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稻是罗城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如何提高水稻生产过程机耕、机收及机械育插秧等环节,是推进罗城县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的关键。
关键词:水稻;生产;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1-0263-02
1 罗城县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水稻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主要粮食作物,2017年种植面积达24.1万亩,是我县农业生产的主体和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年来,罗城县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产品质量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近几年,我县农机部门大力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推广水稻机耕、机秧、机收及烘干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17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3.1万kW,全县已拥有各类拖拉机5188台,种植机械11161台,其中:大中拖176台,水稻联合收割机233台,水稻插秧机89台。到2017年未,全县水稻机耕面积已达23.6万亩,机耕水平达96.8%;水稻机收面积20.9万亩,机收水平达87.4%;机械化插秧面积3.7万亩,机插水平达16.2%。目前罗城县水稻机耕、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6.8%、87.4%,机插水平才达到16.2%,如何提高水稻机插水平是解决罗城县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关键。
2 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的原因、问题,经验做法和对策建议
2.1 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的原因、问题
(1)农机化总体水平低。①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低;②水稻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如水稻机插水平只有16.2%;③水稻在收割和耕种环节采取机械的综合化水平比较低。
(2)在农业机械装备的结构方面不是十分合理。在高效复式作业机械、配套机具、大中型农业机械等方面占据的比例比较小,产前、产后作业机械比例小,种植、收获环節作业机械比例小。
(3)在农艺和农机的结合方面不是非常紧密。农民传统种植养殖习惯差异大,品种培育、栽培的方式和耕作的制度多种多样,农业生产缺乏标准化种植模式,实施机械化作业生产难度大。
(4)在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方面,还需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提升。在乡镇农机站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机械化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和质量监督等方面,长期处于服务手段落后、建设投入不足、设施设备简陋和经费短缺状态,在服务“三农”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
(5)农民观念滞后。部分农民深受小农、小生产的观念束缚,导致农民的观念滞后、没有接受到致富的信息,致使机具没有合理的配套,作业服务范围狭小,对机具的利用效率非常低,与此同时,农民缺乏必备的资金,致使添购配套农机和机具更新十分困难。
(6)土地没有集中连片,地块面积小,分布比较散。罗城县是一个偏远的山区,每个人仅仅有0.7亩的水田,不同的农户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尽相同,成熟期不同。
2.2 经验做法和对策建议
(1)采取科学措施,提升农机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①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生产程度还需要提高。安排技术人员深入到村里、组里、和田间,对传统人工栽插、抛秧、收割和水稻生产机械化进行对比分析,向所有农户展示水稻机插秧的好处。②认真贯彻实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文件,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履行职能职责,积极地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改善当前农机管理服务不到位、农机经营分散的局面。③全面提升农机技术培训院校的建设,为插秧机、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驾驶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便利。
(2)加大资金投入。在农机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民是主要的投资主体,必须始终坚持农民、国家和集体共同投入的原则。相关的管理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现有的补贴政策,与此同时,也要取得地方财政的相应支持,积极的引导农民,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的积极性。
(3)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努力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各个流程中的技术水准。①在水田耕种技术方面,必须大力推进大、中型马力拖拉机的发展。②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育秧工作。为了充分做好插秧工作,必须培育出符合机插标准的秧苗,将插秧机的效率充分发挥出来。如若条件允许的话,必须采取措施,向着智能化、设施化和工厂化配套技术发展。③大力提高高性能水稻联合收割机和水稻插秧机拥有量,目前我县只有水稻联合收割机233台,水稻插秧机89台,远远不能满足机械化生产作业需要。
