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认识和模式,让高中语文教学回归“语文”

2018-10-21 14:47宋绍勤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

宋绍勤

摘要:当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即便有“新课程标准”作为宏达背景,但依然姓氏模糊 缺乏语文应有的文气。本文以此切入,从教学实际查找原因,提出了“转变模式,找回语文‘文气”的理念,并就具体操作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认识和模式 文气回归

只有正确认识学科的性质,才能在教学中正确把握方向,落实学科教学任务,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就语文而言,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兼具工具和人文两大属性。对我们的生存与发展,重要性无可置疑;所传承的煌煌中华文化,让每一个华夏子孙仰之弥高。纵观我们当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和效果,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厘清问题:文气不足,灵魂缺位。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呈现明显变化,问题也日益突:诸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缺乏亮点没有点燃的力量、课堂特性模糊缺乏文气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将来的教学中,逐步去调整和克服,找回语文固有特质,让语文真正为学生所喜欢。

在诸多问题中,当下语文课堂最大的问题就是文气不足,灵魂缺位。最明显的问题是语文课堂缺少一种语文味儿。课堂更多的关注的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些零和碎片式的知识点,而非整体触及灵魂的东西。以文言文教学为例,《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其教学做如是陈述: “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或许正因为如此,在当下教学中,许多老师就把关注点落在文言字词上,学生也仅仅把重点落在文言字词或者句式的识记上面。表面上看,似乎达到了文章学习的目的,但仔细想来,我们是“舍本逐末”了。文言文,特别是作为经典的文言文,都是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河流,指引着我们精神大厦的神圣构建。教学中更需要触及灵魂,点燃和唤起精神,而最能承担点燃和唤起责任的,就是“文气”。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此已有明确界定,只是被我们忽视了——“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虽然是以“选读”表述,但我们绝不可跳过或忽略。这些经典所带给我们的人生浸润和时代滋养,恰恰是我们学生最需要的,关乎价值观、人生观这些最基本的素养。

有效举措:转变模式,找回文气。面对没有文气语文课堂和灵魂缺乏文章解构,当先的语文教师更多的是应当是提升认知,打破陈规,进而转变教学方式,让语文课堂找回文气,实实在在叫“语文”,才是良策所在。

观念先行,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应毫无悬念地具备人文学科的“人文性”。在语文教学实际中,如果过于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功能,忽视人文教育,学生就难以感受到语文对自己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当然也很难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指导学生的不仅是生字的识记、段落的理解、中心的概括或者表达方式方法的掌握,因为语文还涉及人情、人性,民族感情、民族精神、民族道德、民族审美观念等“人文性”。语文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总和一定的思想内容联系着。就阅读教学而言,词的感情色彩不同,有褒贬之分,文章之中有作者的立场观点,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广泛接触古今中外的大量作品,增长一些必要的文学知识,提高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在训练中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并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增强爱国热情,发扬勇于开拓的精神。语文作为一種重要的文化载体,为教学提供了博大精深、熏陶灵魂的文化基础,这一文化基础为学生个体打下了良好的精神底子。阅读可以求知、开智、审美、养身;阅读是学习之母、教育之本、是生活之乐;阅读是直接的精神生产力,是一个人精神营养的源泉。至于作文教学,表情达意和运用语言两者更是密不可分。即使是训练口语交际能力,也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运用问题,也包括立场、观点和感情等内涵——绝不能忽视人文熏陶。

以文学带文气,找回诗性课堂。文学即人学。很多时候,真正的文气就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高一、高二的时候,尽量的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或者平时能够更多的接触经典的文学作品,如果时间有限,我们也尽可能的让学生多一些文学作品的积淀和了解。语文课堂需要文学的回归,需要诗性的回归。文学的回归,它与我们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不相违背的。让文学回归语文课堂,带动语文的文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量多地给学生了解文学、接触文学的机会,并且能够自得其乐地浸润其间。

以诵读增文气,找回书声课堂。《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读”的表述为“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就当下的学生而言,要求前半部分非常简单,后半部分就有相当的难度了。这也难怪,在课堂教学中,读这个环节基本上都会有,但是我们却很少关注如何读得好,如何在诵读中体会文章思想情感,如何通过诵读让学生更加喜爱语文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多诵读,让诵读帮助语文课堂增加文气,让语文课堂找回真正的语文之声。朗读教学并不难,最核心的是要让学生们对于课堂的朗读产生兴趣,最本质的在于让学生走进文本精神,能够披文人情。其次,语文老师应当特别重视语文课堂上和早自习的朗读教学,对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行指导,让学生特别关注停顿、重读、语调和速度这几个基本技巧。在平时,如果学生对于某篇文章的朗读技巧不够明确,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性的朗诵,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读。课堂有了声情并茂的琅琅书声,语文教学回到“语文”至少算是起步了!

如何增强高中语文课堂的文气,是每一个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教师各有奇招,富于个陛的语文教学课堂一定会让回归“语文”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呈现迷人的色彩。我们唯有在探索转变课堂模式和提高语文课堂文气的路上坚持走下去,才不负语文教师的别样称谓,才即便没有“大江东去”的豪迈,也一定有“小桥流水”的柔美的!

参考文献

[1]刘志超.让高中语文课堂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广西教育.2015.46:

[2]程少堂.从语文味到文人语文.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4。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语文俱乐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