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峰
[摘 要]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大豆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基于此,本文主要总结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应用价值,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大豆;栽培技术;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31-94-2
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大豆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并且种植面积较大。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大豆的产量,保证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
1 大豆种植条件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对于自然条件具有较高的要求,如对光照、热量等都有一定的要求。6月中下旬气温较高、光照充足且降水量适中,能够满足大豆的种植需求。大豆种植对于土壤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种植在土层深厚、养分充足、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农田中,才能保证大豆的产量。
2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2.1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2.1.1 选地。通常,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土壤中有机物质含量在1%左右最为合适,而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65~80、15~25、90~100 mg/kg为宜,同时要保证田地灌溉便利,才能保证大豆正常生长。
2.1.2 品种的选择。在种植过程中,应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大豆品种。种子成熟期要适当,并且要具有很强的抗逆性,才能保证大豆产量。例如,豫豆22、中黄13、徐豆9号、中豆26等通过审定的大豆品种,均能满足夏季大豆高产栽培的需求[1]。
2.2 播种
大豆的适播期一般较长,5月下旬至6月下旬均可播种,但应尽早播种,并确保墒情良好。上一茬作物收割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灭茬处理,此时如果墒情匮乏,应先造墒再播种。另外,种植户还应做好清沟排渍工作,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播种技术,同时要保证株距、行距合理,通常株距在25 cm左右,行距为33~50 cm,或者(50+33)cm宽窄行播种,保证大豆种植密度科学合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土壤肥沃,种植密度控制在1.5万~1.8万株/667 m2才能保证光照充足,避免出现徒长、倒伏或者减产现象;如果土壤较为贫瘠,种植密度控制在2.0万株/667 m2,才能保证产量[2]。此外,在播种过程中,还要对播种深度进行控制,保证播种深度的合理性,播种较深或者较浅均会对出苗率造成影响,一般播种深度控制在3 cm左右为宜。
播种完成以后,应及时做好田间排水工作,保证不会聚集大量积水,避免出现烂种现象。如果天气持续干旱,种植户应及时进行灌溉,避免出现脱水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合理控制灌溉量,防止过量灌溉。
2.3 田间管理
2.3.1 施肥。大豆生长过程中需要较多的养分,因此,施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播种前,基本上都会采用氮磷钾作为基肥,并且依据实际情况增施磷、钾肥,尽可能少施用氮肥,多施用有机肥。在大豆生长初期,植株根系的根瘤菌所产生的氮素难以满足其生长需求,需要追施氮肥,才能保证大豆的正常生长。夏季雨水较多,种植户可以趁着雨季施尿素,具体用量为5~7 kg/667 m2,如果大豆长势较好,可以不用追施尿素。大豆进入结荚期,可以用0.05%~0.10%的钼酸铵溶液或2%过磷酸钙溶液进行叶面喷施,用量为50 kg/667 m2,并且可以在溶液中加入磷酸二氢钾150 g/667 m2和尿素100 g/667 m2,喷洒周期为7 d/次,连续喷洒3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此时天气较为干旱,应及时进行灌溉,避免干旱对产量造成较大影响。
2.3.2 除草。除草是大豆种植的必要环节,播后完成后、出苗前应选择封闭除草方式进行除草,此时应选择使用50%施田补进行除草,用量为100~130 mL/667 m2,或者使用72%都爾乳油加20%豆磺隆可湿性粉剂3~5 g/667 m2进行除草[3]。如果地块中有较多的土块,单纯采用封闭式除草方式效果较差,可以在出苗后再进行除草,种植户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除草剂,才能达到良好的除草效果。对于单子叶杂草来说,可以选择精喹禾灵、盖草能、精稳杀得等进行除草;对于双子叶杂草来说,可以选择克阔乐、氟磺胺草醚等进行除草。另外,除草时还应把握好除草时机,一般在大豆3片复叶时开始除草,可以用24%阔乐30 mL/667 m2和12.5%盖草能乳油30~35 mL/667 m2兑水喷洒,对于单叶杂草和双叶杂草都具有良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除草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及时规避药害。
2.3.3 化控和排灌。在大豆生长初期,长势旺盛,密度较大,还有一些呈徒长趋势,应及时进行化控防倒。通常可以用缩节胺20 mL/667 m2兑水20 kg/667 m2进行喷洒,或者采用15%多效唑50 g/667 m2兑水40~50 kg/667 m2进行喷洒。在大豆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如果遇到干旱,应及时进行灌溉,保证大豆生长具有充足的水分,能够减少落花落荚现象,保证大豆的产量。
2.3.4 病虫害防治。近年来,大豆根腐病越来越严重,针对此,种植户可以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大豆品种,并可用种子量0.5%的50%多福合剂或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另外,大豆地下病虫害也较为严重,种植户可以采用辛硫磷等药剂拌种或苗前毒饵捕杀,可使用防治蛴螬、地老虎等的药物进行防治。在大豆出苗以后,10~20 d采用内吸性药剂防治豆秆黑潜蝇。幼苗前期,采用吡虫啉等药剂对红蜘蛛、蚜虫、烟粉虱、叶蝉等病虫害进行防治。在大豆种植后期,种植户可以选择有机磷类、菊酯类及高甲维盐、阿维菌素等药剂,能够有效防治大豆造桥虫、卷叶螟、豆天蛾、蝗虫、斜纹夜蛾、豆荚螟和食心虫等叶部和荚果等害虫。
2.3.5 鼓粒期。鼓粒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大豆的根叶进行养护,此时应及时进行灌溉。从大豆初花期到鼓粒期一般为60 d左右,在此期间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只依靠雨水进行灌溉,很难满足大豆的需求,因此,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灌溉。鼓粒前期阶段,应保证土壤水分含量为70%~80%,如果土壤水分低于该项指标,就需要及时进行灌溉。如果碰到暴雨天气,应及时挖沟排水,保证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气性,保证大豆正常生长。
2.4 收获
在大豆收获阶段,应及时进行碾打、脱粒。大豆在成熟阶段,大豆的茎秆逐渐变黄,并且有两三片叶子脱落,豆荚会呈现褐色或者棕色。进入黄熟期,茎秆上的叶子基本都会脱落,豆荚内部的大豆果實逐渐变硬,如果手摇茎秆,豆荚发出声响,即视为完熟期。大豆的收割时间在黄熟期,收割完成后堆放7 d左右,完成后熟阶段,然后将其摊开进行脱粒,这样能够保证大豆颗粒饱满、色泽较好[4]。如果在大豆收割以后,不及时摊开,就会导致大豆果实出现扁平、破粒、青粒现象,占据大豆产量的30%左右,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
3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价值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大豆品质,增加大豆的价值。第一,优质大豆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高品质大豆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用途较为广泛,能够满足现阶段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同时还能用来制作面包、乳化剂等,因此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第二,优质大豆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高品质大豆具有养血平肝、除热止汗等医疗保健功效,并且没有副作用,因此高品质大豆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
4 结语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大豆的产量,而且能提高大豆的品质。在实际应用中,应从实际出发,加强不同时期的田间管理,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才能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胡云飞.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22):152.
[2]李东升.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实践探寻[J].新农村(黑龙江),2017(36):55.
[3]杨春雨.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6(5):92-94.
[4]陈群.论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