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策略研究

2018-10-21 15:45陈春初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

陈春初

摘 要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粮食,在我国,种植的农作物有多种,有玉米、小麦、高粱、水稻等,不同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也是不尽相同的,主要原因是其对气候、土壤等因素有要求。水稻作为农作物之一,在我国的南、北方地区都有种植,也是我国所需的主要粮食之一。但是水稻会受到稻瘟病的影响,使其产量降低。稻瘟病是一种常发生于幼苗期以及抽穗期的病害,会使水稻出现白稻穗或者半白稻穗,有的更要重的还会直接枯死。稻瘟病的发病,使得农民出现水稻难卖的现象。因此,如何有效预防稻瘟病的发生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其意义也是重大的。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策略

稻瘟病是一种常寄生于水稻、壮阳茅等植物上的病害,主要的受害对象为禾本科植物,影响极大。稻瘟病通常又被人们称为稻热病、吊颈病,分布于水稻种植区域,我国的主要受其危害的地方为南方水稻种植区,丘陵山区影响最为严重。这种是病害是一种真菌病害,属于“温暖潮湿型”的。据统计,一旦发生稻瘟病,水稻的普遍产量将会降低20%-50%,甚至出现绝产现象。为了杜绝此现象的发生,同时也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研究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是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规律

稻瘟病具有发病时间早、传染性强等发生规律,具体描述为:①稻瘟病的发病时间在水稻生长的早期,5月份与6月份是阴雨天气,属于潮湿气候,叶瘟常会出现在此时期的早稻中。②稻瘟病的传染性极强,传染的速度也是相当的快。水稻一旦受到稻瘟病的感染,很快将大面积蔓延,最终使整块稻田及其周围稻田全部感染,并发生稻瘟病,造成水稻减产。可见其危害是极大的。③稻瘟病是会受到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的,这与真菌病害的本质有关,即“温暖潮湿型”。这就表明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中,稻瘟病是最容易生长及蔓延的。据调查,菌丝生长最快的环境是25℃以上的温度,90%以上的湿度。在南方,保持水分充足且7H以上才能使水稻的孢子萌发,而这种环境也符合稻瘟病对环境的要求,故南方水稻稻瘟病频发。

2 稻瘟病的主要症状

水稻稻瘟病根据感染不同部位可以细分为很多种,在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水稻苗、长叶子、出穗到结稻谷,均有可能给受到稻瘟病的感染,故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以及谷粒瘟。不同稻瘟病具有不同症状。①苗瘟。苗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种子受到了病害,即在三叶期之前。当种子感染了苗瘟,会伴随着种子的生长,使其幼苗的根部受到病毒感染,其发病症状为地面上秧苗的枯萎发黄,并出现蜷缩。若感染苗瘟时又赶上气候湿度较大,在感染的部位处会有黑色霉层,严重时可导致秧苗直接枯死。②叶瘟。叶瘟是感染部位为叶子,所以叶瘟的发病时间是存在于水稻的整个生长期。当感染叶瘟,先是叶子出现褐点,进而斑点扩大,直至叶子全部枯死。③节瘟、叶枕瘟。节瘟的感染部位为稻节,故发病时间常为抽穗以后。当感染节瘟,先是稻节出现褐点,进而感染整个稻节,出现稻节发黑的现象。感染节瘟后的水稻是极易脆弱的,若感染一侧,则容易向一侧倒伏,若全部感染,则容易折断。④穗颈瘟。穗颈瘟是一种高发病害,感染部位为稻穗,其发病症状为在穗颈处数显黑色或者淡褐色病斑,严重时稻穗会形成枯白穗。穗颈瘟是一种直接对欲结果实造成影响的病害,其危害性是很大的。⑤谷粒瘟。谷粒瘟是对已结的果实进行感染的一种病害,其症状为水稻稻粒上出现黑褐色斑点。感染了谷粒瘟的谷粒若做种子进行下一季的播种,是会影响到下一季水稻生长的。

3 稻瘟病的综合防治

3.1 科学选品种

选择适合种植区域种植的水稻品种。不同的水稻是具有不同的抗药性以及耐药性的,根据所种植区域的发病史,针对性的选择抗该病史中病害的水稻品种,从根本上加强水稻稻瘟病的预防。选择优质品种,减少感染的可能性,从而有效的预防稻瘟病。

3.2 优质栽培技术

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优质的栽培技术亦可以预防稻瘟病的发生。首先,对土壤的要求是需要其营养均衡,注意土壤中磷、钾、氮的含量,磷肥及钾肥需要增加,而氮肥的含量需要控制。对种植方式的要求应为分期种植,干湿交替,保证水稻的根处于深扎状态,使其地上与地下达到平衡。

3.3 对症防治

根据水稻的发病史,在不同时期对稻瘟病进行防治。对于稻瘟病的穗颈瘟,在水稻的破口期,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等。对于急性病斑,发现后即刻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治疗。对于慢性病斑,在合适的气候即可进行防治。

3.4 针对性选择药物

在稻瘟病的防治過程中,选择合理的药剂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稻瘟病因不同时期发病种类不同,且治疗稻瘟病的药剂也多有不同,所以选择合适的药剂至关重要。市场上常见的有稻瘟灵、咪鲜胺等用于防治稻叶瘟、穗颈瘟等不同病害。例如:治疗稻叶瘟的方案。方案一:40%的稻瘟灵以100ml/亩的比例进行防治;方案二:以75%三环以22g/亩的比例进行防治。所以,在使用药物对稻瘟病进项防治时,应该根据发病史,综合不同时期对不同病害进行不同药物的正确使用,从而保证药物防治的效果。

3.5 科学的种植布局

根据稻瘟病发病区的不同,利用水稻品种的多样性,科学的布局水稻品种,防治稻瘟病的大面积感染。随着社会的进步,经过科学研发,水稻因其抗性不同分为不同品种,对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科学的布局是降低了稻瘟病的蔓延速度,降低了稻瘟病的感染。在稻瘟病高发区,采用抗性强的品种与高产量品种综合种植;在稻瘟病低发区,可采用高产量品种间隔性种植。合理利用水稻品种的多样性,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从而防治稻瘟病。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地区的水稻稻瘟病的防治,都需要充分了解其发病史,了解其发病规律,再根据气候等因素,从水稻的种子选择、种植技术、药剂选择等进行综合防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策略,科学有效的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为当前农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何永坤,阳园燕,罗孳孳.稻瘟病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业务预报技术研究[J].气象,2008,(12):110-113.

[2]钟丽娟,等.四霉素诱导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2):6344.

[3]韩润亭,张金花,任金平,等.生物农药梧宁霉素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112-113.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
关于安阳县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探讨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