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在强
古语有云:“百行以德为首”,由此可见,德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成效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也与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息息相关。因此,在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中,注重务实高效,即时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鉴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要求,小学班主任组织的德育学习活动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需求进行德育的灌输,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进取精神。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就德育工作时效性的路径研究这一课题发表几点浅见,以期与广大教育同仁沟通交流,共同提高。
整合教材资源,充实德育内容
无论是思想道德课程还是其他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班主任揣摩多元教材,结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积极对德育内容进行挖掘整合,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认识德育、积极践行德育。
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班主任应耐心整合不同学科的教材资源,尽力将德育教学内容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认知,并鼓励他们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以促使每一位学生尽早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比如语文教学中的《孔融让梨》一课,班主任可以组织班内小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从朗读中体悟谦让、友爱之德行的可贵,进而感恩于心,才有可能付诸实际行动。又比如在数学中学习“单位1”概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理解为所有人的力量合起来就是单位1,所以要团结、友爱。当然,除了语文、数学等课程,班主任还要积极探讨整理其他学科内容,为我所用,全面充实德育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方法,增强德育教学效果
德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纯粹的灌输知识、培养技能的教学,而是一种触及人的心灵、感化人的精神的教育。它需要教师超越传统的理论讲授方法,并通过对德育的真切体悟及深刻理解才能实现德育的目标。因此若要在小学课程中开展德育,就要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时效性。班主任必须积极实践,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应该注重沟通的方式和技巧,从小学生心理发育特点等出发,增强德育教学效果。
学校可以不定期举办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专题讲座和主题报告。例如,可以举行关于“德育之风”相关的主题讲座和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来影响其他同学,形成滋养德育新风的良好氛围。此外,还可以请那些有相关经历的人来校开展座談,让学生在讲述者的经历中感受德育精神的可贵。其次,还可以请其他学者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解德育的意义及实践方式。这些都可以让小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德育对于人生的价值,让他们在观摩中慢慢体悟德育精神,增强德育情感。
注重德育内容深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除了以上提出的整合教材资源、充实德育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以及增强德育教学效果外,班主任还要注意将德育内容深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付诸实践,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真正把德育行为落实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学校和班主任可以组织各种德育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悟来感受德育的珍贵。例如,在每年的“父亲节”及“母亲节”时,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和回报;还可以通过参观烈士陵园和伟人故居等文化活动,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珍贵,学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最后,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体会生活的艰辛与助人的快乐。
此外,在“五一”劳动节假期到来时,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去学校附近的工厂、商店等仍在营业的场所去参观,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得知自己吃穿用度的来之不易,也感受到父母工作的辛苦劳累。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逐渐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苦,也对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大有益处。此外,还可组织学生到校园或者野外观察四季动植物的变化,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从而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活动结束后还可以开展“摆脱雾霾”演讲比赛,通过积极竞争及演讲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的环境意识得以增强,最终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结语
总之,每一位班主任大力开展德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时,要认真整合多方面的资源,不断丰富德育内容与教学方式,且注重德育内容深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以真正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每一位小学班主任都应以自身素质的提高为起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德育,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他们的长足发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