕构图布局饱满大胆,画面注重张力,人物造型生动,能够抓住最能代表人物或事件的特征。有着沉雄、奔放、古拙的艺术风格,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徽州木雕主要作为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民居宅院的屏风、窗棂、栏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等上面都能见到木雕。

木雕艺术的顶峰时期是在明清时期,木雕的精品不胜枚举且出神入化。木雕在民居装饰艺术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且成就最高,因木材的质感相对柔和且带有生机,加之木材质地柔软、可塑性极强,不仅可以刻画出复杂的图案而且在层次上也可以达到玲珑剔透的效果。因此木雕的题材也最为广泛。

2.3.2 砖雕

徽州砖雕的造型来源于汉画像砖,是明清以来兴起的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建筑上,增强建筑物典雅、庄重的气质。在不及寸厚,尺余大小的砖坯上,能够雕出情节复杂,多层镂空的画面,从远景到近景,前后透视,层次分明,最多可以达到九个层面,令人产生精妙无比的美感。

2.3.3 石雕

同为“徽州三雕”之一的石雕受材料本身的限制,较之木雕、砖雕来说较为简单,但其艺术价值并不逊色于其他的雕刻艺术。徽州石雕精品比较常见的有宅居的门罩、院墙的漏窗和各种石牌坊。

参考文献:

[1] 朱永春著.徽州建筑[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5).

[2] 江保锋.徽派古民居装饰艺术的表征及延展性开发[D].安徽工程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