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生态规划设计

2018-10-21 12:35吴李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7期
关键词:生态规划城市规划设计保护

吴李

摘 要: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当前城市规划中,加强城市的生态规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座城市重要的优势资源,城市的生态规划关系到城市发展和保护问题,只有全面做好城市生态规划,才能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基于此,文章针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规划相关内容进行了初步分析与阐述,旨在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保护意识。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保护

1 城市生态规划的核心

在城市生态规划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到的问题就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两者关系得到平衡,最大限度的保护城市生态系统。通过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保护城市生态系统,从而有效的治理城市中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城市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 城市生态规划内容及指标体系

2.1 城市生态规划内容

2.1.1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城市人口规模会对城市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人口规模与食物、能源消耗、废弃物的产生是成正相关的,人口越多,废弃物中的碳排放含量就越大,对城市环境造成的负担就会越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碳排放量逐渐上升,使城市的空气质量日益下降,在进行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时,要结合城市现状、区位、环卫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考虑,建立相关的人口数量模型。

2.1.2 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是为了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包括城市范围内的河流、湿地、森林、绿地等生态系统也包括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生态要素,要给与适当的保留,并做好相关的保护,改善城市气候环境。

2.1.3 城市绿色经济发展规划

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综合考虑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致力于城市中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建立城市中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使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1.4 城市碳排放量预测

根据目前生态环境理论,运用相关的碳排放检测方法,对城市产生的碳含量进行检测测算,并对相关的碳排放途径给予跟踪,进而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放标准。

2.2 生态指标体系

2.2.1 经济发展指标

经济发展指标包括GDP、人均居民收入、清洁能源产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当中所占据的份额比重等。经济发展指标的作用是为了研判当前城市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经济增长速度是否恰当,以此来判断城市经济发展阶段从而采取不同的产业发展战略。

2.2.2 社会发展指标

社会发展指标主要包括城市中的人口密度、人口性别比例、人口的平均寿命、人均城市住房面积以及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等。社会发展指标关系着人的幸福指数,这不仅有利于判断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还能够帮助实现城市功能与生态发展目标相一致。

2.2.3 生态环境指标

生态环境指标主要包括碳排放、人均城市绿地面积、空气质量、噪音情况、废弃物排放量以及与水使用相关的各项标准等。生态环境的发展指标主要是将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相应的环境污染以及有效的污染预防等方面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力求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 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措施

3.1 要将生态规划理念融合到城市详细规划设计中

在城市生态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要将总规中确定的生态规划理念融合到城市详细规划设计中,通过详细规划精心设计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从而将城市生态理念更好的贯彻实施。详细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园区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等。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建筑和园林中的人文景观及各种自然景观,以此来共同构成城市景观系统。在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在做好平面规划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提高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水平,强调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还要对低层生态建筑进行适当布置。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对沿江、河湖、溪、城市公园及城市广场等处的景观进行设计,将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现代理念和现代生活有效的融合为一体,全面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在城市产业园区设计过程中,需要依托于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并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以此来构建生态化的工业体系,从而共同促进各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还要加快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产业和生态转型,全面提高生态经济所占比重。城市住区设计中要贯彻绿色建筑标准,加强节能、节地建筑设计。

3.2 完善城市生态产业政策

对城市绿色、环保产业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待,同时逐步调整和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实现排污征收制度由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的转变。制定合理的投资政策,实行生态环境投资的参数化措施,一方面逐步增加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投资,减少和消除城市生态赤字,另一方面保证各投资项目能达到规定的生态环境参数。加强生态环境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监督并保障生态城市建设。在新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对城市的功能布局合理规划,让其朝着生态环保的方向进行转型,强化城市生态管理监督机制,进而保证城市合理布局,减少由于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伤害,促使城市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3 加强绿色交通体系建设

增強绿色出行吸引力,提高绿色出行占比。推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BRT)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等系统规划建设,推广林荫路建设,改善出行环境。对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道路两边应采取建设隔声屏障,严格实施禁鸣、限行、限速和其他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的措施,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和机场周边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3.4 加强城市建筑和绿地生态建设

随着城市建成区扩大,城市热岛效应也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城市建筑与绿地的生态建设,在城市建筑设计、施工时结合低碳环保的理念,建筑材料尽量选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将建筑之间的无用空间修复为城市生态绿地,既可以加强城市景观,又增加了城市绿化的覆盖面积,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同时种植的植物还能巩固地表水,吸收噪音和废气,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地居住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植被也不是胡乱种植,每个城市都有适合当地的乡土植物,可以根据城市生态规划对绿化效果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也可以根据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规划和设计,依照各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结合植物生长特点,保障新建绿化面积和城市建筑的发展互相适应协调。

4 结语

我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要尊重爱护自然,保持城市生态的平衡,这样我们才能持续利用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生态规划需要从城市环境现状污染问题着手,坚持生态城市规划理念,在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基础上,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另外注重培养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通过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从而引导人们正确的生产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将生态意识贯彻到人们日常行动中。

参考文献:

[1] 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同济大学出版社.

[2]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

[3] 杜万里.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6(8):113+115.

[4] 杨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9):185.

猜你喜欢
生态规划城市规划设计保护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措施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研究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