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话、说話、作文能力;有利于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理解应用祖国文字、提高表达应用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教师辅导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动手写、动口说,逐渐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一定高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课文我应用了不同的激发兴趣的方法,如赞扬式、引入资料式、启发设疑式等。这些可以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好奇心,产生尽快想了解课文内容的真实想法,使学生对课文产生阅读兴趣,养成带着疑问学习课文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中适时并适当地进行点评、赞扬,在情趣横生的氛围中不断学习、互相鼓励,使学生逐渐养成高涨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还可以把这种做法应用到其他课程如数学、品德与社会、科学等课程及课外读物中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阅读方法
读书是能获取更多的、更有价值的知识, 是影响人一生的系统工程。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读书方法是:养成读书做摘要的习惯,并且还要给它们加上批注。
1.粗读
粗读是用较快的阅读速度,抓住要点把文章内容通读一遍,以求对全文有一个概括了解,把握每一章节讲了什么问题, 只求概览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只是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就如同看展览一样,先对展览品泛泛地看一遍,知道个大概,并不去仔细看每一部分展品。
2.精读
有的文章思想内容浅显,只要粗读浏览就可以,但有的文章博大精深,需要精读、反复琢磨、细细体会。精读也称细读法、研读法,是指正常的或较慢的阅读速度深入钻研,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句、逐段地阅读,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深入钻研全书的内容,了解文章结构、对全文的内容进行透彻理解,清晰地勾划出全书的结构或情节,这也如同看展览一样,对每一部分的展品都要仔细观看,了解展品的性质、结构、用途。
粗读和精读在某种意义上说又是相互联系的。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在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时说:“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知识。”
3.笔记法
读书,用眼看记忆力可达30%,如果眼、耳、口、手同时使用记忆力可达90%。精读书、做笔记,能加强记忆力,对锻炼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都把它记下来的。
小学生读书可以记下这些内容:精美的语句、语段、词语、内容摘要、摘引名言警句、资料、典故、原文缩写、体会、问题等。做笔记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要经常整理,不能光记不看。
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和熟练的技巧,就一定会像蜜蜂一样,在书的海洋里,采百花,酿甜蜜。
三、交流互补、提高能力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阅读时,通过问题的探讨,寻找个体之间的认知差异,让智慧的光芒,灵感的火花激发和点燃阅读的兴趣,使学生通过交流,掌握好的阅读方法,喜欢上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扩大视野、积累素材
提高阅读能力,不但要注重课内阅读,还要注重课外阅读。多读可积累词汇,获取各种信息,提高人的想象力,扩大视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能把多种信息进行链接,建立信息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积淀坚实的文化基础。如果持之以恒,学生的语文素养、鉴赏水平自然会提高。
总之,要提高阅读能力就要有阅读兴趣,多读书,读好书,不用解说,自晓其义。有口无意的读,不同于专心致志地读;盲目地读,有别于自学;应付式的读,食不知味;有目的读津津有味。学生要采取最佳的读书方法,专心致志的、自觉的、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