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钢琴艺术表演的发展是创新性的传承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一种展示,这种展示需要的是表演主体和创作主体二者之间的完美结合、刚柔并济的一种艺术的空前大统一。它的创造性统一对于音乐美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艺术生命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的探究与思考。本文通过分析钢琴表演艺术的基本原则和任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怎样才能更好地将钢琴音乐创作诉诸于美学研究等几个方面,探究钢琴表演艺术的美学思考。
关键词:钢琴 表演艺术 美学 思考
随着中国钢琴音乐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钢琴音乐表演艺术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渐渐地为人们所关注。钢琴表演艺术发展到今天尤其在表演方面还存在着理论上的差异,更多地是口口相传或人为模仿学习。传统的钢琴音乐表演和哲学方面结合比较少,在音乐美学上更是匮乏。这些不足既不利于钢琴音乐的发展,也不利于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更别说让其有自身的发展能力了。这种外来的音乐在不断促进我国音乐发展的同时,在各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音乐发展史的角度来讲,20世纪以来,钢琴表演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命运多舛,在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后日渐成熟。众所周知,艺术是生活的另一种表达,钢琴表演的发展虽然在技法、情感等方面趋于成熟,但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能够更好地反映生活,折射出一种本来的规律。从哲学方面上来说,钢琴音乐表演艺术并未真正达到美学上的相对统一,其中的曲折性、矛盾性、不合理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音乐人,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深刻挖掘钢琴音乐的本质。从美学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研究,不断地提升钢琴音乐表演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才能够从根本上达到真正的艺术境界,让钢琴艺术的表达效果更加完美。
一、钢琴音乐表演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所谓钢琴表演主体在于人,钢琴作为一种乐器媒介,是通过人的演奏与表达来展现艺术效果的学科。钢琴音乐本无生命性,这里强调的是创造和表演,创造就是第一创作,表演无疑就是二度创作,这些都相对地建立在钢琴音乐上,只有这两者不分离,钢琴音乐才会更有生命性。也就是说钢琴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是一部不断进步的发展史,这里面需要不同时代的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革新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再将自己真情实感的表达注入到音乐中,音乐的生命就会绚丽多彩。钢琴表演的基本任务就是多重手法的集合与创造,更加全面地、理想地表达出作品。纵观当下演艺界,著名钢琴演奏家郎朗可以说是钢琴界的翘楚,他犀利的演奏风格,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表达方式,以及他舞台上潇洒自如、激情绽放的台风都可以说是一绝。尤其是他演奏的《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等经典曲目,总是能将观众带入滔滔黄河汹涌奔腾的豪放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黄河岸上,尽享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豪情。可以说不管从创作上还是从情感表达上都达到了运筹帷幄、淋漓尽致的艺术高度。他的演绎有考究性,是大时代经济背景下钢琴表演的飞跃,充分地体现了钢琴音乐表演艺术的审美性和美学特征。
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当下专业教学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不少教师都认为在教学上只要把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东西教好、让学生学好就可以了,对其他的学科置之不理,认为涉及的面太广了不容易有专业性,缺乏深入的研究。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艺术的生命源于对生活的灵活创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离开文化世界而独立发展的领域,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尤为重要的,离开了它艺术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离开了文化的土壤,艺术就会失去发展的根基,缺少了可滋潤的水。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克服“罢黜百家、唯我独尊”的思想,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现有的学习资源,一定要涉猎更广泛的学科知识,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切勿根据自己的主观思想去左右学生的思维。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想象,去发挥他们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作为教师,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发现问题尽快找到方法去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有了教师这道最基本的保障。学生学习音乐最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当作一种职业去作为谋生的手段,还是为了做艺术家,或者是为了赚钱?这些狭隘的观点诱惑着教师,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道德修养,真正让艺术成为学生的人生体验,获得精神享受的一种熏陶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有兴趣地去学习音乐,真正深入到音乐里,培养自己的艺术情趣、锻炼自己的艺术修养、纯洁自己的艺术世界。同样也希望教师能锐意进取,紧跟时代的步伐,用最新鲜的思想去教化和感知学生,用先进科学的理念指导教学,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怎样才能更好地将钢琴音乐创作诉诸美学研究
准确地把握情感是凸显钢琴艺术美学的基础,要想让钢琴艺术成为指导人类艺术行为的美学准则,就必须从音乐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出发,深刻挖掘音乐的潜力,不断加强对于作品情感和内心的研究,从而有效地表达出钢琴艺术本身的艺术特色,只有这样钢琴艺术才能够得到升华,真正达到情感流动与传递,真正让艺术的生命穿梭于人间。另外,要加强表演者与曲作者内心的畅通交流,真正让二者合二为一,加强他们之间的关联性与互动性,增加表演者之间的默契配合,对于提升钢琴音乐艺术表演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音乐在不断释放能量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技巧、艺术修养、感知等一系列的要素,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这对于表演者来说,要想生动地表现作品,只有深入到作品里把握作者的意图,真正达到与作者深入心灵的互动,以此来从点到面,才能更加全面地掌握主动性,表演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意境。
四、结语
在钢琴表演艺术的百余年里,钢琴创造出的美学领域之深邃,更新的速度之快,就好像超过了几个世纪一样,但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发展着钢琴文化,都在大力寻找着钢琴艺术的真谛,并且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后世的钢琴文化奠定了基础。钢琴音乐表演艺术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审美性,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深入研究,不断地创新与实践,才能根据特点发展和创作出更加有灵性的作品。音乐表演的真正本质是什么?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美学的角度对钢琴音乐表演艺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从而展现不同的艺术效果和审美情趣,增加钢琴音乐作品的多元化方向,真正达到表演者和创作者在艺术上空前统一。这种统一能够让艺术的长河源源不断,奔腾向前,更有助于填补哲学艺术美学上的一大空缺,能够有效地把握艺术和哲学的规律性和统一性,不断传承和发展钢琴表演艺术。
钢琴音乐表演艺术在创作美学观点上虽然有着不同,但都不能阻碍钢琴艺术的发展与前进的道路。钢琴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艺术门类,已经凸显出其巨大的艺术生命力,不论是音乐范畴还是哲学范畴,钢琴表演艺术的发展对于人类文明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将会产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物。
参考文献:
[1]李锋.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当代音乐,2017(20).
[2]魏晓.奥尔夫原本性音乐及存在方式问题研究——从“乐”本体音乐美学谈起[J].当代音乐,2016(14).
[3]厉冰凌.关于钢琴音乐表演艺术的几点美学思考[J].北方音乐,2015(20).
[4]张前.音乐二度创作的美学思考[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5]王次熠.音乐美学新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刘菁菁,女,硕士研究生,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