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执着护版权
作为中国最富有的作家之一,今年是郑渊洁写童话故事的第40年。他创作的皮皮鲁、鲁西西等童话人物,影响了一代人。如今已经63岁的他,眼睛里依然透着一股年轻时的狡黠。
郑渊洁创作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大灰狼罗克,均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人物。.据悉,这五个人物曾共计被恶意抢注218个商标。而其中,最困扰他的就是2003年抢注商标成功的郑州皮皮鲁西餐厅。
“很久之前,读者就给我写信,说在餐厅吃东西,吃出不愉快了。我说这不是我开的餐厅,跟我没关系。”后来律师告诉郑渊洁,对方用了他笔下文学角色的名字注册餐厅,如果不管,出了事也要担责。这让郑渊洁走上了维权之路。
前不久,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郑州皮皮鲁西餐廳”恶意抢注,已使用14年之久的皮皮鲁商标无效。经过14年的艰苦维权,郑渊洁称“获知裁定消息的那一刻,热泪盈眶”。
据介绍,郑渊洁曾在1988年授权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舒克和贝塔》动画片,一年过后出现了许多衍生品。据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演绎作品再演绎的,要经过原著作者的授权。但此前,郑渊洁多次维权效果都不好。“前年我再次就这个事情维权,当时判决侵权成立,销毁侵权出版物,赔偿了25万元。”
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直言,“作家会写小说,但是一般维权不行。郑渊洁维权很是执着认真。”
给中央领导写信取缔验车费
倔脾气的郑渊洁,不仅维权上“不屈不挠”,有些小事儿,也不放过。有人评价他,“爱找事儿”。
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次买车的郑渊洁去验车,被告知灯光不合格,收了12块钱。几年后,他再次去为新车验车,又被告知灯光不合格。“无论多好的车,灯光都不合格”。这引发了他的好奇,调试灯光的时候,就在旁边盯着看。“师傅就对着改锥先顺时针转三圈,再逆时针转三圈,我傻眼了。”调试师傅照旧收了他12块钱,郑渊洁坐不住了。他开着新车出去,立马又掉头回来,跟师傅说要验车。师傅回他,灯光低了。他把单子掏出来给师傅看,“我一个小时之内刚验车,他说‘你是来找事儿的吧?”
郑渊洁回到家,就在微博上呼吁取缔验车收费,引发了媒体关注。“爱较真”的他,就取缔验车收费一事,直接给中央领导写了一封信。
“后来公安部交管局的领导告诉我,旧车6年内不再上线检验了”。
2014年5月16日,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公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推出试行非营运轿车6年内免上线检验、推行机动车异地检验、全面推进检验机构社会化等一系列新举措,以促进机动车检验工作更加严格、规范。
郑渊洁称,这是努力有了回应。
有一次,他开车经过某地,正巧遇上下雨。雨虽不大,但桥下却积了很深的水,他足足被困了6个小时。
到家后,郑渊洁在微博上就桥底积水问题,给时任北京市朝阳区区长杨朝阳发了一篇公开信。这封信得到了杨朝阳区长的回信,“他列了很多数据给我解释积水的原因,也没有官话套话”。据悉,这封信里也提出了解决办法,杨朝阳告诉郑渊洁,“下水道项目改造需要600万元立项资金,在改之前我承诺,给每一个下水道安装一台水泵。”
2012年,北京7·21大雨前夕,郑渊洁正巧再次开车路过此地,发现工人正在改造下水道,要改得更宽些。“后来暴雨,我特意开车去看,想看看那块到底有没有积水,最后到那里一看,夸张点说是一滴积水都没有”。
有人称他维权上瘾。郑渊洁说,其实真不是,“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力和影响力做一些事情。”
郑渊洁身上的这股子“较真”劲儿,在儿子郑亚旗看来,是难得的一种品质。“老郑是中国少有的认真又具有契约精神的人,不然他也没法签了合同写30年童话故事,就写了30年。”
(摘自《南方都市报》 程姝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