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可昕 蒋苑
[摘 要]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作为乡村建设中最常见的发展方式,乡村旅游发展热度越来越高。本文分析比较中荷乡村旅游景观的景观叙事节奏、景观特色、造景主题等,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我国乡村旅游景观在未来设计中需要加强和改进之处。
[关键词] 乡村旅游景观;景观特色;造景主题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31-25-2
乡村旅游景观是指乡村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旅游景观格局,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表现。乡村丰富的地域文化及乡情民俗构成了乡村旅游景观的主要内容。
1 中荷乡村旅游景观的相同点
1.1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永州桐子坳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景区内部溪沟是一条山谷汇流而成的河道,全程约1.5 km,从山顶蜿蜒而下。核心景区是山谷区域,两侧较高的山地陡坡形成一个安静且具有变化的野趣山谷林地空间。内有银杏树200多棵,最高树龄达800 a,植株高大,造型优美。荷兰羊角村位于荷兰东北部的自然保护区内。该地土壤贫瘠且泥炭沼泽遍布,除了芦苇外,其他植物不易生长,唯一的资源则是地底下的泥煤。而这看似并不适合人居住的自然环境却在日后变成了羊角村丰富的旅游资源。煤炭的挖掘工作使得当地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水道及湖泊。居民为了使船只能够通过、运送物资,将沟渠拓宽,而形成今日运河湖泊交织的美景。
1.2 极具当地特色
永州桐子坳景区以寻觅银杏为景观架构,大到具有当地传统特色的银杏祈福林,小到路面地砖的银杏纹理,无不强调这一主题。景区保留了当地传统民居,游客可以在当地居民家中了解白果的采制方式。荷兰羊角村当地居民以船只出行,村内禁止通车,河道内游客乘着小船穿梭其间,体验独特的西欧水乡风情。曾经不起眼的芦苇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屋顶用芦苇编成,冬暖夏凉,防雨耐晒,使用年限超过40 a。
1.3 注重生态保护的开发方式
永州桐子坳景区在设计时以最小限度地破坏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作为设计准则,对所有的银杏树都进行了加强保护,延续近千年的历史传承。此外,在设计中还对裸露泥土的边坡进行了植被覆盖,在一些稀疏的草坪上重新播种了防护力更强的草种,力求改善该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涵养水源、养护土壤。荷兰羊角村的交通工具为当地特有的一种噪声极小的船,因此,在羊角村内听到的最多的声音就是虫鸣、鸟叫、流水声。羊角村的驳岸也是最为原生态的自然驳岸,并且采取草坡入水的形式,河岸边绿意盎然,生态效益极佳。
2 中荷乡村旅游景观的不同特点
2.1 景观叙事节奏不同
永州桐子坳景区以寻觅银杏开启篇章,在整体节点布局上遵循“起—承—转—合”的中国传统叙事模式。在入口处以开阔的大草坪配以点植的银杏开启篇章,穿过大草坪,人们沿着小溪穿过狭窄的小路,在银杏密林中穿梭,接着映入眼帘的是一户户人家,给神圣的银杏林带来了人间烟火气。密林尽头则又是一片大草坪,草坪上银杏错落有致,银杏主题也由此升华。羊角村的节奏则不像中国传统叙事那般婉转,乘着小船顺着河流一路往前,两边的河岸时远时近,河边房屋的色彩也都各有特色。随着河流深入,人家越来越少,代替两旁河岸的是茂密的芦苇丛,穿过一大片芦苇丛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整片宽广的湖面,令人豁然开朗。
2.2 造景主体不同
永州桐子坳景区以植物造景为主,通过银杏林、草坪、灌木相结合,营造一幅幅画面,银杏林中的一湾小溪、一角建筑都是画面中的配景。因此在此处,水体与建筑起到的是对银杏的衬托作用。羊角村则是水体、建筑、植物共同成景,蜿蜒悠长的河流、岸边的特色民居、季相丰富的植物,无论少了哪一个,羊角村的画面都不完整。
2.3 体验方式不同
得益于当地丰富的地势变化,永州桐子坳景区采用了游览车和登山路2种不同体验方式,坐在游览车上,游客可以尽情感受纯净的山风,登山路则是让游客与银杏近距离接触,享受心灵放归山林的自由感。羊角村则有水路和陆路2种体验方式,水路和陆路的游客互相成景,陆路上的游客看着水中不停穿梭的游船跃跃欲试,水路上的游客欢快地向岸边打着招呼,人入景中成了景观中重要的一员。
3 中荷乡村旅游景观对比带来的启示
3.1 保留当地特色
在我国现阶段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中,很多地区并不遵循当地地理特征、气候条件,也不从当地历史文化或风俗特色中寻找景观元素进行设计,而是照搬国内外热门景区,大量种植花海等,所种植的植被既非乡土植物,又无实际用途,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应吸取教训,发现乡土之美,采用本土元素打造原汁原味的乡村旅游景观[1]。
3.2 丰富体验方式
一提到鄉村旅游,大部分游客想到的就是农家乐形式的传统旅游形式。然而,乡间魅力却不仅仅限于此,乡村除了传统的旅游形式以外可以开展大量的体验活动,如针对小朋友的大自然教学、民间传统手工艺课堂等[2]。
3.3 产业与景观相结合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绝不是把乡村变成一个个旅游景点,而是需要让乡村通过旅游这块招牌加强与城市的联系,从而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因此,不能仅仅把眼光关注在旅游景点的打造上,而是需要通过旅游,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农村手工业,并且通过旅游景点建设产业平台,把过去农村不被人知道的好工艺、不便于运输的好产品带到大众面前,让大家真正了解农村[3]。并通过多元化的产业结合形成长期稳定的发展模式。
总之,发展乡村旅游是对于现阶段我国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工作。应基于当地自然条件,用发展的眼光发展乡村旅游,以更加积极的、开放的心态借鉴国外乡村旅游的经典案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
参考文献
[1]龙岳林.聚焦山水田园微城市建设[N].湖南日报,2018-04-14(04).
[2]蔡丸子.天然之绿—荷兰花园羊角村[J].园林,2013(8):56-59.
[3]徐清.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景观危机[J].中国园林,2007(6):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