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鞠栋 卫海浪
摘 要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被人们所关注,林业保护被在我国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并且,森林的建设与保护对于改善我国现有生态环境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也是我国生态保护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我国目前的森林保护工作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就从森林病虫害生态防治措施的方面,对目前森林保护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各位林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工作思路。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
在我国林业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的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恢复,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森林病虫害仍然是困扰林业工作者的重要问题之一。所以,病虫害是当下林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了能让我国森林保护工作更上一层楼,就需要选择更为环保的生态防治措施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1]。
1 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通过自然中各种生物活动而产出的物质,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控制或抑制,这就是森林病虫害生态防治措施。一些害虫的外激素、生物农药等物质都能有效地保证林木的良好生长,从而达到提高林木的质量和每亩产量,并让生态环境保持相应的稳定性。在对林区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仅仅使用物理或化学防治方法,容易对林区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并且根据点下林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使用物理或化学防治方法下的林区的病虫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由此可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保证林区植物的健康生长,从而实现降低病虫害发生的目的。[2]
2 目前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预防性和普遍性是目前森林病虫害的两个特点。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病虫虽然给森林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但也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森林中发生病虫害是难以避免的,这也对林业保护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并且,由于病虫种类的不同,病虫害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病虫害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点。根据前人对各类病虫及病虫害特点的观察分析来看,相应的病虫害都有其独特的规律性。所以,林业工作者如果能够了解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则有利于对森林病虫害进行一定程度的预防与治理[3]。
3 森林病虫害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忽视对病虫害的监控
发生范围广是病虫害的特征之一,并且由于病虫可以自由移动,所以其蔓延的速度也很快。因此,发生病虫害时,林区的经济效益也将造成相应的损失。由此可见,重视对病虫害的监控工作将成为防治病虫害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来说,很多林业管理人员对病虫害的监控工作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导致病虫害没有及时地发现。当发现病虫害时,林区已经遭受了很大程度的损失,并且控制起来也有一定难度。
3.2 病虫害防治手段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生态防治工作中,很大先进有效的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很多林区仍然采用传统的农药喷洒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使用这样的方式,病虫容易产生抗药性,这样不仅加大了以后防治同种病虫害的难度,农药也会对当地的植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害。这样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情况不仅没有得到提升,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麻烦。
4 森林病虫害生态防治具体措施
4.1 运用昆虫天敌进行防治
通过引进昆虫天敌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一种相对经济环保的防治措施抑制。由于过去长期使用农药喷洒的传统病虫害防治措施,当地的害虫和昆虫天敌的数量均大幅度减少。所以,为了取得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停止或减少使用农药并引进合适的病虫天敌进行生态防治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释放病虫天敌的措施,来保证病虫天敌数量能够起到消灭病虫的作用。另外,在使用昆虫天敌的措施进行虫害防治时,更要注意化学农药的使用,否则将大大降低病虫天敌的数量,从而减弱防治效果[4]。
4.2 不育性防治措施
不育性防治措施可以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有效地控制病蟲害的害病情况。林业工作者可以通过破坏病虫的繁殖生理功能或遗传基因从而降低病虫的繁殖能力,减少病虫繁殖数量。这种防治措施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想要长期有效地达到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控制的目的,还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的客观条件。
4.3 激素防治技术
通过人工释放相应种类的激素而对病虫的繁殖与生活产生相应的干扰就是激素防治技术。激素具有定向性,而人类就是根据激素的这一特点对害虫进行靶向破坏,并导致病虫死亡。或者利用激素对病虫的吸引作用来对其进行诱捕。可见,激素防治技术是一种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针对一种病虫害进行控制,并将其相应病虫的繁殖能力、繁殖速率、繁殖数量,以达到高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4.4 微生物防治技术
采用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主要包括使用真菌、细菌、病毒三种微生物。球杆菌、芽孢杆菌等都是主要使用的细菌种类。但真菌是森林病虫害控制工作中最为常用也是最广泛使用的微生物种类,白僵菌和红座霉是常用的真菌种类。使用病毒则能够达到破坏病虫虫体的作用。
5 结语
生态防治措施的使用对于改善林区生态环境而言,有着显著的效果。并且林业工作中应该对病虫害的生态防治措施进行的关注,并对病虫害的产生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同时深入了解相应的原理和特点,并不断对现有生态防治技术进行改进。因此,本文阐述了几点较为常用且较为实用的方式供同仁借鉴。当然也只有我们不断发掘新的森林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才能有效杜绝病虫害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 王翠平. 农民致富之友. 2016(22)
[2]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J]. 石光荣,杨学毅. 中国农业信息. 2016(17)
[3]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J].柴志茹.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01)
[4]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究[J]. 李经纬. 农民致富之友.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