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桂梅
摘要:种公羊的饲养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多优质量多的精液,其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经济效益。种公羊可分为配种期和非配种期,要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以增强种公羊的性欲,提高配种能力,提高精液的品质,进而提高母羊的受胎率。
关键词:种公羊;非配种期;配种期;精液;饲料营养;配种能力;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2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7-0042-01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关系到公羊的配种能力,精液的品质,因此对于种公羊的饲养管理要做到提供充足的饲料,保证粗饲料的多样性,不可饲喂单一饲料,并且要适量的喂精饲料,做到精粗饲料搭配合理,另外,要尽可能的保证种公牛常年都采食到青绿多汁饲料,还要注意日粮中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補充量。
1 种公羊非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非配种期的饲养。种公羊在经历了繁重的配种任务后,体况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非配种期的饲养目的是提供充足的营养,使种公羊恢复和保持良好的体况。非配种期的日粮和配种期的日粮不同,在配种期结束后也不宜立即更换成非配种期的日粮,在配种结束后的1个月内,仍要给非配种期公羊饲喂配种期日粮,以促进体质的恢复。然后再根据种公羊体况的恢复情况,调整日粮的组成,增加日粮中优质青干草或者青绿多汁饲料的量,逐渐的将饲料更换成非配种期的日粮。在日粮的供应时要注意在非配种期,种公羊对日粮营养水平的要求并不高,以维持正常的体况即可,饲喂标准略高于正常饲养标准就能满足种公羊的营养需求。在有放牧条件的地区以放牧为主即可,归牧后补喂一定量的精料和优质干草。补喂量建议为混合精料0.5~1 kg,青干草1.5~2 kg。
非配种期的管理。非配种期种公羊的管理是保持良好的体况,以为配种期做好准备。因此要加强种公羊的运动,以使种公羊的体质得到锻炼,并且通过运动还可以增强种公羊的性欲,提高精液的品质。另外,在非配种期要对种公羊进行驱虫,羊群易患有寄生虫病,会对种公羊的健康和繁殖性能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做好体内外寄生虫的驱除工作,并将驱虫后的粪便堆放到指定的地点无害化处理,以杀灭虫源。
2 种公羊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配种期的饲养。种公羊在配种期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与种公羊的配种任务是否繁重和配种期的时间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因配种任务或者采精次数不同,种公羊对营养的需要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配种时间越长,配种强度越大,种公羊的体能消耗的越多,且体况下降的也更为明显,则需要补充的营养也越多,否则会影响到种公羊的配种能力和精液的品质。因此在配种期要给种公羊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母羊的发情是有季节性的,在配种期内,有一段时间,母羊的发情较为集中,这一段时间称为配种盛期,在这一时期,种公羊的配种任务繁重,对营养的需求更多,必须对种公羊进行精心的饲养。在整个配种期都要给种公羊提供营养水平较高的日粮。在配种期到来之前就需要对种公羊进行短期优饲,通过这种饲喂方式,可以增强种公羊的体质,提高精液的品质,但是要注意不可饲喂过量,否则会引起种公羊体况过肥,反而对繁殖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配种期到来后,种公羊的日粮标准要适当。粗饲料的品质要优质,易于消化,并且要保持多样性,避免饲喂种公羊单一饲料,至少要提供三种以上的粗饲料,以使种公羊获得全面的营养物质。日粮中的营养物质要全面、配比均衡。要求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要保持在16%~18%,对于配种任务繁重的种公羊则更要注重蛋白质饲料的供应,可以在日粮中增加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保证种公羊的精液品质。
配种期的管理。配种期种公羊的管理对于维持种公羊较强的性欲,提高精液的品质非常的重要。首先要在配种前就调整种公羊的日粮,适当的增加日粮中精料的饲喂量。目前配种工作多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在配种前需要对种公羊进行采精的训练,采精后要注意检查精液的品质,根据检测的结果来调整日粮的配方和饲养管理方法。对于精液品质较差的种公羊则要加强日粮中蛋白质的比例,而当种公羊的精液活力差,种公羊的体况过肥时,则要加强种公羊的运动,以改善精液的品质。配种期对待公羊管理要做到细致、认真,要做好种公羊的观察工作,包括采食、饮水、运动和排泄等,以便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羊虽然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但是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则会对公羊的繁殖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会造成种公羊的精液品质下降,因此要做好种公羊生活环境的控制工作,保持适宜的温度、相对湿度,保持羊舍良好的通风。尤其在夏季要做好羊舍的防暑降温工作。
在配种期要合理的控制种公羊的采精次数。需要根据羊的年龄、体况和种用价值来确定。对于青年羊来说以每天采1—2次为宜,并且每采精1天休息1天;成年公羊每天采精3~4次,每次间隔1~2 h。在配种旺季,要保证种公羊每周都有1~2天的休息时间,以免体力消耗过量而影响种公羊的繁殖力。在夏季要适当的安排配种时间,可以选择在较为凉爽的时段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