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摘 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环境氛围和办学风格的反映,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它的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把知识传授与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起来,唤起学生改造和提升自己的强烈愿望,形成高品味的文化素养,并逐步高素质辐射向社会。
关键词:校园文化;多形式文化;人文精神
一 多形式的文化舆论
常规的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法规制度、道德修养、道德经等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强烈的“爱校”教育。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明确校风校纪,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对生活的校园产生强烈的热爱,增强荣誉感、自豪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培养母校意识,形成学校精神。
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
优良的作风建设。校风、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均可以理解为作风建设。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优良的校风形成。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同时,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二 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就、有总结,活动四定: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內容,最后做好落实,成立小组。二是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思想性如演讲比赛、各种评优活动等,要有知识性如学科、学党史知党恩知识竞赛活动等,要有娱乐性如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汇演等,要有实践性如社会调查、参与社会服务、参观共建单位等,要有兴趣性如田径队、蓝球队、美术活动组等。同时不要忽略设置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艺术节、安全活动月等。三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健康、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 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总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掌握多种技能,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校园文化无形的把知识传授与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起来,唤起学生改造和提升自己的强烈愿望,使他们自觉追求自身完善,在高雅的人文教育中,形成高品味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薄梅.学校育人环境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8):107-108.
[2]刘西梓.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