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生活

2018-10-21 12:39康晓雅
科技风 2018年32期
关键词:普照激素基因

康晓雅

摘 要:全球生物制品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单抗药物等一些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是我们日常所了解到的生物科技,但生物技术真的只是像我们 略知一二的这样?今天举世瞩目的生物技术发展史是怎样的?遍布生活的激素、酶变成了生活的“调味料”?前几年爆发令人束手无策的埃博拉被“新生”疫苗 打败? 时钟和生物如何成为一对好搭档?这些都是生物科技被挖掘出的奥妙,都是我们所曾未拨开生物科技的一面,即将走进生物,走近科技。

关键词:生物科技发展史;基因;器官移植;激素

生物,充满玄机的字眼。于孩童,他们不过一知半解地认为是世间会呼吸会言语、活着的物体;于学生,它是一份学业功课,抑或认知生命的工具;于行外人,它是包罗生命万象的“黑洞”;但于科学家,它是源源不断的奥秘。

说起生物技术(科技),必然很多人为我国近五年生物性的飞速发展感到骄傲,有在《辉煌中国》提及中国生物性研究团体被世界羡慕平均年龄最低的科学家,有全球生物制品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有单抗药物等一些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但生物技术真的只是像我们略知一二的这样?

当然不止于此,了解历史,在西方,早于公元前6000年前就已经开始啤酒发酵,我国至石器时代后期,广大人民已经会利用谷物造酒,这是最早发酵技术的萌芽,也就像是孩童最初对生物的一种理解;而后周代后期我国人民利用并改进发酵技术制作豆腐、酱和醋,这项技术不仅沿用至今其产品也广泛分布;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建立起微生物的纯种培养技术,从而为发酵技术发展提供前期的理论基础,后发酵技术逐渐纳入科学轨道,與酶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化工等。这也就是早期“学生”对传统生物技术研发的产生历程。与此同时,1665年英国学者Robert Hooke第一次观察并命名细胞cell,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真正观察到活细胞后描述了细胞核的结构,直到19世纪30年代,显微技术取得显著进步,电子显微镜的制造更是开辟了细胞生物学发展的新时代,使许多近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悬而未决的问题迎刃而解。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初步建立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的标志,Avery阐明的生物遗传DNA半保留复制模式、沃森克里克提出的自然界生物基因双螺旋结构、克里克所揭示的DNA编码的遗传信息如何传递给蛋白质这一秘密等一系列发现为生物技术核心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提供大量理论基础,并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带动现代发酵工程,现代酶工程、蛋白质等工程的发展,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现代生物技术。耳闻过生物科学变革的主流,不如一见生物技术的“繁华”。

激素的发现,在实践中应用,成为人们生活方方面面不可或缺的“调味料”。糖尿病患者按时注射胰岛素就能降低“甜度”,家蚕合理喷用保幼激素就能让绢丝腺撑肠挂肚。那酶的投入更为生活添姿彩。多酶片中的消化酶可以改善我们的消化不良,含酶牙膏能够帮助我们分解细菌,使牙齿更加亮洁,加酶洗衣粉拥有更强的去污能力,让我们拥有一整天的好心情。身处无处不逢的生物科技,难道你还不能感受到生物的魅力吗?

