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慧
韩艳华,1998年警校毕业就被分配到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公安局兴安派出所户籍窗口工作,20年来,她在同一个岗位上用心、用情、用爱默默向老百姓释放着警察的“原味”。
兴安派出所位于乌兰浩特市中心,全市的重点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在该所辖区,户口遷进迁出不计其数。她每天对着不同的群众,用低缓的语调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同样的话语。这样的工作重复了20年,但她乐此不疲。
2015年10月全国开通了异地身份证办理业务,她所在的兴安派出所自然成为全区第一批试点。从零开始的工作,要从零开始解答。即使把办证流程打印出来放在了窗口,她仍然耐心细致地答复每个群众的反复询问,之后为了避免群众忘记项目白跑一趟,还是写在小纸条上,她才放心。这给群众带来的不仅是时间和行动上的便利,还有资源上的节约。她说:“我在窗口就是服务群众的,群众的事就是我该办的事,群众满意了,我的工作才算做完了。”
由于兴安所是1950年就成立的老所,户籍变化较多,群众的有些需求要核对十几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的老档案,到档案室查找陈旧的户籍档案是她每天要做的工作之一。她来之后的十几年,兴安派出所就搬了五次家,每次搬家韩艳华都把户籍档案当作宝贝一样守护着。她每次查找档案都是自己亲自去查,怕乱了顺序。老档案册子太多,她要一本一本查,一页一页找,窗口忙不过来,就在休息时间去查。她说:“查找档案不是工作的重任,却是对群众的人口信息负责任,别人去查我不放心。”一次,一位60多岁的老人排了一会儿队,看窗口人多就走了。第二天这位老人又来了,递给正忙着的韩艳华一封信。韩艳华忙完已是中午,她打开信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1998年从兴安派出所将户口迁往阿尔山,还没有落户迁移证就弄丢了,十几年一直没有户口,退休后搬回乌兰浩特市,随着身份证的广泛应用,没有户口和身份证寸步难行,于是向原户籍地兴安派出所求助。韩艳华想到老人来过两次,虽然嘴上没说但是心里一定很着急,就在当天下班后来到档案室翻阅当年的户籍档案,找到了当年的迁移证存根,经过网上确认无误后帮助老人办理了恢复户口的手续。老人没想到自己愁了十几年的问题就这样被韩艳华解决了,他给派出所领导写了一封感谢信,说韩艳华是老百姓最需要的警察。
韩艳华不仅细心耐心过人,眼力也很过人。那天,派出所来了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拿着某医院的死亡证明说妻子死亡来注销户口,韩艳华接过户口上网查验并仔细看“死亡证明”,发现这张证明不常见,是写在“诊断书”上的“死亡证明”,于是让其出示火化证明,那人却说在老家土葬的没有火化证明。韩艳华觉得这个人的反应不对劲,好像在逃避。那个人看到韩艳华问得较细,就转身走了。过了一周,一名女子到窗口办理二代身份证,韩艳华通过网上信息发现这个人就是那名男子要注销户口的妻子。事后,民警找来那名男子,通过询问了解到,这名男子离异后找不到前妻分不开户口,为了再婚就想了这个办法,制造了“死亡证明”,没想到没有骗过韩艳华的眼睛。
韩艳华总是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来帮助群众。20年来,她在窗口工作从来不发脾气,也不争执。她说:“谁都不容易,都是想来办事的,发火的人自己也挺累的,那是急蒙了。”一天,王府花园的老刘因父母去世,想趁在外地生活的兄弟姐妹都回来的机会,把父母留下的房产过户手续办完。可是他把在办事处开的三份亲属证明弄丢了,他来到兴安派出所硬说是丢在了这里。因为之前窗口民警在开户籍证明时看了他的资料,他在窗口大发雷霆甚至口无遮拦骂人。看到老刘愤懑不平的样子,韩艳华不急不恼地让民警带他去看当时的监控录像,证实他把东西拿出来给民警看过之后又装进了包里。他沮丧地说:“我的哥哥姐姐年龄大了,再来一次不容易。”韩艳华很理解他急切的心情,丝毫不计前嫌,问道:“你这些资料最终是想证明什么?”老刘告诉她是想证明亲属关系。韩艳华于是到档案室翻找陈年档案,并根据找到的户籍给他开了户籍证明。老刘拿到证明后对韩艳华说:“太谢谢你了,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让我少跑了很多路,我向你道歉!”
韩艳华凭着细心认真的工作态度,保持了户政管理20年零差错、零争执、零投诉。乌兰浩特市公安局无论哪个派出所户政窗口添换新人,户政大队都会把新人派到她的窗口,至少学习半个月。不仅仅是学习她精湛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她优秀的涵养和素质。
20年来她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嘉奖,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敬老爱老模范人物”“兴安好女警”等荣誉称号,还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