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君君
游戏是儿童启蒙与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以学习为主的小学阶段,游戏依然是辅助学生学习知识、缓解学习压力、培养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有效教学手段。但是目前很多教师都没有重视游戏对学生教学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本文就目前小学课间游戏的实施状况,分析其问题成因与改进对策。
小学生课间游戏 教学现状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3-0000-01
课间活动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之余的自由活动时间,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中提出要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推进教育进入新阶段。
1.课间游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改革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开始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充足的时间锻炼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给予了学生课间活动游戏时间。学生能通过课间游戏放松自己的精神压力,缓解学习的疲倦感,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放松,从而精力充沛地迎接下一堂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小学课间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1)被占用的课间活动时间
许多教师将学生的课余活动看做是两节课程之间的中转与过渡,并没有认识到学生进行课间游戏的意义与重要性,导致很多教师都出现过侵占学生课间活动时间的行为。一些教师认为,课间活动有十分钟,但是自己的课程还没有讲完,可以利用课间活动时间完成讲课,于是占用4、5分钟;而下一节课的教师为了保证自己的课堂质量,便提前准备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预习,保证在上课之时能尽快进入状态。如此一来,学生十分钟的课间活动时间所剩无几,可能也只能支撐学生去一次洗手间,导致课间游戏无法开展,学生的压力也没有得到放松。
(2)课间打闹存在安全隐患
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系统且完善的思想价值观念,没有较强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意识,因此在进行课间游戏时,常常过于自由放松而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开展一些不符合安全规范的游戏活动。
(3)学生课间游戏参与度低
在实践调查中发现,很多小学生都不热衷于到室外进行活动,大部分学生在座位上看书睡觉、和同学聊天,除了楼层较低的学生会主动到室外进行活动,很多班级即便是下课,教室外的人都屈指可数。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课间活动时间较少,扣除在规定的运动场所来回时间,无法满足学生进行课间游戏的需求,故而高楼层的学生对于课间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也比较低,游戏方式单一。
3.改进小学生课间游戏的对策
(1)关于教师参与课间游戏
课间活动不仅仅是学生的活动时间,也是教师的休息时间,教师的行为能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为了鼓励学生参与课间游戏,教师应该走出办公室,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课间游戏中来。在缓解教师疲劳感的同时,也能将被动管理和主动参与相融合,有效保证游戏的组织性、有序性和安全性,强化课间游戏的安全管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利用游戏开发课程资源
一些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应该有作为教育改革先锋者的意识,积极实践和创新新的教学模式,强化课堂教学和课间游戏的连续性,实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观念,在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放松,优化教学效率。锐意进取的学校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并充分利用课间游戏时间。学校应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级活动,确定相应的主题目标,要求各班级在一定的时间内组织课间游戏并定期进行总结汇报。通过课间游戏的开发管理,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优化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3)完善课间游戏场地设施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要求,每个学校应该配备相关的体育活动场所和设备,一些学校重视课堂教学而忽略课间游戏,因而基础设施不完善。所以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力度,要根据教学要求,让每个小学根据学生的人数合理设置教室和课间活动场所,完善并配备基本的体育游戏设备,如球具、毽子、呼啦圈、游戏卡片等等,从而丰富学生的游戏方式和游戏资源,增强学生的游戏体验感。
尽管课间活动时间只有十分钟,却是深化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小学生课间游戏的开发、实施与管理在新教育理论的实践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课间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安全与参与性,利用各种管理措施,积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规范学生的游戏行为,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安全意识和健康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俞曼.传统体育游戏在小学大课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99- 200.
[2]袁静,朱军,肖升介,徐勤萍.青岛永平路小学传统游戏大课间开展案例[J].体育教学,2018,38(0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