基因,可以说是人类基因组一直在研究的“地图”,从中为人类带来的利处数不胜数,早在1990年美国就实施了一场基因治疗,科学家通过正常白细胞的的转入来弥补小女孩基因的缺陷,此后不久,科学家甚至运用这一疗法治疗数十例严重复合型免疫缺陷疾病。如今的的生物基因工程早已“突破自我”,为人类立下赫赫战功。最先是5月30日的科技工作日当天的直播向我们展示的博奥生物全球首创的遗传性基因检测芯片,到目前为止,已有近300万的新生儿接受检查,直接或间接避免了70万多人因用药不当致聋,成为救人无数的“生命芯片”,更有中国首创的微流空蝶式芯片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命时间,如今该系统已在全国30多个省市投入使用,相信日后高量的生产必然会改善全球的生命系统。作为一名学生自然对如此高端的技术感到新奇,甚至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你听说过基因“身份证”吗?这是在人类基因组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假设,通过个人基因身份证检测记录下每个人的致病基因,如此一来,到医院就诊时,通过“身份证”就能够更好的对症下药。当时基因治疗存在着许多发展障碍而未能开发这个项目,今天的生物科技已不止于治疗,而是直抓根头从基因检测开始做起,于是开创了“生物邮票”,它就像一个健康小助手一样粘在皮肤上,可以记录体温、肌肉活动、心率等数据并通过蓝牙发送给佩戴者或医生,这样必然能减少或预防疾病的发生。目前用于测量血压和出汗的“生物邮票”还在研发中,由此可见,基因治疗的发展趋势依旧是令人鼓舞的。基因治疗的机器近年数量、精确度、成功率都在大幅度提高,拯救无数生命的同时也是在开拓我国生物科技的道路。迅速发展的态势相信它会像基因治疗奠基者预言的一般推动21世纪的医学革命。

人类很早就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器官移植来挽救一些病人,卡雷尔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曾写道:“肾脏移植这种手术,在同种异体之间还从来没有成功过”。一位十六岁患者移植其母亲的肾脏,但最终只存活了22天。几百万白血病患者在朝不保夕的最后关头,骨髓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却因为供体短缺、成功率不足而失去生命。今天的生物技术已然很大程度完善了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单倍型移植——来自中国的经验》大会上黄晓军表示,在半相合骨髓移植领域,中国人给出了最好的方案,并分享他和团队的最新学术贡献,为全世界的病人带来新生的希望。供体短缺?3D组织打印早已排除万难,利用人体细胞运行的Organovo去年就成功打印出了迷你肝脏,现在已经可以制作肝脏模型,这样一个系统很快就能解决曾经困人无数的难题。

近几年埃博拉在西非的爆发让世界卫生组织意识到这将是全球性的健康危机后,即刻加快对埃博拉疫苗的研究进程,出现了VSV.EBOV埃博拉疫苗,研究部领导人说这次埃博拉疫苗的发病率足以阻止病毒的传播,药物研究完成后也将会投入大众为人们使用。“成功的果实”更造福人类的是可以通过基因技术对疫苗进行改进,从而攻克其他疾病,这样一来,全球不被疾病所觊觎的未来指日可待。

如果你因此觉得生物技术都是为人类服务,可并不是如此。早些年一些森林、湿地、草原自然生态系统逐渐退化,为有效遏制生态系统的退化,恢复生态学应运而生,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就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这也就自然是基于生物性研究以及科技的一门学问。濒临生物的“救世主”是谁?自然是强大的生物科技技术,克隆羊“多利”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个观点。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成为拯救它们的最好途径,虽然动物基本难以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 “生出”完整的生物个体,但在“多利”羊21年后的今天,克隆技术已经成功利用体细胞克隆出两只中华猴,让《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拔毛变猴成为了现实。长此以往,随着科技的不断研发进展,濒临物种也能够脱下他们的“帽子”。

时钟和生物怎么会搭配在一起呢?这就是生物科技奥妙的所在。生物进化一直是人类生物研究组不能放过的话题,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中的化石是获得生物进化的最好证据,获得一块化石怎样测算出它是多少年前形成的呢?于是理想的“地理时钟”横空出世,通过化学中的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就能够推算出化石中生物所生存的年代。这样的时钟无论从前还是将来都能够为生物进化相关的资讯,探寻甚至推进生物的进化历程。

科研的发展就如同人类的成长历程,从原始人类对生物的似懂非懂,公元时期的逐步发现与利用,衔接着的封建时期扁鹊的“望闻问切”,华佗”五禽戏,“李时珍《本草纲目》《濒湖脉学》,一直到近现代生物科技技术的出现无一不是生物的组成。生物的发展也不会停留在当前,不断地发现、累计、进步终会让生物科技不断阐扬光大。

猜你喜欢
普照激素基因
望天门山
谈激素色变?没必要!
激素怎么用才安全
在海边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激素草莓能吃吗
基因事件
胡新祥
基因
寻找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