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如珊
课题的提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在生活中,学习与发展是幼儿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在幼儿时期,幼儿生活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探索的过程,幼儿的学习就是在其一日生活的吃、喝、拉、撒、睡、玩、交往、探究等活动中发生和进行的。他们通过在生活活动中与成人进行互动,与同伴争执或合作,感知接触真实的事物,解决实际的问题等,逐步学会与自己生存发展紧密联系的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自己生活的世界,积累各种有益的经验,以此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形成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善于解决问题等优秀品质。
关键性概念解释
生活活动:包括来园、盥洗、餐点、午睡、饮水、排便、日常劳动、离园等多个环节的常规性活动,占据了幼儿在园一半以上的时间。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面对问题时的习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当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能自主地、主动地谋求解决措施,能有规划、有方法、有步骤地处理问题,并能适宜地、合理地、有效地解决问题。
研究预期达成目标
首先,探讨中班幼儿在生活活动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其次,提高中班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积累生活活动中的提升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经验和典型案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方法和步骤
研究对象:中五班幼儿36人
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19年6月)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研究措施:首先,对幼儿生活活动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把问题进行分类;其次,参考有关专家的研究经验,制定符合幼儿特点的生活活动的总目标;再次,细致观察幼儿遇到问题时的具体表现及教师采取的指导策略的有效性;最后,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及交流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反馈纠正。
课题组针对出现问题的这部分幼儿分别单独建立了成长档案,并对其生活习惯、家庭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幼儿的生活环境中都存在有一些共性的问题
首先,家长对孩子的照顾面面俱到、无微不至,包括穿衣、吃饭、走路,孩子实质上成为了家长包办的作品,无形中剥夺了孩子锻炼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其次,家长经常做孩子的答疑机,孩子在生活中只要向家长提出问题,家长便会不遗余力地向其解答,有的家长还为孩子购买了智能问答机器人等帮助其答疑,看起来增加了孩子知识、拓展了孩子的视野,实际上使孩子丧失了探索生活环境的机会。
最后,幼儿园生活中,尤其是在小班,教师为了使孩子们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形成集体观念,便于统一管理,通常的做法是:首先训练孩子在固定的时间上厕所、洗手、上课、活动等,训练过程中常常伴有统一的动作和响亮的口号,这样做的确能在孩子的心中打上强烈的符号,使其快速形成统一的行动习惯,但是同样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某些孩子独立自由活动的意识会受到打击,潜移默化地形成在规定的时间只能做规定的事情的意识,包括上厕所都只能在规定的时间进行等。因此,幼儿在中班阶段已经通过小班的训练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为了使他们随着心理和身体条件的成长不断提高其生活和学习能力,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班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中五班36名幼儿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发现,其根本在于解除孩子在解决问题上的依赖性和由于生活习惯带来的惯性。
基于以上的分析研究,课题组初步拟定在中五班的幼儿中采取以下几种实际措施,以期达到改善其不良习惯,提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第一,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问题,为其制定短期目标,布置简单而详细的小任务,明确所有有任务的幼儿必须独立完成,不可以让父母来帮忙。这些任务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逐渐在生活中培养其独立自主意识;第二,对于上厕所、洗手、吃饭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可以结合一些歌谣、顺口溜等方式指导其独立完成;第三,经常在放学时让幼儿列举自己当天独立完成的事情,通过展示,提高其成就感、自豪感和积极性;第四,在游戏活动中注意问题幼儿的分组,使他们充分融入、团结协作,并注意表扬,不断提高幼儿的独立意识;第五,和家长沟通,鼓励他们放开手脚,“懒”一点,给幼儿锻炼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在幼儿确实有困难时尽量采取指导或暗中帮助的方式,并及時鼓励,让家长参与进来,从根本上解决幼儿依赖性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