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坤 陈立明 崔阔鹏
摘 要 禾虫,学名疣吻沙蚕(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us),见右图,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疣吻沙蚕属,是河口区特有沙蚕种类,在我国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省市均有分布。禾虫只生长在河口水域禾田表土层里,以腐烂的禾根为食,在早晚两造水稻孕穗扬花时性成熟,破土而出,故名禾虫。禾虫又被称为水中的“冬虫夏草”,在珠三角地区一向被视作盘中佳肴,不少地方一直有食用及护养禾虫的传统。但由于最近几年水环境污染和人工捕捞加剧,导致珠三角地区禾虫量少价高,供不应求,野生资源逐渐枯竭。
关键词 禾虫;滩涂精养;养技术
虽然禾虫国内外市场日趋扩大,需求量日益增加。但目前对禾虫的认识尚不够普遍,其研究和开发利用不够深入,养殖和繁育技术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就珠江河口区禾虫滩涂人工精养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促进珠江河口区禾虫产业发展。
1 滩涂的选择
禾虫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在珠江流域的滩涂中均有分布,尤其是在水生植物分布较多而平坦的滩涂区域,密度最高,但是禾虫又对污染物敏感,因此要选择水质条件好,远离工厂等污染区域。底质要求泥质或泥沙质,滩涂完好、无渗漏,滩涂堤坝在涨潮时不浸没的滩涂,养殖水源盐度为0-15‰。
2 池塘改造
池塘底部需要做平整处理,池塘沿四周底部及中央挖寬1米,深0.5米的排水沟。在低洼处挖长3米,宽3米,深0.8米的积水沟,用以收集禾虫成虫和干露排水。池塘可少量种植水草及水稻。
3 池塘处理
池塘在放苗前期先进水30cm,每亩用茶泊100斤,生石灰100斤消毒,用水车式增氧机将池塘水流推动,使消毒水体和底泥充分接触。7天后,将消毒水体排干,充分晒干池底。放苗前期半个月进水20公分,水体需要经过200目、100目、80目筛网过滤。放苗前7天,用发酵过的有机肥每亩150kg—200kg的用量提前施肥。
4 苗种投放
9-11月份,投放禾虫幼苗,每亩投放量约400万尾。较短距离用水车充氧运输,较长距离则用500目网袋收集幼体,带水充氧用塑料袋的方式运输。放苗时一定要保证运输水温与池塘水温相差不超过2℃。
5 养殖管理
初期池塘底部虫洞未形成前不换水,以调水和肥水为主。每天添加2ppm酵母补充饵料投喂同时用肥水膏培养底栖硅藻;后期虫洞形成后,按照潮汐规律进行换排水操作,待池塘干露之后进行投喂,投喂量以6个小时内吃完为准。在强降雨等天气突变时,要保持水质稳定,每次大降雨之后排干池水,干露2天,避免水质突然变化影响幼虫发育。在后期成虫养殖过程中,可减少投喂频率,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量按照2%进行。
6 收获
经过一年的养殖,在次年9月份开始便可收集禾虫,每月初一及十五会有禾虫上浮,此时只需在退潮时张网等待即可。
珠海市斗门区河口渔业研究所在人工培育禾虫种苗的基础上,开展了禾虫滩 涂的精养(见下图),初步获得了55斤/亩的产量。
7 珠江河口区禾虫养殖效益分析
禾虫是水生动物中的名贵品种,在食用、医疗保健、水产养殖及垂钓等方面用途广泛,同时发展禾虫滩涂人工增养殖,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珠江河口滩涂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利于清洁生产技术发展。
资助项目名称: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珠三角河口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编号2016A020227016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河口渔业中心》编号2013B090300009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