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彬
从学生时代到从教十几年来,自身被动参与和直接参与的教育改革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是必然趋势,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们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我想,教育改革必将一直延续,改革没有终点。
目前教育的发展显然滞后于社会发展,为了填平鸿沟,教育改革成为一种必然选择。那么,本次的教育改革有没有我们关注的基本点?我们怎样通过基本点撬动改革,使改革直击痛点,达到我们预想的目标呢?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想,改革关注的基本点就在教师对学生影响最近的舞台——课 堂,针对未来社会发展需要,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在2015年大出风头,著名的牛津大学及媒体都针对这种技术改变生活,不约而同的做了关于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的评估预测。数据显示,未来将有约90%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取代。这并非危言耸听!最近报道的北京故宫正式实行全网售票,百名售票员瞬间失业,连同印刷厂也失去了这个业务;若在北京乘坐地铁,同样会发现,多条地铁线已取消人工售票及充值,而改为自助充值;目前,在任何一座三线及以上城市,“共享单车”已普及,那些单车销售岗位也大多没存在的必要了;今年8月30日,泉州网讯,福建省首家无人超市悄然现身安溪县城,市民无需带现金,只要拿着手机扫一扫,就能買到需要的商品……。
细思极恐,既然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能做得比人类好,那我们的教育能做什么呢?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才能培养优于人工智能的孩子,才能为孩子的未来奠基呢?
研究显示,那些重于感情交流、互动性强、有创意的工作,是不会轻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因此,我们需要的是提供能培养学生丰富情感、能与社会群体互动、具有学习力、能创造的教育。
为此,在课堂上,关心每位孩子,不只把注意力、情感,献给班里几个优秀、活跃的孩子,更应关注课上默不做声及没有反应的孩子;对于一些不那么优秀,但努力在课堂上想问题,费劲回答问题,老师也应给予表扬,这个比课堂上给孩子正确答案重要;应关注课堂上学生的思考与疑问,正视学生的课堂生成问题,并着力引导;应取消满堂灌教学方式,改为面向孩子个体需求的教学;老师应提高自身亲和力,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石。
教育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如解决难题一般,需抓重点,寻找痛点。面对未来的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是重点,孩子异于人工智能的能力培养就是教育改革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