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指出:“对幼儿来说,首先是感受美,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感知事物,并由此积累丰富的感知经验,才有助于幼儿进行艺术创作,从而提高艺术表现的能力。“美工区环境的艺术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我们力求从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美工区的环境创设,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
一、科学设置,营造适宜空间
班级美工区是班级游戏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对美术集体教学活动的补充、个别化创作的需求以及与其他游戏区角资源共享的要求。因此,相比较其他游戏区域的设置在功能性、操作性、艺术性等方面有着更鲜明的特点。
(1)分类布局
美工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在区域设置时需充分考虑具体设置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可以借助活动的隔断柜灵活地进行分区布局,柜子的样式和数量选择要能满足美工活动内容、操作材料和工具的分类摆放要求,并方便幼儿取放(设置开放式的矮柜,柜子可分3-4层,分门别类摆放工具与材料)。操作台是美工区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设置区间的固定操作台,也要注意设置区域通道,以便借助美工区附近的桌椅,以补充区域活动人数增加时的操作需要。为增加区域的层次变化,教师可借助柜子结构进行立面组合,形成美工活动区富有艺术趣味的区域格局,使之既与班级大环境相和谐,又具有区域的艺术标志性。
(2)规则与标识
丰富的美术材料、趣味的操作工具,是激发幼儿创作兴趣、帮助幼儿内化创美经验的重要资源。如何帮助幼儿有序取放,确保区域各类材料杂而不乱,井然有序。需要根据具体内容和投放要求与幼儿共同建立活动规则,并用标识进行标注。例如:用标识指示进入该区域的人数;用标识指示工具使用的方法步骤(幫助幼儿安全使用);用标识指示废弃物放置的位置(习惯养成)等帮助幼儿建立美工区活动的规则意识;又如:绘画的蜡笔、勾线笔、水彩笔、水粉笔等笔类工具;泥工的压板、各种模子、剪刀切等造型工具;各类纸、布、线、盒、罐、瓶等材料……,美工活动区域中所有的工具与材料的应有相对固定的位置,不同的工具盒(筐)设有不同的标记,且与柜子摆放位置上的标记相同,以利于幼儿按标记所示,有序地取放,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及做事有条理的习惯。考虑到美工材料的提供时广度,在保证可选择性的同时,要注意结合美工教学的阶段目标,有目的、有程序地投入,避免无目的地全盘揣出,令幼儿无所适从。(建议可以根据难易程度用标记标注,幼儿可根据需要自主取放)。
二、精心投放,满足多维操作
陈鹤琴先生也说: “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中学习。”无疑,幼儿教育的源泉就在于孩子们的生活;只有联系他们的生活,取材于他们的生活,教育才是鲜活和有效的,课程内容才具有生命活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指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显然,遵循幼儿好奇、好动、好问、好学的天性,教师要以幼儿的需要为投放材料的基点,将美工区教学活动目标分层物化于丰富、有趣、可变的生活材料之中,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美工活动材料及工具。例如:在玩色区中为小班幼儿提供的各类拓印工具进行色彩活动;为中大班幼儿提供水彩颜料、水粉笔、记号笔、修正液等进行色彩创作。又如,幼儿对发型感兴趣时,教师便引导他们利用废旧物品(毛线、丝带、纸条、布条、一次性浴帽等),自己设计并制作发套,专室“造型区”或班级“手工坊”就变成了发型设计的的舞台。这种变化与调整是教师细心观察、正确解读幼儿的结果。教师考虑材料的不同维度,如,纸张就有大小颜色、质地、硬度等之分,而且不同材料的不同组合方式尤其是低结构、多功能、富于变化的材料都可以达到百种材料的效果,进而鼓励、刺激幼儿进行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表现,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美天性会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得到释放,创美能力得以提高。
美工活动是用造型艺术表现创作者心灵感受的视觉活动,优化美工区活动环境是激发幼儿创作兴趣和灵感、提高幼儿创美能力、丰富幼儿审美情趣的重要教育途径。我们通过对美工区的空间设置、材料投放、有效指导及多维赏析的策略优化,帮助教师正确把握美工区活动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创设有效创美环境提供了借鉴,让幼儿园美工区的活动环境成为幼儿创美的快乐天堂,为幼儿插上想象和创造的翅膀自由地在艺术的天空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