(4)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要从多个渠道、多个方面,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等新型的农机服务组织,不断的扩大农机作业的规模,构建农机跨区域施工的绿色通道,提升农机机械经济效益和利用率。
3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经验做法和对策建议
3.1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稻插秧机拥有量少,难以满足机插作业水平。2017年底我县水稻插秧机拥有量为89台,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龙岸镇,我县水稻种植面积为24.1万亩,水稻插秧机数量决口很大。加上水稻插秧机使用季节性强,季节一过,购置的这些农业机械就长期处在“待业”和“失业”的状态,与大、中型拖拉机和投资联合收割机对比,水稻插秧机获得的回报率非常低。
(2)农机技术人员缺乏。全县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从业人员偏少,能熟练操作插秧机械的技术人员和能从事软盘育秧的技术人员不多。
(3)自然条件制约严重,土地分散,地块小。罗城县属于偏远山区,人均水田仅0.7亩,农户不同,种植的品种不同,这家愿意机插,那家愿意人栽,矛盾难以协调。导致单位作业时间延长,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高。目前,我县还有相当一部分农田属于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自然田块,水利设施和机耕道路不配套,无法满足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需要。
(4)农机服务和培训更不上节奏,缺乏推广的经费。现阶段,罗城县的农机系统推广工作一直处于经费不足的状态,几乎没有任何专项经费用于农机技术的推广,只够基本工资的发放。一般而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和农艺和农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息息相关,技术性非常强,必须基于培训、示范和宣传工作,召开各种各样的现场演示会议和构建基地,采取跟踪服务调查的手段来推广,如若没有作为保障,这些工作便难以进行。
(5)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宣传工作不到位,相应的基层干部要加深认识。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基层领导,特别是对、村的干部的认识程度和推广进度息息相关,离开了它们的支持和配合,导致农业机械化生产推广难以进行。
(6)农艺和农机的结合比较困难。因为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涉及到很多技术难题,从播种量、育秧方式和品种选择的确定,药、肥、水的管理及插前秧苗生长期湿度、温度的控制等,到机插秧龄的选择和机插后的大田秧苗管理等技术问题都与农艺有关。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对农机化技术比较熟悉,但真正能熟练掌握相关农艺知识的复合型技术人员较少。在整个推广过程中,只要育秧环节中任何一项农艺技术掌握控制得不好,育出的秧苗就不能保证正常机插,最终影响到水稻种植的产量。
3.2 经验做法和对策建议
(1)加以政府扶持和项目扶持相结合。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推进水稻机械插秧的主体,但仅靠农民是不能实现水稻机械化生产的。这就迫切需要县乡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县级相关部门做好技术指导。
(2)努力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将农艺和农机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时,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努力争取农业技术部门的技术支撑和财政部门的经费保障,所以,农机部门可以利用政府部门进行协调处理,和农业技术部门一起展开水稻育秧机械化的推广普及工作,确保农艺和农机有效的结合起来,充分实现农艺和农机的相互渗透,逐渐摸索出一整套在罗城县通行的技术章程。
(3)提升培训和宣传的力度,努力提升示范推广的科技能力。将新闻媒体的功能有效的利用起来,将机械育插秧示范成功的经验当成一个专题,基于电视和广播等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不断的提升广大老百姓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理解,强化技术培训。①培训插秧机手和示范户,提高他们的机具操作能力和育秧水平,对现有的培训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利用现场示范与理论教育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田头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农民亲自体验,提升学习的效率。②培训乡、县农机科技人员,提升推广示范水准。
(4)采取措施,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使农机服务组织作用发挥到最大。一般而言,农机服务组织必须整合和优化当地的农机资源,充分的发挥能人效益,培育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的意识,大力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打响农机服务的新品牌。
(5)加大插秧机补贴力度,使农民买的起,用的起。充分发挥县农机校职能,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扶持、培育育秧专业户和机插秧专业服务队,提供商品化秧苗和有偿机插秧服务。同时,建议县财政给予推广机插秧一定数额的补贴,对购买插秧机的农民或农村经济组织,在中央财政补贴和省财政补贴的基础上追加补贴,以此激活农民或农村经济组织购买高性能水稻插秧机的积极性,推动全县农业机械化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昌荣.浅谈如何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J].农民致富之友,2017(12).
[2]李泽华,马 旭,李秀昊,陈林涛,李宏伟,袁志成.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机械学报,2018(05).
收稿日期:2018-6-25
作者簡介:罗成全(1973-),男,壮族,广西罗城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农机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