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昌盛
摘 要 应十九大报告要求,应当统筹城乡发展,为乡村经济振兴与发展注入强大力量。在此背景下,振兴农村经济已经是迫在眉睫之事,而充分发挥偏远山区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民族人文特色的优势,以旅游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积极作用,但在现实中,诸多乡村在发展旅游业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将以大化县北景镇为例,分析其在发展旅游业时的问题,及提出相关改善对策,意在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
关键词 瑶族乡村;旅游业;问题;对策
1 瑶族乡村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1 瑶族乡村汉化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既为瑶族乡村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也间接推进了瑶族人民生活的汉化进程。本文所例举的大化县北景镇瑶族村屯正是如此,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使得原本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及民风民建等都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这将严重阻碍乡村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致使乡村里的孩子都开始以普通话作为交流的主要语言,这将大大阻碍瑶族语言的传承。再者,虽然在当地政府的保护下,瑶族乡村的一些民族特色歌舞得以保留,但实际上已经有了商业化的影子,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已经是相形见绌了[1]。不管怎么说,瑶族乡村为了振兴经济而发展旅游业固然是正确的,但是以牺牲民族内在文化来谋求发展,必然是丢了西瓜捡芝麻,从长期来看,不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业也不具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2 瑶族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卫生条件也难以达到标准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脚步加快,致使诸多民族乡村的环境都获得了巨大的改善,但如果严格按照旅游业的相关行业标准来讲,大化县北景镇的瑶族乡村的软硬件设施还存在巨大的不足。笔者认为爱好乡村旅游的人群大多都为城市人口,如若瑶族乡村的软硬件设施过于低下,必然会引起旅游消费者的不满。除此之外,由于该乡村长期处于落后贫困境地,致使乡村内部的卫生条件与居住环境都还较差,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居民到现在还保持着人畜共饮的习惯,这样必然会给前来旅游的旅客带来不良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阻碍旅游业的发展。
1.3 瑶族乡村旅游特色不明显,旅游产业化难度高
本文所例举大化县北景镇的瑶族乡村,地处贫困偏远山区,并且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较差,其在发展旅游业时唯一能够仰仗的就是贯穿其境内红水河沿岸优美的自然环境。而如果仅仅以优美的自然生态与乡村体验作为其发展旅游业的支撑,必然不能从深层次体现出瑶族文化的特色,不利于瑶族乡村旅游业的长期发展[2]。鉴于此,该乡在发展旅游业时,相关人员一定要深度挖掘民族的特色文化,以瑶族文化作为其旅游产业的核心支撑点,打造瑶族旅游文化品牌,才能获得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由于当地的居民素质普遍不高,必然会使乡村发展旅游业时缺乏相应的旅游产品与项目。没有极具特色的旅游产物与活动,必然会使得旅客缺乏相应的民族体验,体会不到瑶族乡村旅游的趣味性与历史文化性,这样的旅游业必然是失败的。
2 改善瑶族乡村旅游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2.1 深挖民族文化内涵,以旅游推进瑶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瑶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不可分割部分之一,其经过长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必然会形成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与文化。随着我国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瑶族乡村更应当适应时代,在发展的同时继承瑶族文化精髓。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除了应当注重对于乡村经济价值的开发,还需要让村民意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促进瑶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瑶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当然离不开瑶族人民的践行与传承,只有真正激发瑶族人民对于自身文化的热爱与认可,才能保证瑶族文化的持续发展。对于该项工作的完成,首先需要当地政府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积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帮助瑶族民众树立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推进瑶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3]。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当瑶族乡村的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还可以成立相关的民族文化展览室,这样既能增添乡村旅游项目,同时还利于瑶族文化的传播的继承。
2.2 强化当地居民教育培训,提升瑶族村民综合素质水平
旅游地居民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该地的旅游产业水平,提升瑶族乡村居民的综合素质水平能够为旅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推进该地旅游产业的建设进程。提升瑶族村民综合素质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政府应当鼓励乡村先进分子去临近优秀旅游地参观学习。吸收学习其他地方的优秀经验,然后再依据自身乡村的实际情况,思考适宜瑶族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道路。故此,鼓动乡村居民走出去,学习优秀管理开发知识,既能有效提升村民综合素质,还能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其次,瑶族乡村在发展旅游业时需要严格考量相关的行业标准,必要时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知识培训,提升村民服务意识与综合素养,帮助旅客获得更优质的旅游体验,这也是保障瑶族乡村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
2.3 加强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宜居旅游环境
优质的环境是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元素,作為瑶族乡村旅游产业更应当在保留优质自然环境的同时,创设宜居的旅游环境。这项工作不仅庞大而且十分必要,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旅游产业的生命力。通过强化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帮助旅客体验瑶族风情与旅游建设的成果[4]。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旅游地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把控一定的度,基础设施的建设既不能过于豪华,也不能过分简陋,在尽可能保证原汁原味的情况下,为旅游构建更加宜居的旅游环境,同时满足旅客对于卫生、饮食的需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瑶族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少数民族村落的瑶族乡村也迫切地希望获得发展。但在实际的发展中仍然面临民族文化缺失、旅游环境较差、村民综合素质低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瑶族乡村只能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特色品牌,不断提升村民综合素质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瑶族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瑶族乡村经济的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袁三军.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辩证思考[J]. 知识经济, 2018(3):20-21.
[2]秦文. “返乡经济热”的冷思考--返乡经济助力乡村振兴[J]. 致富天地, 2017(12):52-52.
[3]杜伟, 黄敏.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12-16.
[4]杜元兰. 对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J]. 中国市场, 2018(9):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